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斌荣
省委书记娄勤俭在江苏沿海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推进沿海高质量发展其势已成,到了全面发力的时候。这不仅阐明了沿海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还提出了沿海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新使命。对于通江达海的江苏来说,沿海发展一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迈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立足沿海发展实际,抢抓战略机遇,全力向海发展,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沿海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奋力推进沿海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提升发展站位,抢抓战略机遇
沿海地区是江苏发展的重要轴线。江苏“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要将沿海地区建成令人向往的沿海生态风光带、滨海风貌城镇带、高质量发展经济带。这是根据新发展阶段、新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江苏全局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沿海地区是多重国家战略的交汇点。江苏沿海地区处在东部沿海的中心地带,北连环渤海地区,南接长三角中心区,东与日韩隔海相望,西连新欧亚大陆桥,是“一带一路”建设、沿海发展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的交汇点。要发挥沿海地区河湖连通、海河交汇、江海联动等独特优势和条件,做大做强自身实力,激发新动能,以多重国家战略交汇点的定位,融入向海发展的大趋势,推动战略合作与区域协同发展。
沿海发展是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支点。当前,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轴,沿海的各省市都在其行政区域内提出了沿海发展战略,为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增添了经济韧性。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是着眼全国发展大局和国家战略布局的连接点和重要抓手,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支点。
沿海经济是江苏“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2020年,江苏沿海三市南通、盐城、连云港的海洋生产总值为4116.4亿元,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6%。在全省江海河湖协同发展格局中,要加快推进南北融通、江海联动和陆海统筹,充分发挥沿海地区后备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挖掘沿海地区的成长潜力,把沿海地区打造成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进而实现“江强海兴”“南北均衡”发展。
促进沿海崛起,打造增长高地
沿海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是积累优势、转换优势的循环升级过程。必须深度挖掘沿海潜力,善于顺势而为,整合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带动和激活沿海“小循环”,促进沿海地区加速崛起,打造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独特的区位优势。江苏沿海陆域面积3.59万平方公里,地处中国沿海、沿长江和沿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交汇区域,区位优势独特。沿海能源资源及储备潜力巨大,最有条件承接国家重大战略设施建设;沃野千里、水系发达,最有优势走出一条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工业发展相对起步较晚、空间较大,最有潜力构建高端绿色工业体系;拥有世界少有的潮间带滩涂、平原海疆和生物多样性,最有基础打造独具魅力的城镇体系、滨海风貌、旅游景观和度假胜地。
深厚的资源禀赋。江苏拥有954公里海岸线,沿海地区资源丰富。海洋资源综合指数居全国第四,滨海湿地占全国的18%,沿海滩涂约占全国的1/4,海上风电并网装机规模占全国71%,是我国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但沿海地区经济产出效益相对偏低,地均GDP和人均GDP分别为全省的55%和81%,这既是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短板,也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空间。
坚实的基础设施。以连云港港、盐城港、南通港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布局基本形成,沪苏通铁路、盐通铁路、连徐高铁等相继建成运营。沿海三市作为新晋高铁城市,连通上海,将时空拉近至一小时通勤圈。连云港花果山机场年内建成投运,南通新机场被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服务沿海产业的物流体系加速构建,新型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日趋完善,不仅提升了供需的对接效率,还支撑了资源互通的高效流转,为江苏新一轮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崛起的产业体系。沿海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支撑。沿海三市一、二产业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面积占比由2016年的53.4%上升至2019年的89.7%。全省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区面积占管理海域面积27.8%,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在37.6%以上,海岛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在35.3%以上。2020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年度新增991.7万千瓦,其中沿海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分布式发电占比合计82.4%。
全力向海发展,推进陆海统筹
构建沿海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把握战略机遇,明确发展定位,把江苏沿海发展纳入国家沿海发展的链条之中,推动沿海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加强系统性规划,实现联动发展新格局。全力贯彻新发展理念,运用“一盘棋”的系统思维,注重把握规律,在经济结构、生态布局、地域格局、发展戰略等方面,促进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功能的要素和谐共生,加强陆海统筹、江海联动,一体化推进江河湖海。着眼省内全域一体化,把沿海发展放在全省江海河湖联动发展的大格局下谋划,不能只偏重经济发展,不能仅限于沿海三市,不能只盯着陆地沿岸,而是要按照主体功能区要求,科学布局沿海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空间。围绕建成令人向往的沿海生态风光带、滨海风貌城镇带、高质量发展经济带,从系统规划、全面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坚持走“科创+产业”道路、科学保护沿海生态优势等方面做好各项重点工作,统筹谋划、协调推进沿海高质量发展。
强化创新型思维,做好“科技兴海”新文章。全面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秉承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强化直面挑战的使命担当,弘扬真抓实干的奋斗精神,做好“科技兴海”新文章。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有效整合海洋领域科技资源,持续推进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布局建设江苏海洋领域重点实验室,形成定位清晰、开放共享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深化与涉海院校、智库平台、相关企业的合作,着力培育国内高端海洋领域科技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推动海洋科技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为沿海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坚持生态化发展,打造美丽江苏新典范。江苏沿海具有潮间带滩涂、平原海疆风貌、黄海湿地等独特优势,填补了中国湿地类自然遗产空白。在将生态资源打造为特色鲜明的“生态产品”和“生态名片”的同时,要强化生态保护意识,强调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探索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以生态价值反哺生态保护与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江苏沿海打造成为东部沿海生态文明乃至美丽中国建设的典范。
注重全要素供给,形成全面发力新动能。强化要素供给,完善要素配套体系,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提供保障。立足岗位职能主动作为,畅通政策和体制渠道,促进要素在更大空间内流动配置,更大力度保障改善民生,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激活江苏海洋文化基因,全面提高沿海经济整体竞争力。同时,用足用好沿海现有的各项改革试点,大胆探索,通过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推动新旧动能转化,促使沿海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沿海发展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孙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