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江苏人民昂然奋进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使命新担当,不断把“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推向新高度。迈入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必须聚力破解省域长期存在的南强北弱、江强海弱、城强乡弱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题。推进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新腾飞,是江苏“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重大战略选择,全省上下要进一步增强战略意识、机遇意识、协同意识,统筹推进包括产业体系、城镇体系、生态空间等的规划引领,以陆海统筹、江海联动、河海联通、湖海呼应的一体化空间整合,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新高地,谱写一体化发展新篇章。
拓展高质量发展的承载空间
推进江苏沿海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腾飞,是深入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要求和战略选择。江苏沿海地区的国土面积7.34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3.59万平方公里,海域3.75万平方公里,拥有954公里海岸线,后备土地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我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行动中,尤其是在“1+3”重点功能区建设中,江苏沿海地区的整体带动作用也越来越大,促进了全省生产力布局的优化。
立足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心地带的江苏沿海区域,无论是城市能级还是产业体量,尚与江苏的经济大省地位不相匹配,特别是海洋经济的产值一直弱于山东、浙江、福建等省份。在省域的各功能板块中,沿海三市的面积、人口分别占全省的30.9%、23.6%,但2020年经济总量仅为全省的18.8%,还未达到全省的平均值。这表明我们在突出资源转化、放大特色优势等方面,还需要实现更大的突破。
实现沿海地区发展的陆海统筹、创新引领、能级提升、布局优化、特色彰显,无论对提升全省整体发展水平,还是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都是应有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江苏“十四五”规划明确了以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来推动沿江沿海沿湖融合发展、协调发展的新战略,以向海发展的新导向重塑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大格局,加快打造沿海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建设令人向往的沿海生态风光带、滨海风貌城镇带、高质量发展经济带,体现出新发展理念的战略引领和实践要求,必将释放出巨大的空间能量。
深化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棋局
伴随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东部沿海高速通道的贯通,江苏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日益强化,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作用不断加大。作为长三角地区沿海发展带的“北翼战略要地”,江苏沿海地区与上海大都市圈及沿江地区将形成一体化的联动发展,共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在省域一体化战略推进中,沿海地区又是“关键变量”,沿海三市构成的“蓝色板块”加速隆起,内外联动、东西互济、南北互动的引领带动作用将会进一步彰显,并将起到呼应苏南、支撑沿江、联动河湖、带动苏北的多向作用,为江苏省域布局更加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充裕的回旋空间,促进实现“江强海兴”“南北均衡”的预期目标。
在推进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牵引之下,江苏“十四五”国土空间规划,以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为抓手,更大力度融合江南江北、联运沿江沿海、统筹陆地海洋,做优沿江、沿海、沿大运河、沿东陇海线生产力布局,以省域的空间融合来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和实力。构建“三纵三横三门户”的陆海统筹空间格局,纵向的沿海城镇带、临海特色魅力带、近海蓝色生态带,横向的沿江发展轴、沿淮河发展轴、陆桥东部联动带,以及从南向北布局的南通通州湾长江经济带新出海口、盐城港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连云港港“一带一路”枢纽港,既系统性、多层次布局了沿海地区的生产、生活、生态的空间,也重构了新发展格局下的省域一体化空间骨骼。“向海发展”的战略导向,促进了沿海三市创新系统谋划海洋经济的发展定位,培育高质量发展“蓝色新增长极”。三市的重点产业园区强化产城互动、港城联动,着力培育以海洋经济和智能制造为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产业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提升绿色经济的密度和绿色空间的价值。
无论是基于长三角一体化还是省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安排,江苏沿海地区都具有高成长性。促进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地的深度联动,将整体提升沿海板块的发展质量。沪苏通大桥开通后,南通进入了跨江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与上海实现了无缝对接。盐城有条件进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并与连云港共拥我国沿黄海城市群的黄金地理位置,由此带来的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沿海发展带与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空间的深度叠合与资源整合,有利于形成绿色城镇带,壮大南通、盐城与连云港三市的综合实力,促进江苏沿海地区以上海为龙头、与苏南同频共振的多极崛起。
协同推进沿海地区发展新腾飞
多重国家战略落地,促进了江苏陆海统筹、向海发展,为江苏沿海地区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整体崛起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沿海地区必须把拥有的区位和资源等优势转化为产业转移、创新转化、功能升级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加快实现沿海地区发展新腾飞的目标。
聚力推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是江苏“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的全局性战略任务,为提升省域一体化发展水平、深度融入长三角以及服务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战略支撑。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的系统引领,着力探索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赶超之路,构建陆海统筹、向海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江苏沿海战略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支撑优势独特,特别是苏南和沿江加快绿色转型、创新发展倒逼传统重化产业转移和创新成果转化的速度加快,为沿海地区发挥空间和资源等后发优势带来新机遇。要高起点构建高端绿色产业体系,打造独具魅力的城镇体系、滨海风貌、旅游景观等。
协同推进高水平的产业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为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提供实践引领。要加强系统性规划,树立“全省都是沿海”的意识,跳出沿海三市的行政空间,在全省一盘棋、全域一体化的共识与行动中统筹规划沿海城镇、产业、人口、基础设施和生态布局。要充分挖掘江苏沿海能源资源及储备潜力巨大的特有优势,主动承接国家战略设施建设,高效服务好东部陆海经济大通道的安全运行。推动江苏沿海发展的重大规划、重点项目、重大诉求事项获得国家支持,特别是积极推进已经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中涉及沿海的各项重大任务落地实施,大力培育和引进新形态的海洋产业园、高层次的国际蓝色经济合作项目。
探索有江苏特色的沿海高质量发展新路,要强化向海发展的理念和行动,向海洋要效益和生产力,壮大海洋经济规模,优化涉海产业结构,打造硬核产业集群。聚焦海工设备、船舰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牧场等产业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立足科技兴海,依托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发挥海上风电并网装机规模优势,形成国际级的绿色能源基地,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提供重要承载和有力支撑,在更大格局、更高层面上展现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的新担当、新境界。
(江苏群众工作研究基地供稿)
责任编辑:贾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