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究

2021-08-11 02:23张薇
下一代 2021年4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英语

摘  要:大学英语课堂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才能培养出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形象的新时代大学生,教师要提高学生政治素养,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加强使命担当意识。本文从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教学主要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给其他学科的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一. 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

《大学英语》课程属于人文社会学科,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一学科属性为该课程开展思政教育奠定了学理基础和逻辑前提。大学英语是公共基础课,学分多,学时长,师生覆盖面大,影响面广,而英语教材的原版性内容特点更加便于学生对中英文化、社会制度、人生观、价值观等进行直观比较,便于教师充分挖掘英语语言知识中所蕴藏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激活大学英语课程的价值属性,引导学生建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取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 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授课模式方面。老师基于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在课前-课上-课后使用线上和线下方式体现对学生德育培养的目标。保障知识内容完全得以传授的基础上,英语课堂部分地从理论传输转换成实践课,建立动态课堂,“一二三四齐步走”,促使语言知识不断在实践中操练、检验和锤炼。设计小组任务,由学生进行汇报,完成“一场秀”,潜移默化地获取有益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体验;“二次播报”要求学生摘录和解释1句名人名言+1次新闻速读,加深了学生对世情国情党情的了解,学会用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充分领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特点和趋势,认可党的领导;每篇文章都有一个批判讨论的环节,对话题进行小组或者全班讨论,要求每名学生至少“三次讨论”,教师及时关注学生发言内容,引导话题走向;学期初,教师向学生公布本课程涉及的中国文化主题及关键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中英双语的方式完成“四个文化主题介绍”,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

(二)教师方面。教师需要完全掌握英语语言特征,极其熟悉西方文化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又需要教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上具有科学的认知水准和游刃有余的运用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教师通过理论学习、集中培训和研讨的方式深刻领会理论核心内容,并在实际教学中,使用隐性的方法,巧妙设计引入思政元素,既要恰到好处又要落实到位。教法上要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合作教育的新型师生观”,加大案例教学、问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的比例,强调探究性学习。采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扩展话题,发散思维,完成语言任务。教师多鼓励和启发,保持绝对的政治高度及明晰正确的价值判断,少批评和打击。

(三)课程实施方面。心理上厌倦了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的学生,学习习惯上却依然是坐等靠。这样就要有意识地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一个首要因素,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的监测点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都做到强化 “育德”功能的教育理念,并通过一系列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环节将这种理念落到实处。在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文件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教学中,推动学生自我发现与成长,对文化与价值的探究;学生成绩中设立“价值引领”或者“育德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的制定中应设置“育德效果”的观测点。

三. 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方法

(一)隐性思政教育理念下的沉浸式教学法。在教授英语知识和国外文化同时,在教学环节上课堂导入-文化介绍-新闻播报-篇章解析-思辨讨论-习题操练多角度进行德育教育思想的渗透,发布课后学习资源和线上话题,实现课前-课上-课后的全方位的思政理念注入。引导学生形成开放性与批判性兼容的思维,客观辩证地看待西方文化即西方价值观,理解中文文化差异,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增强德育效果。

(二)“教师讲授+多媒体教學+学生工作研讨+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既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小组长-课代表-老师的三层负责制,保障小组顺利完成任务。经过课程的思政建设之后,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欣赏和接纳世界文化的多元性,理性对待文化差异,在包容中彰显文化自信。

(三)案例教学法——思辨思政要点,即结合课程内容寻找相关的案例进行探讨,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哲学思想、集体主义精神或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或多个内容。

(四)文化专题教学法——渗透思政要点,即将零散的思政教育元素整合为若干系统的专题,全面地渗透到英语课程的每一个知识单元。例如某单元的文化点是七下西洋的航海家郑和。从问题设置,思路引导,内容扩展到文章分析,小组展示,课后讨论都围绕英雄,到介绍郑和的时候就很容易和英雄联系起来,受命于君,七下西洋,历尽艰险,名扬中外。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不辱使命。这是真君子,真英雄。

四. 结语

“课程思政”是中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内容可以从核心价值观,中国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三个方面展开,通过活动设计,理性分析和辩证思考,将德育教育这个感性话题放到理性灌输中,使学生在合作探究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课堂内外呈现温暖和情怀。

参考文献:

[1]邓凡琼, 英语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20年1期

[2]冉 亦,“课程思政”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科教论坛 ,2020年6月

[3] 袁晓玲,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的渗透策略,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4月

作者简介:张薇(1978.6-),女,回族,辽宁辽中人,讲师,硕士,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部,研究方向:语言学,英语教学法。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英语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