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爱鲜,王玲莉,陈建民
(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滨河社康中心,广州深圳 518000)
高血压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日益改变及生活压力的与日俱增,加之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近年来该病的患病率不断增加[1-2]。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世界范围内的高血压病例在10 亿左右, 国内约有2 亿的高血压病患, 且控制率不足8%[3]。 在既往传统的就医模式下,患者一旦出院即表示医患关系的终结,其在居家过程中难以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重新回到医院成为其得到进一步治疗的唯一途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绝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大多数时间均在家庭中度过,亦是在家庭中接受长期的持续药物治疗及相关干预[4]。因此,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一种积极有效的居家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已成为目前临床医务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点。"网式"控制管理式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通过设置相关管理系统对护理工作全过程进行监控,从而达到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协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等目的[5]。该文选取该院2018 年5 月—2020 年 3 月收治的87 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网式"控制管理式护理对其居家护理效果及血压水平的影响,以期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将医院收治的87 例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以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作管理组43 例及常规组44 例。管理组中男女患者分别有23 例、20 例;年龄 41~79岁,平均(60.32±6.79)岁;病程 1~20 年,平均(9.47±1.35)年。常规组中男女患者分别有 25 例、19 例;年龄42~79 岁,平均(60.44±6.81)岁;病程 1~19 年,平均(9.53±1.36)年。 两组患者上述各项一般资料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 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诊断标准;(2)均为成年人;(3)可正常交流沟通[6]。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或(和)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2)神志异常或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者;(3)正处于其他研究者。 医院伦理委员会获悉并核准该研究,入组患者均于同意书上具名。
常规组接受常规管理:即开展由门诊医生主导的团队管理。 团队主要成员涵盖专科医生及门诊护士,主要服务内容包括定期为患者测量血压及体重指数等,并为其提供电话咨询服务,于患者复诊时开展常规健康教育。
管理组则于常规管理基础上采用"网式"控制管理式护理,具体如下:(1)建立"网式"管理系统:由医院内科门诊诊室多次开会讨论,建立"网式"管理系统室,并设立"网式"管理专职人员,主要参与科室包括心内科门诊、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医务科等。 (2)各科室职责:"网式"管理系统以心内科门诊为网控中心,每日完成对患者的检查、诊断,对有生化指标检查需求的患者,采集其相关标本送至检验科,并完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的制定。医务科协助心内科门诊督促护理人员完成对患者的干预, 保证干预措施的落实。 同时,和医院药剂科协同加强对患者所需药物的管理,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 检验科主要负责对患者的相关标本进行生化检查,以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为用药方案提供指导。 药剂科主要职责在于管理相关药物,同时进行药物的准确发放,完善药物的等级, 保证科室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应用药品。护理部则需协助心内科门诊督促护理人员落实相关干预措施。(3)各科室互控:由心内科门诊医务人员每周通过电话或微信等方式,询问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相关症状改善情况。 对各管理环节进行分析,之后完成各科室反馈,协助各科室工作人员明确所在科室存在的问题,并加强质量控制管理。 协助相关科室建立并严格执行登记制度,以此实现对其他科室管理状况的反向检查。 每月定期召开员工大会,对相关科室既往1 个月内的工作成效及存在的纰漏等进行总结,并制定进一步的管理方案,要求各科室相互监督。(4)建立奖励制度: 每月以随机抽样法选取3 名科室主任,分别对相关科室工作情况实施检查、评估,并以实际情况挑选出表现优异的护理人员, 予以一定的奖励。 (5)加强培训:每月举办讲座,邀请院内外的专家分享高血压患者护理知识,并邀请各科室人员参加。
两组均护理3 个月。
(1)血压控制情况:于护理前后,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舒张压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测量 3 次取平均值。(2)自我管理行为:护理前后,分别采用慢性病自我行为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7],量表包括运动锻炼、认知症状管理、医患沟通3 部分,共15 个条目,评分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行为越理想。 量表 Cronbach’sα 系数为0.72~0.75。 (3)生活质量:护理前后,分别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分量表 (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对患者进行评价,量表总分为0~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佳。 量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 为 0.90,效度系数为0.84[8]。 (4)护理满意度:借助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s, NSNS)评估患者的满意度,总分 19~95 分,得分>85 分为十分满意,得分 70~85分为较满意,得分<70 分为不满意。 总满意度=(十分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量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 为 0.92,效度系数为 0.90[9]。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BP 及DBP 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管理组的 SBP 及DBP 水平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mmHg]
