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智慧为雄安打通新“动脉”

2021-08-12 05:01刘哲董宸羊王佳豪刘晓卫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新线温控张拉

文/刘哲 董宸羊 王佳豪 刘晓卫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千年大计”就此拉开建设序幕。

2020年1月,由中交四航局(以下简称“四航局”)、中交二公局(以下简称“二公局”)负责施工的荣乌高速公路新线京台高速至京港澳高速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荣乌高速新线起自京台高速公路,途经廊坊市、保定市,与京港澳高速连接,全长约73公里,采用双向8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

荣乌高速新线是雄安新区通往天津港、黄骅港集疏运体系的主要通道,替代原荣乌高速公路穿越雄安新区段,成为京南雄北的货运主通道,在满足天津与雄安新区之间区域交通需求的同时,还能为外地货运车辆绕行雄安新区提供支撑。

中交建设团队克服疫情影响,创新研发冬季施工智能温控系统、引入智能张拉压浆设备;首创采用大掺量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凝土新配方,高质量地完成了施工任务。

新配方走进高速路面工程

二公局承建的荣乌高速新线项目6标是交通运输部“永久路面”试点工程,这对项目副经理张丽敏而言,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荣乌高速新线6标所摊铺的沥青混凝土,是交通运输部指定的‘新配方’。”张丽敏介绍说。“橡胶粉来自废旧轮胎,沥青橡胶掺量达到30%至50%,远超出目前工程使用掺量范围,在世界上都属首创。”

根据测算,新配方沥青混凝土成功应用于项目建设后,不仅将使路面实现“15年内不小修、20年内不大修的目的”,还可让路面的设计寿命长达40年,是传统路面寿命的2.6倍。同时,还促进废旧利用,节约环保。

首次应用新材料、新工艺,对项目团队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高掺量橡胶粉沥青刚一进场,张丽敏立即安排团队进行试验检测。张丽敏发现,由于橡胶粉掺量太大,沥青在储存过程中极易造成离析,“橡胶颗粒经常沉积到拌和物的底部。如果不进行干预,直接采用这样的沥青施工,会影响路面施工质量。”张丽敏说。

为了解决离析问题,张丽敏一边邀请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专家联合项目试验室、物资机械部等多个部门想办法,一边抓紧进行材料存储设备改造试验。通过多次试验,项目发现在原有竖向搅拌的基础上,加装气举装置,对存储的沥青进行吹压气举加立式搅拌,就能解决沥青存储离析问题。

高掺量沥青存储问题迎刃而解,紧接着迎来运输和摊铺问题。原来,由于新型沥青混凝土出厂温度要控制在185摄氏度,上下不能超过5摄氏度,而摊铺温度不能低于170摄氏度。为此,项目部决定给运输车穿上用岩棉材料做成的“大棉衣”,保证沥青混凝土的温度。此外,项目部还给现场摊铺、碾压设备安装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碾压温度和速度,保证施工质量。

2020年10月28日,看着沥青混凝土下面层试验段顺利摊筑完成,张丽敏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经检测,所摊铺沥青混凝土的各项指标符合标准,这也标志着高掺量橡胶改性沥青混凝土试验取得了成功。

新科技助力高速公路建设

“华北地区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将降至零下10度,降温降雪将成为项目智能温控系统最大的考验。”2020年夏季,艳阳高照,荣乌高速新线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然而,四航局项目经理张孙文的内心有些担心。

原来,温度是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华北冬季寒冷,混凝土中的水结冰后,会降低混凝土黏性,削弱混凝土强度。项目现有的温控系统能否顶住严寒的考验?张孙文心里没有谱。

同年9月,四航局二公司总工程师李汉渤带领项目技术人员奔赴兰州等地调研。调研过程中,项目总工李伟伟有了灵感,“我们可以在混凝土浇筑区域各个部位埋下温度传感器,通过无线连接将温度实时传输至控制系统,同时将控制系统与加热设备进行连接,一旦出现温度过低的情况,加热设备就能自动增大功率,提高温度。”

李伟伟的提议得到了项目团队的一致认可,一场针对优化冬季施工智能温控系统的战役正式打响。“我们经过上百次混凝土养生模拟试验,终于研究出适用于荣乌高速冬季施工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李伟伟说。2020年11月1日,智能温控系统应用到荣乌高速新线项目白沟河特大桥施工中。

