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有效导读路径探究

2021-08-11 08:28张宝明
语文教学之友 2021年8期

摘要:整本书阅读避免了单篇阅读的单一性,有利于学生全面地把握语文知识,提升阅读素养。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有效导读,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的知识体系。结合初中名著阅读,从引读、助读、提读三个角度谈一谈整本书阅读有效导读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有效导读;路径

新课标提出:“精心组织阅读教学活动,选择好的阅读策略,注重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用阅读引导学生关照社会、思考人生。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受到师生的关注,其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缺少活动设计。一些教师只注重课外阅读知识的补充讲解,忽视了语文阅读活动的开展,从而使得学生阅读思维能力下降。(2)忽视阅读设计。教师错误地将整本书阅读理解为课外阅读,只注重阅读的状态和数量,缺乏必要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安排。(3)忽视认知需求。一些教师在推行整本书阅读的时候忽视学生的认知需求和阅读教学的现状,致使整本书阅读讲解过深、过细。长期下去,必然导致学生对整本书阅读兴趣降低,阅读效率低下。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整本书阅读需要注重课外的引读,课堂上的助读,读后的提读,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真正地被激发,作品的内涵才能真正地被理解,整本书阅读效果才能真正实现。下面结合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谈一谈落实“引读”“助读”“提读”的有效措施。

一、在形象感知中引读

经典名著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从当前的阅读现状来看,学生的阅读紧紧停留在浅层次的把握文本故事情节,对作品中人物精神本质和作品的主旨精髓缺少深入地研究。比如,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时,学生受到《西游记》电视剧的影响,对书中人物形象的概括和情节的把握不系统。《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文字量大,语言文白交织,教师需要注重读前的引读,充分利用和整合相关的阅读资源,帮助学生消除阅读障碍,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首先,在图文并茂中引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西游记》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其中有許多精彩的故事,教师可以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艰涩的文字和晦涩的诗词。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观察图片、绘制图片、运用图片,进而掌握相关情节。如教师借助作品中的图片要求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图中这块天河定底的神针铁唤着         ,重          。”再如,《西游记》中有大量的诗文,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出示相关图片,要求学生选出最符合图片的诗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其含意。教师还可以围绕《西游记》整本书,要求学生绘制西游手牌,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对于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作品中其感兴趣的情节转变成图画,配上200字左右的解说词。图画和文字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开启学生阅读的思维,使学生高效而全面地进行阅读。

其次,在思维导图的绘制中,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有效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框架。教师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可以巧妙地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注重逻辑结构,形成整体的形象思维。教师可以从小说三要素着手引导学生对整本书进行梳理。在绘制思维导图之前,教师需要确定核心词,然后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分支,从而画出思维导图。比如,《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章回中,教师可以抓住“孙悟空和唐僧的矛盾冲击”以及“白骨精用计”这两个方面,围绕“戏”这一核心关键词,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具体如图1所示:

学生通过形象化的思维导图,发现这一章节的核心围绕白骨精演的各种“戏”展开,“美人计”“苦肉计”“离间计”等计策贯穿全篇,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丰满。在这当中,唐僧和八戒不断地被捉弄,不断地逃脱。教师可以在学生构建的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地要求学生标记出各个计策所实施的点。学生得出:白骨岭虎狼成群、蛇蟒缠绕、草木丛生、荆棘遍布、山高路陡,这些环境描写为故事的展开营造了争斗的氛围,映衬了白骨精人物性格的奸诈。

二、在专题阅读中助读

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由于认知经验的不足,往往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更难以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专题阅读,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作品。

首先,注重议题的选取,有效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师需要引领学生挑选好母题,在母题的基础上围绕一定的议题进行有效探讨。比如,开展《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时,教师需要注重将整本书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根据学生的阅读经验和兴趣,选取合适的专题。笔者在执教的时候选取了以下专题:(1)祥子的三起三落;(2)祥子的奋斗;(3)祥子的堕落。然后围绕这些专题设置了相关议题。这样有效地将各个章节串联起来,避免了学生碎片化的阅读。

其次,注重纵横关联的问题生成。在议题产生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相关的议题设置有效的问题,形成问题链,从而激发学生多维思考。比如,在《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可以围绕“奋斗与堕落”这个议题,要求学生围绕以下的问题展开思考:(1)祥子个人奋斗的方式有何积极意义和局限性?(2)祥子的堕落是渐进的还是断崖式发生的?(3)作品中其他的人物对祥子的命运起到怎样的作用?(4)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问题进一步展开思考,产生一些子问题,从而形成问题链。比如,学生可以围绕问题三,展开进一步思考。具体如下:(1)虎妞在祥子的命运变化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刘四爷和虎妞是祥子命运中的贵人还是恶人?(3)作品中相关的车夫群像在作品中起到怎样的作用?(4)二强子等人与祥子命运有着怎样的关联?由此,学生围绕这些子问题不断地到作品中去寻找答案,进行印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比较、补充、阐发,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三、在读写延伸中提读

整本书阅读需要注重“整合”这一核心点。在完成整本书阅读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要求学生整合自己的阅读收获,形成独特的阅读见解。

注重创设读写结合的情境,提升整本书阅读深度。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读写情境,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读后写”,从而提升阅读的深度。比如,在完成《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后,教师可以创设以下读写情境:(1)假如你的好朋友小明家遭遇变故,你想劝慰他,请你结合《骆驼祥子》中祥子面对困难时候的想法和做法作为劝慰的内容,进而安慰小明。注意内容具体,能阐述理由;(2)制作与《骆驼祥子》相关的手抄报、读书卡或书签,写上推荐语;(3)为《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建立一个朋友圈,就“祥子买车记”发表个人的看法。三个情境读写任务紧紧扣住整本书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展开思考,全面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深层次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设定读写测评的评价体系,从而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效度。

总之,“引读”“助读”“提读”是整本书阅读有效实施的三个过程。教师需要在形象感知中进行“引读”,在专题阅读不断地“助读”,在读写延伸中有效“提读”。只有这样才能驱动学生真正走进整本书的阅读世界。

参考文献:

[1]陈元芝.路标:引领名著阅读走进深水区[J].初中语文教与学,2019(6).

[2]陈玉剑.引读·推读·提读:整本书导读浅探[J].中学语文教学,2017(4).

作者简介:张宝明(1968— ),男,江苏省海安市曲塘中学附属初级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