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茂
【摘要】在土建工程项目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逐渐构成独立施工技术体系。在建筑规模扩大的背景下,高层建筑数量增多,高支模施工技术实际应用的范围得以拓展,提高了土建工程施工质量,为施工企业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了必要帮助。
【关键词】土建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22.097
1、高支模施工技术概述
在施工过程中一般需要使用模板来给工程进行整体的支撑,其支撑的工程搭设一般要求高度在8m及以上、跨度在18m及以上,集中线荷载不得低于20kN/m、施工总荷载不得低于15kN/m2,这属于高大模板支撑,也属于高支模范畴。由于高支模工程往往是在高空进行施工作业,非常危险,因此需要有相应的高支模技术。除了技术上的支持,专业技术人员还要提前预测和防控这一项目工程的风险,如此才能有效保证人员安全。
2、高支模技术的功能以及特征
随着城镇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人均占有面积慢慢的在减小。部分公司需要运用更大的建筑空间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同时更好的符合办公以及商业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城市高层建筑的数量在不断增加。高层建筑的出现,不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人口生活的现实状况,同时也体现出了城市以及中国建筑领域的形象,其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展现。施工企业在进行高层建筑建设的过程中,不但拥有专业的施工队伍,同时还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便于更好的符合高层建筑施工的标准规范。其主要是运用支撑的建筑模板作为模板,接着运用浇筑高层建筑楼层的手段,这样不但可以确保工程造价的科学合理性,同时辅之相应的施工技术,可以给工程建设的安全性提供保障,也能够给高海拔地区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提供安全,从而推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发展和进步。
3、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建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3.1施工准备工作
第一,施工材料的准备。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时,须提前准备施工材料。由于房建土建工程施工条件相对复杂且施工工序多,在准备施工材料时应加大管理力度。特别是混凝土、木材和钢材等材料,必须仔细测验混凝土性能,以确保与强度要求相适应。钢筋应接受强度检验,并检验模板张拉度、强度以及抗压度等,确保各性能指标与工程项目需求适应。
第二,参数设计。在运用高支模施工技术时会涉及精确度较高的施工参数,在施工前应保证参数设计的合理性,在施工建设中有效规避意外情况的发生。应将施工需求作为主要参考依据,计算数学模型,在确认模板荷载重量的基础上提高施工科学性。设计参数时应参考项目施工位置的情况,设计模板工程安装的高度与面积等相关数据,确保模板工程数据能够和工程项目需求一致。
第三,测量放样。开展测量放样施工建设期间,应系统清理施工现场环境。对工程进行测量时,一般会选择经纬仪放样。实际操作时,要求轴线位置科学,采用墨线作为标记的工具,标记边线和中线,通过模板位置标识放样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模板标高也需复核,以保证规避相关问题,提高安装工作质量。
3.2高支模安装
在高支模安装环节,需提前开展施工测量作业。测量人员对梁线位置、水平控制线、框架核心线等位置进行标记,将位置偏差值控制在允许范围。同时,在模板安装过程中,定期对模板位置、垂直度进行测量校正;施工人员参照设计图纸、按特定顺序对高支模、支撑结构进行安装,禁止私自篡改支模顺序;对模板安装质量进行检查,如模板结构稳固性、与支撑架连接情况;对模板拼缝进行处理,填充海绵胶条等密封材料;清除模板表面、内壁附着灰尘与积水,在表面均匀涂刷脱模剂。此外,在安装不同部位高支模板时,施工技术人员需要掌握相应的操作要点,具体如下:
在安装柱模板时,重点对对角线、柱箍安装情况、模板垂直度、长度差等参数进行测量校正。配置18mm厚胶合模板即可满足柱模板施工需求。要求所支设高支模板与建筑柱体构件二者规格尺寸相同,在梁柱构件接头区域中对高支模板采取开槽处理措施,对梁柱模板接口处进行密实处理。
在安装梁模板时,严格遵循特定施工顺序,依次开展支撑架搭设、柱头高支模板安装、铺设底部板材、拉线找平、封侧模板等作业。随后,对所安装梁模板的各项参数进行检查,确定模板位置等。参数与技术方案符合,大小龙骨骨架跨距、支架立柱跨距二者相同后,方可完成梁模板安装作业。
3.3体系验收
在完成高支模架施工之后,还需要对其质量和安全进行验收。其中模板的材料、支撑间距、垂直度、剪刀撑和扫地杆等是否得到合理的設置是重点验收的内容。同时,还要及时测算模板的安全系数,必须保证其大于3。此外,模板验收的重点内容还包括重点部位的承重能力和对接部位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因此,项目技术总负责人要对高支模板体系的验收工作进行严格管理和把关,并且要以书面的形式将验收的结果上报给项目经理,一旦结果不符合项目要求,就必须对其进行整改,然后重新搭设模板。
