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新时期科技攻坚战

2021-08-12 07:41张银平
国企管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芯片数字化国有企业

“十四五”,国有企业应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集中优势打响科技攻坚战。

张银平

中国睿库全球治理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特约研究员

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基石,科技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关键,事关国家经济安全、产业链总体竞争力和全球科技主导权。

过去的一年,超过一半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投向了承担重点攻关任务的企业。其中,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达7724亿元,同比增长11.3%。

客观认识与科技强国之间的差距

中国通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许多高精尖技术领域,依然与世界顶级水平有不小的差距。我们依旧不能忽视这样的差距。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大国和制造大国,但还不是经济强国和科技强国。

在半导体加工设备方面,基本被日本、美国霸占;在超高精度机床方面,是日本、德国、瑞士的天下。其中日本更是领先世界一大截,世界最高精度机床主轴来自日本精工。

在工业机器人方面,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基本掌握在日本手中,工业机器人也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点。机器人有四大家族:日本发那科、安川电机、瑞典ABB、德国库卡。其中,发那科是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记录保持者、利润保持者、技术领导者。德国库卡最弱,其核心技术基本外购,目前被中国美的收购。而顶尖精密仪器被关日德基本垄断,其中美国10家,日本6家,德国4家,英国2家。在全球工程器械排行榜中,美国卡特彼勒和terex分列第一、第三;日本小松和日立分列第二、第四;中国徐工进入前十。

在特殊类钢材方面,世界最大特殊类钢材制造商——日本daidosteel出品的引擎用传动轴和船舶柴油引擎用开关阀分别占到了全球3成、6成份额,特别在传动轴市场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历来是波音、空客旗下主力客机引擎之首选。

在未来电动车与氢动力的混合动力汽车的世界中,最重要的电池,目前由日韩垄断。

在大数据分析专利方面,目前基本被美国IBM、微软,日本日立、NTT、富士通所垄断。美日在抢占物联网的技术、专利方面已占先机,目前近半日企都开始应用物联网技术。

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追赶,目前在劳动力密集型的芯片封测业已经全面成长,封测能力已经居于世界一流;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芯片制造业虽然已经接受一部分的国际转移,有所成长,但与世界先进制造工艺仍会相差1-2代技术,同时芯片制造配套的设备、材料仍然被国外厂商垄断;知识密集型的芯片设计很难转移,技术差距显著,中国想要依靠自主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仍然比较艰难,因为芯片设计所需的EDA工具、IP、CPU架构等目前都被国外厂商垄断。这也使得国内所有芯片企业都有一种深深的不安全感。

由此可见,中国要完成对西方国家的科技超越,尤其在芯片产业链上实现全面突围,可谓压力重重。芯片产业作为高端工业的核心产品,不能自主可控就会长期受制于人,我国制造业也将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

因此,政企合力,整合优势资源,聚焦发展我国芯片产业时不我待。

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研体制

我國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但科研领域仍存在不少旧思维和旧模式。那种“专家论证+科研单位+企业竞标”的“计划方式”,制约了创新模式的发展和创新积极性的发挥,造成对一些“卡脖子”技术问题没有解决的办法。

我们过去科研规划“不贴实际”。科研规划往往以“跟热点”为主,很容易“照虎画猫”,最终变成“空中楼阁”。另外,科研项目“不匹配”,政府设立的各类科研项目一般由专家讨论决定,对于企业的需求和痛点不熟悉、不清楚、不了解,只顾论文发表,造成科研成果很难转换,无法解决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在申报科研项目时,出发点更多是在寻求政府部门“认证”和资金支持,把资金直接转化为企业利润,并没有增加研发力度,攻克技术难题。

因此,要让企业科技自立自强,要靠科技实力,要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研体制,强化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让自主创新落地生根。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国务院国资委将推动中央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并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

一是国有企业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意识,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积极与国家的科技计划、攻关计划相对接,针对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件、新材料、发动机等产业的薄弱环节,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进行联合攻关,争取解决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

二是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国有企业要在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方向加快布局一批基础应用技术,在人工智能、空间技术、装备制造等方面加快突破一批前沿技术,在电力装备、通信设备、高铁核电、新能源等领域加快锻造一批长板技术,不断增强行业的共性技术供给。

三是要培养急需紧缺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坚持特殊人才特殊激励,对重点科研团队一律实行工资总额单列,对科技人才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政策,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给予更大容错空间。

四是对科技创新工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企业研发投入在经营业绩考核中全部视同利润加回,对于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果的企业给予更高的加分奖励。深化“科改示范行动”,将更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用于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推行科研项目“揭榜挂帅”、项目经费包干制等新型管理模式,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头号任务”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关于科技创新的安排部署和具体要求,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要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这些精神和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在“十四五”期间,将科技自立自强、勇于创新作为企业的“头号任务”,积极推动和落实以下工作:

第一,数字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广泛渗透、跨界融合、创新迭代、叠加发展,数字转型深刻改变了制造模式、生产方式、产业组织和分工格局,数字创新驱动产业技术变革、生产变革、管理变革、体制变革加速到来,必将成为“十四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内生增长动力。因此,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精神,推进企业产品设计数字化、生产流程数字化、市场开发数字化和推进经营决策数字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组建北斗、区块链、数字化、电子商务等央企协同创新平台。

第二,近年来,外资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控制、信息管理、运维服务等高端软件领域仍占据市场和技术优势。我国已培育成长一批国产制造业核心软件制造商,围绕创建高端价值链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并打破国外软件的市场垄断局面。今后,国有企业在这方面仍需努力追赶。

第三,要坚持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分门别类制定和落实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突破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加大科研投入、风险投资、联合攻关、国产替代、标准制定、推广应用和国际合作力度。

第四,要不断提升国有企业中国品牌的技术成熟度、制造成熟度、产品成熟度、市场成熟度、产业成熟度,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引领重要产业发展的世界一流创新型企业。

第五,国有企业要主动聚焦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芯片、工业软件和关键领域强化精准攻关,在CPU、FPGA、操作系统、EDA等方面取得突破;要聚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培育壮大数字产业。

第六,国有企业要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形成合力,组织实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计划,统筹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数字应用场景,打造行业转型样板,开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局面。

第七,集成电路产业是当下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也是一个人才、资金、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是按照摩尔定律快速迭代的产业,又是全球化竞争的产业。希望有更多目光关注集成电路产业,有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集成电路产业工作中来。

编辑/戎文华

猜你喜欢
芯片数字化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装错芯片的机器人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植入芯片变身“超人”,挥手开门不再是传说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
什么是AMD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