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楠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孩子所有的活动都依赖于兴趣。因此,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创造。”可见,兴趣是孩子积极参与活动的原动力,是每一个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孩子关注的热点,往往与他们的兴趣、需要密切相关。
无论主题活动、区域游戏,还是体育游戏,都要让孩子们快乐,让他们对这些感兴趣,只有感兴趣了,孩子们才会调动全部的智慧,去探索,去尝试,去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主题活动激发孩子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定主题活动,强调教师要尊重和满足幼儿的需求,鼓励幼儿与环境中的人、事、物产生有意义的互动。
之前的主题主要是与区域环境的结合,这学期,我们更多的是主题与社会实践所关联,如菜市场采购活动、小学参观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促进了孩子们与周围的事物进行互动,孩子们去菜市场的实践,不管是在计划方面(做计划)、语言表达能力(要买什么)、沟通能力(和卖家砍价)还是实践能力等方面(自己挑)都有进步。孩子们在制定计划时更详细,团队合作意识很强,知道一个一个买,能互相帮助解决问题,而且所有孩子都敢于表达。同时我们老师的观念转变也很明显,老师退后,更多的让孩子自己说,让孩子锻炼。在这种环境下,孩子的多种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
区域游戏保持孩子的兴趣
说到兴趣,我觉得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无论对任何事物,都会不定时的“感兴趣”,让你摸不准,而老师能做的就是保持他们的这种兴趣。本班最受欢迎的就是拼插区,无论男孩女孩,都能在里面快乐地拼插。
那天早饭后郑茗曦说准备在拼插区拼壮壮班小朋友拼成功的那个小桌子,她要用同样数量、长短的竹节棍玩具进行拼插。郑茗曦用两根红色的竹节棍竖着放好,再拿两根红色的竹节棍横着搭在上面,形成一个空心的方形。之后她用七根红色的竹节棍在上面搭出一个平面。第一步,小桌子的桌面已经完成,她开始拼装桌子腿。本以为能顺利完成,结果在拼第七根竹节棍时,竹节棍全都倒了。郑茗曦重新进行尝试。第二次,当她放到第四根时又倒了。之后她多次尝试,不断失败,屡败屡战,终于在调整方法后成功了。郑茗曦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终于立住了,但并没有成功,因为中间还有空位没有放竹节棍。郑茗曦拿出紫色的竹节棍准备把空位补上,由于她已经把第六和第七根红色竹节棍都放好了,紫色的竹节棍放不进去了,她只好拿起最后一根红色的,可她刚一拿起来,之前放好的三根紫色竹节棍都倒。这次又失败了。郑茗曦干脆把这四根都放倒了,这次她又尝试着,把五根紫色的竹节棍先放好位置,最后用红色的竹节棍把它们按起来,结果还是失败了,因为底部不是很稳固,按压的力气差点把底部都弄散了。但她没有放弃,还在继续着。郑茗曦尝试了很多办法,不断更换着摆放的顺序。最后,她再次使用放一根就卡住一根的方法,前三根很顺利,第四根差点又倒了,但是郑茗曦及时卡住了,第五根也卡住了,哇,她成功了!
郑茗曦开心地看着我,我真为她感到高兴。郑茗曦把作品展示到了展示台上,每次看到这个作品都会让人想到她努力的过程。郑茗曦先是对竹节棍感兴趣,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保持住这种兴趣,取得成功,得到满足感。
整个拼插过程让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潜能、智慧和个性得到最充分地展示,在拼插过程中孩子们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作品展示更是足够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体育游戏提高孩子兴趣
投掷是我园的弱项。通过观察本班幼儿的投掷操作过程,我觉得主要是幼儿在掌握投掷动作要领方面相当欠缺,对投掷活动的兴趣缺乏。出现这种现象与教师在进行投掷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组织有很大关系,目前大多数投掷教学活动设计单一,设计的投掷活动简单没有童趣,最突出的问题是多数教师不知道该如何将投掷动作的要领教给幼儿。因此,我在体能练习中先请郑茗曦作为小老师进行讲解,使幼儿掌握投掷动作技能,提高孩子对投掷活动的兴趣和投掷动作的发展水平。为了发展幼儿的上肢力量,我设计了《孙悟空摘蟠桃》的体育游戏,孩子们特别喜欢这个体育游戏,玩完一遍还想玩。在游戏中孩子们的兴趣得到激发,他们开始自己创新玩法,通过新玩法,发展了上肢臂力,以及全身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等等。兴趣成就孩子,一个活动,多个发展,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诠释。
总之,在各个活动中,我们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始终秉持一种理念——儿童是天生的探索者。在增进幼儿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幼儿兴趣的维持与延伸,所以处理好教师预设的主题活动、区域游戏、体育活动,以及丰富的材料和幼儿生成活动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因为所有活动及游戏都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而不应是成人强加的,我们必须注重对幼儿好奇心的保护,注重幼儿的兴趣点,使幼儿的活动始终处于动态之中。同时,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活动、游戏中的地位及作用,在恰当的时机出现在其中,给幼儿以支撑,顺应和推动幼儿,以促进幼儿最大程度地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梨园镇新城嘉园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