3.4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是模板施工作业中最主要的一种施工方式,采用这一施工方式必须严格控制时间,调整基本顺序。为确保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需要严格执行施工方案,且施工设计要以不同的作业点为依据。在正式施工之前,要确保各作业点的整体安全,企业需要提高技术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并做好混凝土浇筑的安全技术全面交底工作。在运用高支模技术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在不同的施工现场需要根据不同具体情况制订适合施工场地的方案并进行审定。一般而言,梁板的混凝土和墙柱的混凝土在浇筑时需要分开和分层进行,作业人员需要等墙柱混凝土的浇筑达到了70%的强度之后再开始梁板的混凝土浇筑。在浇筑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好技术关,以保障工程建设的品质符合标准和要求。另外,墙柱的混凝土浇筑要分层进行,大多数情况下,每一层浇筑的厚度为50cm。浇筑时要严格遵守施工顺序,必须保证上层的混凝土的凝结达标之后再进行下层的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浇筑需要两次做好,不能一次性完成,要全面保证它凝结的强度符合标准。而梁和模板的混凝土的浇筑则可以同时进行,梁的各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小于40cm。施工时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防止安全责任事故出现,需要避免各工种聚集在一起,因为这样会导致局部超载偏心。
3.5高支模拆除
拆除高支模是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重点,须遵循具体要求开展,须结合高支模跨度差异选择相对应的拆除形式。若跨度超出8m,要求混凝土强度为95%时可将模板拆除;若跨度低于8m,混凝土强度在75%时可拆除。
拆除期间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振捣期间需在完成混凝土施工8d后,工作人员应检验高支模混凝土的强度,若强度达标即可开展后续操作,若不达标应过段时间再次检验强度。第二,拆除高支模时,应根据浇筑与拆除顺序开展,应根据基层不同采取分层拆除的方式。次梁与侧梁模板是最先拆除的部位,随后是主模板。第三,在实际拆除期间,为减小拆除的难度,应构建专门施工平台,在拆除作业后结合模板类型分类别地放置,为后期继续使用提供方便,应检修模板的质量。
3.6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高支模工程是一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工程,在实际施工中偶尔出现模板倾斜失稳、滑塌等工程事故。虽然在方案制定、审核环节通过专家论证可以降低各类工程事故的出现率,但却无法彻底消除施工风险与不确定因素。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目标,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应及早构建起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预防各项问题出现,具体措施包括:在施工准备环节,对施工技术人员的从业资质、专业素养进行考核,开展技术交底工作,确保工程参建人员具备一定素养与施工技能;要求施工人员遵循相关规范穿戴各类安全防护设备,如安全帽、安全服。同时,储备一定数量的安全防护装备作为备品,定期对磨损老化严重的防护设备进行更换;在恶劣气候下,禁止开展高支模施工活动,对高支模板采取加固防护措施;组建专职安全团队,定期对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巡查,如检查高支模板固定情况、螺栓等配件紧固程度;同步开展施工监测作业,当检测到高支模板位移量过大或是出现结构变形等问题时,技术人员快速分析问题产生原因、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在必要情况下组织人员设备退场。
结论:
综上所述,高支模施工技术作为现代高层建筑中常用的施工技术,其施工的质量及安全性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及稳定性。因此,在高支模施工技术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及其技术人员必须结合现实情况,设计合适的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明确其难点、要点及重点,并针对施工人员开展全面的技术交底。同时,也应针对施工可能发生的危险编制应急预案,有效减少危险发生的概率,保障高支模施工安全、高效地开展,进而推动整个建筑工程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安全目标及效益目标。
参考文献:
[1]董衍雷.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7):191.
[2]陶雁.建筑工程中高支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52-53.
[3]秦濤.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安全及质量控制策略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16):148-149.
[4]石志峰.关于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运用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6):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