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数百个湖泊缺氧日益严重
据美联社纽约6月3日报道,过去40年来,美国和欧洲数百个湖泊的含氧量都出现了下降。一项研究报告的作者说,湖泊含氧量下降可能导致鱼类死亡数量上升、藻类大量繁殖、甲烷排放增加等现象。
报道称,研究人员调查了近400个湖泊的温度和溶解氧(水中氧气含量),发现含氧量下降的现象十分普遍。根据这项发表在《自然》周刊上的研究,在这些湖泊中,表层水域和深层水域中的溶解氧含量分别减少了5.5%和18.6%,湖泊含氧量降低的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暖和水透明度下降。据报道,这项新研究考察的湖泊大多在美国或欧洲,只有一个位于日本,还有几个位于新西兰。研究报告作者说,他们没有掌握世界其他地区湖泊的足够数据。
研究报告作者之一、美国迈阿密大学生物学教授克雷格·威廉姆森说:“氧气是衡量生态系统健康的最重要指标之一。这项研究突出反映了人类的活动足迹。”报道指出,这一足迹包括气候变化導致的温度上升,以及来自污水、肥料、汽车和发电厂的径流导致的水透明度下降。报道称,曾有其他研究人员报告称个别湖泊在长时间内出现含氧量减少的情况,但未参与这项新研究的美国里德学院生物学教授塞缪尔·菲说,没有人研究过全世界这么多的湖泊。
日本研发二氧化碳制取甲烷技术
据《日本经济新闻》6月2日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将在6月与日本制铁、三菱商事等19家企业组建官民磋商会议,研究如何加强技术研发,以便利用二氧化碳制取作为民用燃气原料的甲烷。此举也将推动量产技术的研发和海外供应链的构建,有望实现的减排量或相当于2050年日本全年排放量的7%。
报道称,日本政府计划将这一内容写入6月出台的增长战略。参加磋商会议的企业包括日本钢铁工程控股、东京燃气、日本电装、东京电力控股、日本邮船、日本政策投资银行等。会上将就分享相关技术、完善二氧化碳减排交易规则展开讨论。
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的分阶段目标是,到2030年以合成甲烷置换1%以上的民用燃气,到2050年一举扩大至90%。日本燃气协会的测算显示,90%的置换量能够减排的二氧化碳,相当于日本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7%。
日本由于是通过可再生能源制造原料氢,制氢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为此,日本必须建立起稳定的海外供应链,比如从澳大利亚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较低的国家采购氢。在日本国内,2019年国际石油开发公司在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的协助下,在位于新潟县的油气田开始了实证性研究。
韩国计划将二氧化碳封存至海底
日本《富士产经商报》5月24日刊登题为《韩国计划将二氧化碳封存至海底》的文章,称韩国身为全球第九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为实现去碳化社会,正在推进将二氧化碳封存至海底的“碳捕集和封存(CCS)”项目。
该项目负责公司——韩国石油公司(KNOC)为在明年停产后即将关闭的蔚山海域油气田封存二氧化碳,正在进行实地调研。KNOC计划自2025年起,在未来30年里年均封存40万吨二氧化碳。这既是韩国首个大型CCS项目,也可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CCS项目。一名正在东海油气田实地调研的公州大学教授解释称,为将二氧化碳注入岩石层填补开采天然气留下的空隙,韩国的CCS项目将保护地质工程稳定性。此种通过注射二氧化碳“逼出”原油和天然气的CCS技术在能源行业早有先例。
但是,韩国政府的方案费用高昂。当前各国和各地区政府都在加强对排污企业的限制,对于寻找碳补偿途径的石油公司和其他行业而言,CCS项目的费用高昂是其长期以来难以实施的重要原因。但是,韩国政府宣布到2050年将实现碳中和,KNOC因此决定验证利用岩层空隙封存二氧化碳的可行性。KNOC的CCS部门负责人表示,若要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收集和分离技术越来越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