表1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mmHg]
组别SBP护理前 护理后DBP护理前 护理后管理组(n=43)常规组(n=44)t 值P 值163.94±16.02 164.23±16.04 0.084 0.933 138.74±10.38 144.78±13.25 2.363 0.020 97.10±9.07 97.04±9.04 0.031 0.975 85.23±7.29 90.94±8.53 3.353 0.001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慢性病自我行为量表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管理组的运动锻炼、认知症状管理及医患沟通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慢性病自我行为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慢性病自我行为量表评分比较[(),分]
项目 时间 管理组(n=43)常规组(n=44)t 值 P 值运动锻炼认知症状管理医患沟通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27.32±4.72 39.29±10.05 0.81±0.23 1.57±0.43 1.62±0.34 3.51±0.56 28.05±4.35 33.87±6.28 0.82±0.24 1.04±0.30 1.65±0.33 2.70±0.41 0.750 3.024 0.198 6.680 0.418 7.711 0.455 0.003 0.843 0.000 0.677 0.000
护理前,两组的GQOLI-74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 GQOLI-74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管理组评分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 GQOLI-74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 GQOLI-74 评分比较[(),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t 值 P 值管理组(n=43)常规组(n=44)t 值P 值77.12±5.20 77.20±5.24 0.071 0.943 91.57±6.27*83.49±6.01*6.137 0.000 11.632 5.233 0.000 0.000
管理组的总满意度为97.67%, 高于常规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两组满意度比较
高血压属于全球性卫生问题,已受到国内外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关注,此外,该病也是脑卒中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公认高危因素之一。相关研究报道表明[10-11],心脑血管疾病致残患者中一半以上和高血压密切相关,因此,对高血压进行积极有效的控制成为了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 然而,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高血压具有病程较长、无法根治的特点,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或终生服药,且该病患者正常血压水平的维持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需要医务工作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措施,对出院后有后续照护需求的患者而言,居家护理则促使其获得优质的健康照护,达到维持身心健康的目的[12-13]。 然而,常规的居家护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寻找一种更为积极有效的居家护理模式已成为医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该研究结果发现,"网式"控制管理式护理应用于高血压患者居家护理中的效果较佳,有助于其血压水平的控制。 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该护理模式由多个科室合作开展,各科室登记制度的完善,随机开展的质量控制检查及多样化培训等,可明显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及服务意识,有助于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 为患者血压水平的控制创造有利条件[14]。此外, 管理组护理后的自我管理行为明显优于常规组,究其原因,"网式"控制管理式护理的实施实现了对护理过程所有环节的监控,有利于避免护理工作出现纰漏,有助于患者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同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有助于增加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继而主动改善自我管理行为。另外,管理组的生活质量优于常规组,主要是因为"网式"控制管理式护理模式建立了有效的奖赏制度,可充分调动各科室医务工作者对高血压患者干预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同时强化了护理人员的优质护理服务意识,有助于其护理操作水平的提升,最终达到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促进了生活质量的提升。 该研究还发现,管理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其中原因可能在于:"网式"控制管理式护理模式实现了多学科合作及多科室相互监督,从而保障了为高血压患者所提供的治疗、护理方式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有效性,可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予以纠正,保证患者可获得及时有效的处理,有助于其预后的改善,促进了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从而提高了患者对医务工作者的信任和依赖。
综上所述,"网式"控制管理式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患者血压控制平稳,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均得到一定提升,推广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