封义珑
送杜少府之①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②辅③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④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⑤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①之:到,往。②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③辅:护卫。④宦游:出外做官。⑤无为:无须,不必。
★【背景】
本诗大约作于乾封(唐高宗年号,公元666年正月—668年二月)年间,是王勃为送别一位到蜀地任县令的杜姓朋友而作,是其游蜀之前供职于长安时期的作品。
★【鉴赏】
该诗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本诗用八行四十字,以深情豪迈之态恣肆汪洋,拂去寂寥惆怅,扫尽萎靡气象,重构一种格局,开启一种风尚。这首诗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首联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在此王勃没有简单地贬斥儿女之情,而是在另一种意义上升华了这种人之常情。他用山川河流的历史感,用彼此创业的励志心,用胸襟无限的空间意识,把离别的悲伤升华为一首壮丽的歌行。这不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之别,也不是执手相看无语凝噎的悲情之别,亦不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悲凉之别。此一别,充满了作者内心洋溢的积极入世的情怀,充满了作者来日相逢于平步青云的期许。这两句诗,意味深远,是全诗中最重要的部分。人们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叫作“知己”,他有时近在身旁,有时却远在天涯海角,但无论空间怎样改变,时间如何推移,真正的友情应该是牢不可破的。而且,四海之内到处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同样都可以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抱着这样的认识和心情与朋友分别,那就不会感到孤独寂寥,相反地却是感到乐观进取。
尾联由前三联层层逼出——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比邻,自当于分别之时不要效仿小儿女的情态,哭泣悲伤,而是要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
朴素无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从齐梁到初唐,浮华艳丽的诗风一直占据着诗坛的统治地位。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扭转了齐梁诗风,为诗歌创作开创了新的风气,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王勃这首诗就是最好的例证,用质朴的语言,抒写壮阔的胸襟。在质朴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语中又包含着对友人的体贴。
每一个回眸都是诗
——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如果不是渔夫的那声引吭高歌
我们忘了是在夕阳西下
烟雾弥漫的五津
不应该是岁月的伤口
黄昏的长安不是只滋长忧愁
南来北往的船儿
就是思念最好的解药
让桃林深处的梦
让春天蓬勃的草
让天涯海角的山
收藏我们的彼此叮嘱
当你乘着彩云离开
蜀州的山依旧怀抱着我们的身影
依旧阅读我们每一行清瘦的诗
远处有鸣叫 和几分欢悦
柔柔的夕阳不要泪水为伴
让我们用诗意的咏叹
幻化你我的日思夜盼
此时,粼粼波光
此时,舟车轻快
扎进远山的人间烟火
悲伤转了方向
——《每一个回眸都是诗》创作手记
离别是什么呢?有人说离别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愁损辞乡去国人的绵绵情怀;有人说离别是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哀哀回忆;还有人说离别是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人去也的切切思念。在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信技术都不发达,人们往往一别数年再难相见,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所以“离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种别样的送别情怀。“如果不是渔夫的那声引吭高歌/我们忘了是在夕阳西下/烟雾弥漫的五津/不应该是岁月的伤口/黄昏的长安不是只滋长忧愁/南来北往的船儿/就是思念最好的解药”想要表达这种情怀。
“让桃林深处的梦/让春天蓬勃的草/让天涯海角的山/收藏我们的彼此叮嘱/当你乘着彩云离开/蜀州的山依旧怀抱着我們的身影/依旧阅读我们每一行清瘦的诗”。生命中许多时候不在于你处于怎样的境地,而在于你的心处于怎样的高度,你的心向往着怎样的未来。洒泪也好,笑别也好,都是生命中美的存在,因为有真实的感情,有真实的朋友,有可以思念的彼此。也许生命中支撑我们的,是万里之外的朋友,是寄托在思想深处万里比邻的自己。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没有黯然销魂,没有凄凉哀婉,是另一种人间烟火的真实幸福!“远处有鸣叫和几分欢悦/柔柔的夕阳不要泪水为伴/让我们用诗意的咏叹/幻化你我的日思夜盼/此时,粼粼波光/此时,舟车轻快/扎进远山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