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成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张桂梅,致力推广菌草技术、带领农民种菇致富的“世界菌草技术之父”林占熺,放弃高薪重回大山、发展产业脱贫的“大学生村官”翁新强,以电商直播开创扶贫新天地的“网红主播”薇娅,热心公益事业、用稿费资助400多名贫困学生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郭秦……
材料二: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但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1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期。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只有更多的有志青年融入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各显其能,才能更好地实现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的乡村振兴目标。
某青年报社拟开设“乡村振兴,有你有我”专栏,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向该栏目投稿,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解析】
本道试题属于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对于多则材料的立意与构思应先分析每一则材料(子材料)的要点与内涵,然后加以综合处理——取交集或者并集,也就是几个子材料间有相同点的取交集,看似没有关联的就合并一起。
就本道题而言,材料一重点讲述了我国在振兴乡村的过程中涌现出的众多感人事迹;材料二重点讲述了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乡村的全面振兴需要更多青年俊杰。由于两则材料强调的方向并不一致,所以本道试题的立意可以采用“取并集”的方式,具体立意如下:
推进乡村振兴,助力中国强大。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助力乡村振兴,青年勇担当。青年们富有朝气,最具有创新活力,也最具有担当精神,青年们应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乡村、基层,以青春之我建设美丽中国,而且如今的乡村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正是青年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宝地。
勠力同心,乡村振兴。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是强大的,人人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乡村振兴指日可待。
【病文升格】
争做“八仙”,兴我乡村
□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高三(2)班 于 梦
张桂梅献身教育扶贫,林占熺利用菌草技术扶贫,翁新强发展产业脱贫,薇娅以电商直播开创扶贫新天地,郭秦用稿费资助学生,他们都发挥自身特长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面貌呈现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喜人景象。2021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期,这些景象自然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概括材料不够精简,给人以啰唆感,且结尾的句子表达欠妥。)
从张桂梅的教育扶贫、翁新强的发展产业脱贫到林占熺的菌草技术扶贫,再到薇娅的电商直播扶贫、郭秦的稿费资助,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出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喜人景象。2021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期,毫无疑问,更多的“八仙”需要加入进来。(概述材料精简,结尾句自然承接前文。)
哪些人可以成为“八仙”呢?人的能力有高有低,“八仙”并不需要像张桂梅等人一样有“大能量”,举凡出力、出谋者都可以为“八仙”,这也是“乡村振兴,有你有我”的题中应有之义。而深味这两句话,我们还可以看到“你”和“我”因乡村振兴而联结,因而,“有你有我”还有一层深意,即振兴乡村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名作《三个火枪手》中有两句广为流传的话,道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有你有我”的内涵大体等同于此。(首句的承接不自然,用“大能量”概括张桂梅等人的行为不准确,“深味”一词程度过重。)
成为“八仙”不是一定需要具备“神技”,毕竟人的能力有高有低,举凡出力、出谋者皆为“八仙”,这也是“乡村振兴,有你有我”的题中应有之义。“你”和“我”因乡村振兴而联结,因而,“有你有我”还有一层深意,即振兴乡村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名作《三个火枪手》中有两句广为流传的话,道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有你有我”的内涵大体等同于此。(首句承接自然,对于“乡村振兴,有你有我”的深一层解读与原文相比有分寸感。)
为了乡村振兴,“你”和“我”应发挥己之所长:或以文化知识润泽乡村孩童的心灵,或以“三寸不烂之舌”为乡村拉来项目,或以一技传之乡民,或以长远目光为乡村规划未来发展方向,或以人脉为乡村特产牵线搭桥。要言之,每个人应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你”和“我”应认识到乡村振兴的深远意义:乡村是我国的基层组织,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乡村是“底盘”。传统武术讲究“底盘”扎实、平稳,乡村作为中国的“底盘”,自是应该振兴、强化。唯有底盘稳了,中国才能稳妥地前行。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吃过不重视乡村的亏——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起,中国的乡村发展不充分,老百姓扎紧裤腰带过日子,由于乡村的薄弱,中国的工业基础落后于人,也是啊,人们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怎么有精力去发展工业呢?思想家马克思指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从事其他事业的基础。由此来看,乡村的振兴将会助力中国发展得更充分、更长远。(本段问题严重,首先是对于“底盘”的相关表述重复啰唆,其次是有关中国乡村发展的部分历史失实,对于农业与工业关系的论述因果关系错误。引用马克思的名言后就下结论,显得武断。)
“你”和“我”应认识到乡村振兴的深远意义。其深遠意义的第一层:筑牢中国人的根。人们常戏言,往上数三代,都是农民,实际上指出了新中国曾经的发展状态——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靠工农业剪刀差,勒紧农民裤腰带,建立了共和国的工业基础;改革开放后,靠农业推进工业化,靠农村土地推进城市化。乡村是新中国发展之基,基础不夯实,国家怎么能走得远?其深远意义的第二层:真正实现强大。一个国家到底发展得怎么样,不是看其发展得最好的一面,而是看其发展得最不好的一面。管理学中有一个知名的“木桶效应”,该效应是指: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相应的,在一个组织中,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中国的绝大多数人口在乡村,发展也薄弱,乡村振兴了,整个中国不就真正强大起来了吗?(对于乡村振兴的深远意义的论述层次清晰,且关于农业与工业关系的论述吻合实际。“木桶效应”的运用,以及反问的修辞增强了说理的力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农村改革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兼职研究员熊光清曾撰文指出:自上而下的改革与自下而上的改革须并重。熊先生看得清醒,自上而下容易犯激进主义错误,凡事爱搞一刀切,自下而上却源自实际需要,就可以避免一刀切的弊端。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一刀切”的害处是可怕的,唯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相得益彰,可以行得长远,从这一层面来说,乡村振兴还有着固本宁邦的巨大作用。(对于“自上而下”可能引发的后果的论述错误,“‘一刀切的害处是可怕的”,抽象、概括的说理不具有说服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农村改革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兼职研究员熊光清曾撰文指出:自上而下的改革与自下而上的改革须并重。这一看法是清醒的,“自上而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刀切”的问题,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一刀切”是无法解决真正的问题的,而与“自下而上”结合就可以解决这一弊端,从这一层面来说,乡村振兴还有着固本宁邦的巨大作用。(与原文相比,对于“一刀切”引发的后果的论述有分寸,易令人接受。)
乡村振兴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愿“你”、“我”争做“八仙”,为共建美好的2021努力!
【升格简评】
升格文开篇即选择性地概述材料,自然引出文章的论题——乡村振兴,论述启动迅速。主体部分作者分别论述了成为“八仙”的条件、振兴乡村的举措、振兴乡村的深远意义,三个论述版块构成了递进关系,做到了论述的深入。在表达方面升格文注重素材类型的丰富——民间俗语、名著名言、名人观点以及管理学中的经典理论,显著地增强了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