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房妹
摘要:为了更正确地把握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针对性,大大提高教学的质量,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并根据本人在农村中学教学工作实践,对山区农村中学生学习心理现状进行简单分析。从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影响以及自身因素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创始良好教育教学环境、鼓励引导家长协同教育等,共同解决山区农村中学生学习心理问题。
关键词:山区农村中学生 学习心理问题 对策
本人于2012年3--4月这期间,针对山区农村中学生学习心理问题,通过以问卷调查、直接交谈、间接了解等方式,对本人所任教山区学校的中学生进行了一次比较简单地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本人对山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个初步的了解,对学生存在的学习心理问题进行了简单概括,深刻反思了影响学生学习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山区农村中学生学习心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12个问题的调查表明:一部分山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是良好的,同时不能忽视的是:一部分山区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仍然存在。相对于城市中学生而言,仍然有很多山区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是“亚健康”:学习兴趣不够浓,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心态不够好,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情绪低落、学习缺乏主动性,对学习部够重视等等问题。这与我预期的结果是一样的
二、影响山区农村中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
1.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国家科技、经济等方面的迅速发展,山区农村学校也深受其益。同时当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形势与社会思潮、社会风气、社会文化等社会因素,对山区农村中学生学习心理的形成有着直接而巨大的冲击。因此很多农村中学生思想观念被“上学无用论”以及“金钱万能论”潜移默化影响着。他们都认读书学习是件烦恼、没用处的事情,学习也是为老师、家长而学,是被迫无奈,根本与自己无关(从调查数据可看,为自己而读书的人数比例只有20%),因此不能正确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宁愿早早结束自己的学业外出打工赚钱。从调查的数据可看到:毕业后打算外出打工的学生占58%。再者,农村家长、学生受媒体的负面报道的影响,他们认为:现在国家的教育体制改革了,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上大学了,但是很多的大学生不包分配,读完大学后一样要自己出去找工作,所以,认为“读大学不如读技校,读技校不如早早出来挣钱”这样的无知幼稚的想法比比皆是。这样无疑加剧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增加了学生的辍学率。因为受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影响、蔓延,甚至原来“聪明的家长”也感到迷茫了失望,迷失了方向,更不说年纪尚小,阅历尚浅的学生了,他们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对学习的积极性,呈现了一种消极的学习态度。
2.学校环境的影响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学生的学习心理的形成、品德的形成、性格的养成都与学校的教育方针、指导思想、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教育态度、教育方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可是,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当中,农村学校虽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特长教育以及学生个性的培养,但是农村学校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和人才配置,学校的硬件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这样直接或者间接的导致学生“厌学”等学习心理的形成。在以上诸多的因素中,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的影响才是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的。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直接负责人,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态度都是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最关键因素。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和暗含的期待语言均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它不仅能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诱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及其个性的发展③。如果教师的教育思想不端正,教育方法不妥当,都可能会妨碍学生的学习以及品德的形成,导致出现恶性循环。比如在一些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他们只重视好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后进生的学习和思想,错误的评价学生的某些行为,导致学生“厌师”,间接导致“厌学”。再比如,有部分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陈旧,“填鸭式”或者“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的农村中学教学实际,学生听的很乏味,始终找不到学习的乐趣。还有部分的教师,全身心投到教学以外的工作:打麻将啊、赚外快等,根本没时间深入钻研教材,课堂教学知识比较片面,拓展不到全面,学生感觉不到知识的趣味性。这也是很多农村学生“厌学”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我想对教师们说,教师是一项良心工程,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我希望大家“干一行爱一行”,对我们的孩子负责任,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任。
3.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是个体出生之后接触的第一个环境,是出生后接触最久、影响最深刻的生活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④。可是当前,相当一部分的山区农村中学生大多数都是“留守少年”,父母常年外出打工赚钱养家,家里只留有老人和孩子,而在家的老人和孩子之间有代沟,忙着生计的家长没时间和孩子好好沟通,没时间去了解孩子、关心孩子。因常年不在家,部分家长就从物质上给予过分的溺爱。让学生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物质生活环境中,却缺乏教育引导,导致子女放任自流、懒学勤玩,使子女滋生了依赖性和懒惰性。不仅对枯燥无味的学习毫无兴趣,对其管束不到位,很容易沾上社会不正之风,贻害终生。
再是家长的言行不检点,身传言教出“劣质”的东西。据调查研究表明,如果家长的行为不检点、家庭的家风不正、父母的关系不和,对子女的学习和品德都会产生极坏的影响。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缺乏温暖和安全感,很难和外人和睦相处,也缺乏相应的自信心来应付学习同时心灵也很容易受到污染,很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自身的因素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的学习心理与自身的努力脱不了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在生理上、心理上都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处于一种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成人的状态①。一方面自我意识开始明显增强,求知欲也不断增加,渴望实现自我价值。一方面大脑的发育没有完全成熟,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不能全面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容易迷失自我,失去自信、自省、自控的能力(从调查数据可知,当学生面临问题时能正确处理问题只有30%左右),正是这样的矛盾心理使得这部分中学生难以静下心读书、思考、做作业,再者是因為他们自身的学习方法不当以及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总是力不从心,但是成绩总是跟不上,总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状态。再加上外部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及电脑、手机、游戏机、电视娱乐节目渐渐渗入到我们生活,对他们的学习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
三、解決山区农村中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对策
影响山区中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改善山区农村学校的教学,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我们应积极的帮助农村的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以下是本人提出的简单意见,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2.增加投入,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制度。
3.鼓励家长学习心理学知识,形成家庭、学校与社会多层次的协助系统⑤。
4.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5.加强学生意志的自觉性、自制性的教育
最后,我本人想再呼吁的是:不管社会如何进步,也不管未来如何发展,请大家多点关注农村人的教育,也请多点关注山区学校的发展,多点关注农村教师的问题。因为农村学校是农村人的重要文化来源,要提高全民的素质,要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有赖于农村学校的教育,有赖于农村教师的文化水平。现代化的农村经济水平跟上了,农村人现在迫切需要的是精神上的丰富、智力上的多方面发展②。故本人提出这样的呼吁。
注释:① 摘自广西人民出版社《现代心理学》 294页 ②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 《给教师的建议》405—406页,③摘自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学》52页,④⑤摘自清华大学出版社《心理健康教育》131—299
参考文献:
专著:【1】《现代心理学》 宋书文 宋凤宁 等著,广西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3年1月出版,ISBN7—219—04702---9, P219—P521
译著:【2】《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著,杜殿坤 编译 , 广东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出版,2006年4月重印,ISBN7---5041---1809---5, P405---P406
专著:【3】《教育学》 叶瑞祥 等著,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ISBN7---5361---0899---0, P50---P56
专著:【4】《现代社会心理学》 周晓虹 等著,广东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 ISBN7—2080—2472---3
专著:【5】《心理学》 叶奕乾 主编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5年2月出版,ISBN7—304—00524—6
专著:【6】《心理健康教育》 黄喜珊 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ISBN978---7---302---27269---4,P13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