2021年1月,寒潮席卷整个华北,荣乌项目所在地气温降至零下19度。温度监控室内巨大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挂篮现浇施工区域的温度情况。智能温控系统不时传来“嘀嘀嘀”的报警声,警示混凝土表面内外温差过大,智能增温系统随即启动,运转正常。“那十来天的寒潮,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捏了一把汗,结果证明,经过我们的优化,智能温控系统和增温系统经受住了寒冷的考验。”张孙文说。

除了优化智能温控系统,智能张拉设备的成功应用也为项目高质量建设提供了保障。据李伟伟介绍,智能张拉设备通过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采集应力值后传输数据到电脑,经过计算后再通过电脑控制设备完成张拉,这种张拉方式能将箱梁张拉压浆工艺误差控制在1%以内。“较传统人工张拉,不仅张拉精度提高了10倍,张拉质量也更加可靠。”李伟伟说。

2020年9月,四航局二公司总工程师李汉渤带领项目技术人员奔赴兰州等地调研。调研过程中,项目总工李伟伟有了灵感,“我们可以在混凝土浇筑区域各个部位埋下温度传感器,通过无线连接将温度实时传输至控制系统,同时将控制系统与加热设备进行连接,一旦出现温度过低的情况,加热设备就能自动增大功率,提高温度。”

抗疫复工中的“红色先锋”

2020年1月5日,荣乌高速新线项目临时用地交付,场站建设正式动工。6天后,项目首桩开钻并顺利完成。正当四航局建设者发起“冲锋”时,新冠疫情爆发,施工被按下“暂停键”。

“雄安新区建设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我们必须在工期内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疫情防控要到位,工程施工不能停。”项目书记夏睿说,在征得政府有关部门同意后,工程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复工。随着返岗工人逐渐增多,防疫数据的统计日益繁重,相关工作繁杂。为此,夏睿决定自主搭建智慧防疫系统。

在夏睿的带领下,防疫工作小组以互联网大数据管理平台以及二维码技术为依托,自主设计研发“智慧防疫系统”,迅速排查理清人员动向信息及健康状态,设置周密的防疫措施流程,实现了复工人员“一人一档”数据化管理。同时,通过对“智慧防疫系统”后台数据的分析、研判,项目部制定实施“分区施工隔离制度”,以现场分区域生活及施工的方式代替居家隔离措施,避免了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和人力资源浪费,保障了项目顺利进入快速施工状态。2月19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对项目的工程进展情况进行了报道,四航局项目团队在全国范围内走在了复工复产的前列。

疫情期间,项目部涌现出多名抗疫先进典型,张孙文就是其中的一名。从项目筹备开始,张孙文连续9个月未休假,教育子女和赡养老人的责任全部落在妻子身上。复工复产战役打响后,项目党支部牵头掀起了“大干120天”和“百日攻坚”劳动竞赛活动。“爸爸,我在电视上看见你了!”5月27日,女儿在央视《新闻联播》里看到采访父亲的画面,激动地打来电话。这是9个月来张孙文和女儿聊的最长的一次通话。“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给了我强大的动力。”张孙文由衷地说。

2021年初,正当项目向着白沟河特大桥右幅合龙节点发起冲刺时,河北疫情出线反弹,石家庄、邢台、廊坊相继进入紧急状态。荣乌高速公路新线项目所在的保定市正好紧邻石家庄和廊坊市。紧急时刻,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及施工生产工作,项目党员始终坚守防疫复产第一线,成为施工现场的一座“红色堡垒”。

“爸,今年我就不回家了,您要照顾好自己,等疫情过去我就回去看您,新年快乐!”2021年春节前夕,二公局荣乌项目安全总监张铁成退了回家的车票,给父亲打了电话,便转身投入到项目防疫一线,用行动诠释党员的初心使命。当项目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许多职工向项目党支部递上了入党申请书,“党员们关键时刻站得出、扛得住,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我们也要向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们笑着说。

猜你喜欢
新线温控张拉
智能张拉技术在预制T梁施工中的应用
荣乌新线高速公路安全预警和主动管控系统
乘坐地铁
温控/光控片上纳米裂结
新线引入高铁枢纽电务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研究
基于MSP430和Android温控距控智能电风扇设计
数控张拉技术在预应力梁预制工程中的应用
骨料自动温控技术
基于ARM7 和FPGA的风扇散热系统温控模块设计及实现
三塔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吊索的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