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摊位的可行性分析

2021-08-11 09:11冯婕
中国市场 2021年9期

冯婕

[摘 要]文章结合2020年“两会”以及《政府工作报告》所聚焦和关注的地摊经济热点,针对福建省福州市南后街步行街流动摊贩聚集处的市民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流动摊贩的关注程度、区位影响等。依据防疫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提出“共享摊位”的概念,结合地摊经济有成本低、门槛低、风险低的特点,对共享摊位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流动摊贩;共享摊位;线上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9.021

1 引言

随着现代市场营销模式的多样化,传统的“采购—生产—交换—消费”模式发展出许多新分支,在电商“线上销售——线下送货”模式还没有成为潮流前,摆地摊是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主要的收入来源。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杨宝玲建议,在进一步加强规范城市管理的同时,因地制宜,释放“地摊经济”的最大活力。杨宝玲建议制定统一的“地摊经济”准入许可标准、从业资格条件和商品入市手续,采取颁发资格证、许可证等方式,给予“地摊经济”与从业者合法地位。政策来源:新华网。由于成本低、门槛低、风险低的特点,地摊经济迅速成为人间的烟火、中国的生机。阿里巴巴为了鼓励路边摊的发展,出资700亿为商贩带来免息进货贷款。“地摊经济”在网络热词中脱颖而出,为疫情过后稳定就业、拉动消费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调查数据显示,已有超30万的用户加入了路边摊生意,并且在近两周里的收益超过同期的10%。但是流动摊贩与城管的矛盾、流动摊贩摆摊的随机性是现阶段地摊管理的首要问题。

2 调查基本情况说明

2.1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福建省福州市南后街步行街流动摊贩较为集中区域,进行充分取样。本次调查于2020年6月21日至6月27日进行,共发放103份问卷,实际回收103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03份,无废卷。

本次调查地点为福州市闻名遐迩的南后街,南后街是从三坊七巷兴起至民国期间主要的商业街。明清时期,以石板路铺就的南后街是小型商铺的聚集地,商贾云集。在古代,南后街的商铺形式多样,涉及柴米油盐、日常生活所需的各行各业一应俱全。直到现在,南后街步行街仍然存有专为文化人服务的刻书坊、旧书摊、裱褙店,特别在元宵节时商铺都会接力挂起灯笼,组成灯市。南后街步行街人流量大,基数多,便于开展调查研究。

2.2 样本情况

本次接受问卷调查的普通市民以青年(25周岁以下)为主,占65%;其次是中青年(25~44周岁),占24.1%;中年(45~60周岁)和老年(60周岁以上)分别占5.91%和4.93%。调查者职业以学生为主,占52.2%;其次是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占15.7%;其中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和其他类(自由职业者、离休人员、军人、无职业)各占15.2 %;工人、农民、农民工占1.48%,学生占52%;調查者收入群体以月收入1500元以下为主,占46.3%;其次是月收入1500~5000元,占32%;最后是月收入5000元以上,占22.1%。由此可见流动摊贩所在区域客流主要以学生为主,消费层次偏低。

3 城市商业区摊贩客流来源

3.1 流动摊贩的关注程度

福州市南后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轴,定位是传统文化商业休闲街,目前老字号部分得到恢复,如“米家船”裱褙店、“聚成堂”书坊、花灯等百年老字号。寿山石刻、脱胎漆器、软木画等福州传统工艺美术大师已在南后街设置展示店,以增加传统商业氛围。在南后街的传统经营商业形态上,出现了酒吧、咖啡厅、顶尖奢侈品等新兴面孔。这些新兴产业的出现,给传统南后街注入了现代化因素。由于历史悠久,南后街承载着庞大的外来客流,为流动摊贩提供了受众基础。

根据调查发现,由于南后街步行街地处城市中心,沿线客流量大,流动摊贩竞争力较强,人们对流动摊贩的关注度和认同度较高。

3.2 流动摊位的区位影响

对于城市,人们的购买模式会随着交通站点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南后街步行街附近所有的公交、地铁路线的规划设点来看,邻近公交、地铁站点 1000 米以内辐射圈的流动摊贩,是客流量的极大受益者。特别是福州地铁新线路开通后,促使流动摊贩向东街口枢纽站集中,围绕该处站点或枢纽,会形成一批新的流动摊贩聚集中心,使整体商业资源向多中心的趋势发展。

