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艺术是对生活的个性化、趣味性、诗意和超越的回应。幼儿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可以用自己能够想象到的所有方式表达对生活的认知。而幼儿天马行空的艺术创作需要合理的空间来释放,美工区就是这样一方天地,它是幼儿大胆探索、实验的场所。当幼儿在美工区像艺术家一样探索时,他们的创造力、表现力、专注力、反应能力、自信心、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合作、责任等等都能够获得支持,同时还能获得愉悦与成功的体验。这也是幼儿在美工区“乐”成长的主旨。
所谓快乐成长,不只强调在技术及活动层面上的有趣,还需关注到幼儿心理层面的满足与愉悦。因此,幼儿园活动室中的美工区,应尽可能地支持每个幼儿的个人规矩及艺术创作习惯,这样幼儿才能活跃地、生机勃勃地将自己的想象融汇到艺术创作中去。
提升教师专业理论和艺术素养
领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更新教师的儿童美术观、创造观以逐步形成集情感、想象、思维为一体的“美工区创美特色”。首先,提升对美工区活动内涵的理解,能够主动利用、挖掘、整合美工区与各种资源的连接,积极构建更加立体,丰满、具体的美工区活动,促进幼儿自主创美能力发展。其次,寻求诱发幼儿对美的表现欲望,发展表现美的能力,促进幼儿人格的全面发展。一是在处理好美术教育活动中知识与能力、学习态度与个性发展的关系的基础上,设计开展更加有趣且贴近幼儿生活的美工区活动,解除对幼儿的过多束缚,弘扬幼儿自主、自信的品格,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其通过自身的体验,感受、表达、创造生活的美。二是在审美素养提升的基础上,通过美工区的布局和氛围创设来支持幼儿的早期艺术创作,如艺术明信片、关于艺术和艺术家的书籍、画架等等。
开发多元美工材料和工具
以幼儿为主体,共同收集、投放适合该年龄段幼儿的多种材料,包括常规美术创作材料、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大自然中的材料等等,充分体现低结构性、幼儿主体性、多元丰富性,从而诱发幼儿的求异创造,促进其自主创美能力的发展,使美工区活动真正成为幼儿的主体活动。此外,美工区的材料需要持续护理与补充。对此,可以邀请幼儿帮忙制定材料照护时间表,并有计划地提供有吸引力、有趣的材料,特别是在大自然中发现的东西,如花朵、树枝、果实、石头等等,以激发幼儿的创意。
打造立体化的美工区域
让美工区与其他区域、其他领域、主题活动、园本特色、幼儿家庭等方面互动起来。一方面打造开放、互动的区域,使幼儿玩得更加自由大胆、积极主动,更富有创造性。如大胆地让各区域中的物品互动起来,漂亮的“蛋糕”被端到了娃娃家哄娃娃开心,自制的故事粘贴画放到语言区作为讲故事的绘本,美工区制作的面具成为表演区小演员们的道具等。另一方面,根据季节和主题的变换、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等选择适宜内容,将美工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与其他领域内容相连接,与其他年龄班美工区互动,与家庭美术环境融合,为幼儿欣赏美、创造美提供更加立体的美术氛围,以更好地激发幼儿创美的主动性。
充分发挥幼儿作品的潜在价值
展览幼儿的作品,发挥其作品的潜在价值,能够使幼儿受到鼓舞,同時达到幼儿间相互促进的目的,从而促进幼儿学习、设计与创造的自主性、积极性。教师可以在美工区设置的展架、走廊的展示墙上、展览桌张贴和摆放优秀作品,可以是幼儿在活动中制作的作品,也可以是教师的范例作品,这样有利于幼儿在模仿成品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另外,可以开展作品漂流活动,将幼儿作品放到拍卖区以物换物。活动中,幼儿用自己的作品换取绘本等,将收集的绘本、书刊再用于捐赠,实现作品价值的转换,让幼儿直观感受到自己作品的价值,同时培养其助人为乐、懂得感恩等良好社会品质。
鼓励幼儿以童心话语表达创意
幼儿在作画时会留下各种印记,以此展示自己、也展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与体验。美术区域活动可以将幼儿的思维可视化,线条的使用、色彩的搭配、事物的比例、空间的布局都是幼儿内心想法的表达。因此,教师应多给幼儿提供一些自由创造、想象的空间,鼓励他们创作出具有自己理解、情感、想象的作品。这样的作品需要幼儿用自己的“话语”进行表达,并在表达的过程中获得快乐。这是对心理活动的有益输出,是对创美思路的梳理与内化,可以进一步支持幼儿今后更加自主地参与创美活动。
将活动的所有权归还幼儿
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材料、提供启发和帮助,但美工区活动的所有权终归幼儿,活动的发展也应由他们决定。教师应闭上嘴巴、缩回双手,竖起耳朵、睁大眼睛,观察自己看到了什么,幼儿在干什么,再判断看到的情景或幼儿正在做的事情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有什么价值,他们可以从中获得什么经验。
总之,美工区的活动是为了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自由选择并独立自主地开展艺术创作。教师应秉承尊重的原则,尊重幼儿的创作、尊重幼儿的作品让幼儿在自由、畅快的美术活动中,获得身心“乐”在其中的成长体验。
(作者单位: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