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完善生育配套支持政策体系

2021-08-11 00:24吴瑞君
群众 2021年14期
关键词:隔代照料养育

吴瑞君

人口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202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为1.3。结合前六次普查数据,我国的总和生育率长期低于1.5,低生育社会风险正不断累积。对此,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结合当前我国的人口形势、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近年来生育政策的调整来看,新时代生育政策的内涵将更加丰富,包容性也更强,不再是一种制度性限制,而是一种社会性支持,且更加侧重于生育配套支持上。

构建生育配套支持政策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不仅需要政策间统一协调共同发挥作用,也需要社会多方主体深度参与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更需要研究制定更为丰富的政策工具,涵盖家庭生育各个方面。当下,我国的家庭生育支持政策可借鉴西方国家的应对之策,从女性生育、幼童养育、家庭育儿长期性财务支持、女性就业—生育平衡、隔代照料等五个方面进行突破,因地制宜地构建系统性生育配套支持政策体系。

加大生育支持,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

减轻用人单位用工成本,保障生育期女性合法权益是增强家庭养育能力的核心。育龄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的根源在于有些企业认为自己承担了过多的社会生育成本。一方面,要坚决抵制损害女职工生育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捍卫女职工生育合法权益。明确企业社会职责,如探索为3岁前幼童的母亲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和人性化的工作安排。另一方面,推行家庭友好型企业认证制度,运用财政支持、税收减免、贷款利率降低、扩大企业品牌效应等手段,对获得认证的企业进行激励,显著提升企业对雇员“工作-家庭”平衡的保障水平。

推进生育友好的空间网络布局,营造良好社会支持环境。社会公共空间对于育儿需求的包容性越强,越能彰显社会对生育的支持。公共场所母婴设施作为生育友好型社会理念的重要载体,是营造良好生育氛围的重要依托。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尤其是人口集聚的都市圈,应率先启动生育友好空间网络布局建设,依托移动网络技术,如基于微信小程序、微博等发布母嬰设施实时信息,推进母婴设施使用便捷化、管理精准化。

提升幼童保障水平,降低家庭养育成本

持续推进普惠性托育建设,提升入托便利性。根据我国人口集聚的趋势,提前布局建设托育保障设施,防止普惠性托育供求不平衡。如人口流出地,基于出生人口减少、生源萎缩的预期,可积极推进托幼一体化发展,在幼儿园开设托班,增强入托便利性;又如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可整合资源,在工作或居住集中地如企业园区和社区就近建设、完善托幼服务机构。鼓励有能力的企事业单位为员工提供福利性托幼服务,或与附近的社区和其他单位联合开办托幼服务机构,以解决女员工哺乳、照料幼儿等问题,使企业园区、社区逐渐成为1—3岁婴幼儿教育服务工作的主阵地。以税收减免、提供场地和购买服务等多种手段吸纳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婴幼儿托管、放学后活动和教育指导工作。

试行家庭教育支出退税制度,严打教育机构高收费、乱收费现象,控制家庭教育支出成本。在我国,教育支出在家庭育儿支出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日益成为阻碍生育意愿的因素之一。降低不合理、畸形的家庭教育支出已刻不容缓。探索试行从教育扣税制度到家庭教育支出退税制度的转变;加大合理育儿观的宣传,减轻养育“攀比之风”,缓解因“不善养”而“不敢生”的社会焦虑情绪;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提升技能劳动者工资水平和社会认可度,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

制定长期家庭养育孩子财务支持计划,增强家庭养育能力

精准帮扶“一孩”养育困难家庭。探索建立育儿津贴制度,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增收社会育儿保险等方式筹集资金。重点针对平均收入以下的家庭、房贷压力较大的新婚夫妇等存在“一孩”养育困难的家庭,增加育儿津贴额度,优先保障“一孩”顺利生育。

增强“多孩”家庭生养能力,提升经济支持力度。随着老龄化持续深入,不少育龄家庭需要同时赡养老人和孩子,家庭经济压力较大。要借鉴国外有益做法,探索对抚养负担重、抚养系数高的家庭在税收方面予以一定程度的优惠,增强家庭的养育能力。此外,高房价也不利于“多孩”家庭的增加,城市住房政策的制定者应深入思考如何将居民住房政策纳入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中去。

平衡女性就业—生育冲突,保障女性就业和职业发展

多国实践表明,保障女性就业,促进工作—生育平衡的政策更能显著促使生育水平回升。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较高,有极好地社会基础和民众观念推行此类政策以激发社会生育潜力。首先,要对损害女性就业权益、存在就业性别歧视的企业予以严厉的经济和行政处罚。其次,育儿是夫妻共同的责任,提升男性共同抚养意识和责任刻不容缓。建议增设育儿假,且可由夫妻双方共享,但需强制规定男性休假的最低份额。

增强隔代照料者社会福利水平,完善家庭功能和代际支持

隔代照料在我国比较普遍,成为一种家庭内部对于社会功能缺失的重要补充力量。支持隔代照料提供者,增强其社会福利水平,是完善生育支持政策的重要环节。

提供“喘息服务”,关爱隔代照料者身心健康。照顾婴幼儿是一种不间断的劳动,对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都存在相当大的压力。探索以社区、乡镇街道办为单位,由志愿者、专业人员为主,为隔代照料者提供“喘息服务”,如在平时讲授健康知识指导、育儿新知等,提升隔代照料者的科学育教水平;又如探索提供专业婴幼儿护理服务,在老年人体力不支时起到临时看护的作用。

宣扬隔代照料的社会价值,提升社会对老年群体的认可度。要在全社会重塑老年人隔代照料的价值、形象,积极肯定老年人在儿童照料、家庭发展、减轻社会育儿压力等方面贡献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政府与学界要合作加大对隔代照料提供群体的研究力度,推行积极老龄化政策,为老年人参与社会价值创造如隔代照料提供便利。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何乐

猜你喜欢
隔代照料养育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学中文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天下有“完美的养育风格”吗
“隔代亲”与文化传承
养育宝宝 专家团来帮你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养育宝宝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孩子 只需温和助推
你把孩子的教育失败归咎于“隔代教育”,爷爷奶奶不背这个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