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及对策

2021-08-11 09:11袁平方怡静
中国市场 2021年9期

袁平 方怡静

[摘 要]农业从业者的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因素,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导力量可以有效破解乡村产业兴旺的人才制约问题。文章分析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来源后续短缺、培育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产业兴旺;职业农民培育;培育体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9.028

乡村“产业兴旺”是激活乡村经济价值的重要途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现代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主体,作为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概念,“新型农民”于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被首次提出,到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战略命题,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业生产人才困境,保障农业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新型职业农民以农业创业活动为主要收入来源,是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管理的现代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引领者(王秀华,2012;叶俊焘,米松华,2014)。

1 乡村产业兴旺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乡村产业兴旺背景下,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要面临培育对象来源后续动力不足和制度安排不够健全两个方面的难题。

1.1 培育对象来源后续动力不足

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实际中面临着培育对象来源短缺的严重问题,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①农民职业吸引力不足,返乡农民工不选农业。由于农民职业社会地位认同度不高、农业收入比较效益较低等原因,大量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不高,而是选择回到城镇中从事个体经营、服务业等相关产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开展是以农业从业者为基础的,农业从业人员来源动力不足已经影响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效开展。②涉农职业教育有所萎缩。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量和重要来源,近些年涉农职业院校招生在萎缩,即便就读涉农专业,学生毕业后回到农村务农的寥寥无几,农业后继乏人。③老龄农民兼业趋势加剧。据统计,我国农业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为57岁,老年人成为许多地区农业的主要劳动力,农村劳动力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农田因无力耕种导致闲置的情况时有发生。将农业作为副业的“老年农业”问题给农业和农村发展埋下了隐患,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面临培育对象来源短缺严重,无人可选的问题。④高校大学生毕业后投身乡村振兴的意愿有待提高。本研究以浙江宁波地区某高校为例,调查了高校大学生毕业后投身乡村振兴的意愿情况,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413份(样本概况如表2所示),被访问大学生以浙江省内大学生为主,农村户籍大学生的占比略高于非农村户籍。乡村振兴参与意愿的测量共用4个题项,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进行测量,“1”表示完全不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王高洁,赵晓伟,2017)。如表2所示,在校期间,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相关研究课题、公益活动的意愿相对较高,均值高达3.72分和3.77分;但在就业时,其以工作或创业形式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则明显较低,均值为2.98分。

1.2 培育制度安排不够健全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安排目前还需改进的方面包括:①培育预算投入与产出结果应同等重视。地方政府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投入工作中应避免重预算轻落实、重投入轻产出、重官方轻民间等问题。②培育体系应具有系统性。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通常以公共服务的形式开展短期培训,培育的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零散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提高农民素质作用不大。③培育内容应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相匹配。当前有些部门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当作政绩工程来做,没有考虑到新型职业农民的真实需求、流于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参与培育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乡村“产业兴旺”建设的人力资本质量。本研究对浙江宁波接受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农民进行了调查访问,调查结果显示,从培训供给方和需求方来看,两者在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周期和培训地点上面均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朱蓉等,2019)。根据调查,农民更偏好在冬春两季接受为期3~7天的培训,但当前的培训时间则在夏秋季节均有所分布,且培训周期从1~14天都有,跨度较大;农民更偏好离家近的乡镇级培训或代表更高层次的省级培训,但当前培训县(区)一级的培训相对较多;农民更偏好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业政策法规、农机操作技术、农产品营销技能、农产品仓储加工技术和国外先进经验,但从目前的培训来看,缺乏农机操作技术、农产品仓储加工技术和国外先进经验等方面的培训内容。

2 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建议

2.1 跨越从农门槛、构建全方位培育中青年投身农业的机制

①扶持返乡创业的中青年农民成为创业型新型职业农民。此类农民具有一定的资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后续力量,政府部门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了解此类农民进行涉农创业的创业诉求、创业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给予政策扶持和经验指导。②激发涉农大学生投身农业的热情并将其培育成为农业骨干人才。一方面推动涉农专业大学生到农村与农业企业进行探索学习,建立涉农专业课程设计与农村实习机制,增加学生的农业实务经验,缩小大学生的学用落差感,培育具有创新经营能力的农业接班人;另一方面为投身农村农业的大学生提供政策補贴和创业贷款优惠,激发大学生投身农村农业的积极性。③引导扎根农村的中青年农民走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在充分了解其在农业生产中所遇到问题的基础上,提升其农业技能,通过系统性的培训,引导其转变传统的农业观念,提高其现代化农业从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

2.2 打造多元化、系统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①构建由入门到高阶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依据农业发展和农民的实际需要,设计从入门级、初级、中级到高级的递进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培育内容应包含农业常识、生产技术、专业技术、经营管理等课程。②建立农业急需人才的招募式培育班。主要满足农业农村发展急需的技术管理人才需求,招募式培育班一方面可以实现所需人才的精准培训,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节约招聘成本的基础上,实现所需人才的训用合一。③整合产学研资源对农民提供专项帮扶指导。从乡村产业兴旺和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出发,充分利用政府、农业院所、农业推广工作站等各级农业基层服务机构,将政府、大专院校、市场、农业企业、农民有机融合,为每位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培育对象提供2~3年的农业技能、创新创业技能和经营管理技能知识专项帮扶指导,以帮助其度过经营初期或困难期所面临的困境,提升其经营管理能力和挖掘其发展潜能。

参考文献:

[1]叶俊焘,米松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理论阐释、他国经验与创新路径——基于农民现代化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14,34(4):199-204.

[2]王秀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管理探索[J].管理世界,2012(4) :179-180.

[3]王高洁,赵晓伟.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意向实证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7,15(5):500-504.

[4]朱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宁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供需现状研究[J].中国市场,2019(27):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