调查数据表明,选择流动摊位距离站点近、步行10分钟以内的人较多。此外,本次接受问卷调查的普通市民以青年为主,其中大多为学生,购买力不强。学生假期乘坐地铁的频率大约一周两次,结束当日娱乐消费后极大可能在站点周边流动摊位购买价格较低的商品,例如水、纸巾、零食等。因此,流动摊位的设置应该合理规划,保障流动摊贩获得更高的收入,也能有效刺激消费者对交通枢纽沿线流动摊位的购物需求。

4 流动摊贩存在的难点与问题

4.1 管理问题难以落实

目前疫情经济大环境下,国内消费型、服务型产业受到较大重创。流动摊贩是缓解失业率、拉动内需和促进消费面临的首要选择。

由于流动摊贩的具体管理方式尚未构成体系,随着越来越多的商户顺应热点政策加入“地摊经济”,管理问题就会越发突出。“地摊经济”是否真的能重新燃起生机,在监管机制和制度保障上的要求同样很高,城管与地摊的矛盾和冲突在短期内难以解决。地摊之路的快速延伸,仅仅依靠流动摊贩临时性聚集也无法长久。如何解决管理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争议,需要全方位考虑,并非一纸可以解决。

4.2 盈利手段较为单一

与其他早期营销模式成熟的正规实体商铺相比,现行福州流动地摊范围较窄,盈利手段单一,还需进一步拓展相关销售内容增加盈利收益。多数流动摊贩受教育程度低,销售观念仅停留在简单的买卖角度,对宣传和营销策略不了解,且对顾客采用线上引流的方式不熟悉,造成大部分流动摊贩风吹日晒却收获甚微。同时,普通居民对流动摊位销售的商品有刻板印象,认为街边销售的商品没有基础质量保证,对大量流动摊贩不信任,且屡次讨价还价,也给流动摊贩的经营带来很大的困难。

5 共享摊位的可行性分析

实行共享摊位会增加人们对地铁周边商家的购买频率。根据问卷调查显示,有80.79%的普通居民表示会在共享摊位实行后主动前往指定疏导区购买所需商品,仅有19.21%的普通居民表示不会主动前往流动摊位。由于共享攤位高效快速地引导流动摊贩以互补性商品错落摆摊的巨大优势,可以带动整个疏导区的商机。通过政府部门颁布优惠政策,可以激励流动摊贩在疏导区开展摆摊经济活动。

6 结论

依据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流动摊贩的销售位置不固定,面对面销售随机性强,多为低收入弱势群体,且文化教育程度普遍不高,通常聚集在写字楼群、学校路段、热门景区以及交通要道等人流量大的区域。政府可以通过“共享地摊”模式对流动摊位进行规划与管理,通过系统化集合管理和数量化评分机制,保障流动摊贩的合理活动。

除了聚焦流动摊位的管理模式,“共享摊位”模式可以构建中国的地摊文化产业。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给手工艺人的精细物什,例如同心结、各色脸谱、糖画、剪纸等工艺品,虽然价格较低,但是孕育了多年民族特色。对于以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共享摊位,可以打造出小众地摊品牌,规划特色地方步行街。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的锦里、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上海外滩等景点并不是一蹴而就,繁华的商业街道都起源于小小的流动摊贩群体。完善“共享摊位”模式,加大特色地方步行街的开发,对于共享摊位的未来发展方向可以指出一条明路。

参考文献:

[1]黄耿志,薛德升,徐孔丹,等.中国大城市非正规公共空间治理——对城市流动摊贩空间疏导模式的后现代反思[J].国际城市规划,2019,34(2):47-55.

[2]李鑫.我国中小城市摊贩主体构成及其成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6(11):255-256.

[3]李政萱. 浅析共享经济[J]. 参花(上), 2018(3):133.

[4]叶纯青.电商巨头入场,为“地摊经济”注入加速剂[J].金融科技时代,2020,28(6):94.

[5]吴要武.非正规就业者的未来[J].经济研究,2009,44(7):91-106.

[6]陈秋雄.福州那六年:城市建设战略决策的典范——学习《习近平在福州》采访实录的一点体会[J].福建党史月刊,202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