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文源
摘 要:在同样的气候环境和水肥管理条件下,病虫害防治工作效果成为影响油菜制种产量的关键因素。结合油菜制种经验,主要对防治油菜茎象甲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油菜茎象甲;危害;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0-010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435.654 文献标志码: B
在油菜的不同生育期和植株的不同部位,常常有不同种类的病虫危害。油菜茎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别名油菜象鼻虫,是陕西省油菜制种中的重要害虫。除为害油菜外,还为害其他十字花科作物。
1 分布与为害
①分布:主要分布于陕西、山西、甘肃等我国北方油菜产区。②为害:油菜茎象甲主要以幼虫在茎中钻蛀为害,成虫亦可为害叶片和茎,对油菜的破坏性极大,油菜刚一抽薹,成虫在主茎产卵,导致主茎膨大、扭曲、崩裂,茎秆生长力减弱,分枝结角显著减少。幼虫孵化后蛀入茎内取食,茎秆常被蛀空,使植株易倒伏、折断。受害轻的植株虽能开花结实,但提早黄熟,籽粒秕瘦,受害重的植株花序皱缩、青干死亡。根据大田对比试验调查数据显示:受害植株分枝数减少23%;结角果数减少33%。通过测算对比试验细分产量测定损失为:茎秆内有3头以下幼虫时,植株外观无异常变化,但产量损失35.5%;茎秆内有3~6头幼虫时,植株表现矮化、扭曲,分枝明显减少,产量损失为59%;茎秆内有6头以上幼虫时,植株表现极矮,茎秆基部膨大变形,植株高度不及健康植株高度的1/2,分枝很少,产量损失89.5%。所以,油菜茎象甲对油菜制种产量的影响非常大。
新羽化的油菜茎象甲成虫啃食油菜茎秆、枝和角果表皮;越夏后的成虫在秋季啃食油菜叶片,但是对油菜制种产量的影响不是很大。
2 形态特征
①成虫:油菜茎象甲体长3~3.5 mm,雌虫稍大。身体灰黑色,近圆形,体上密生黄白色鳞片和白色绒毛。喙,圆柱形,短于前胸背板,长1~1.5 mm,向下弯曲,伸向前足中部,口器在喙端,黑色。触角生于喙前中部,11节,基节长棒状、鞭节7节、锤节3节。前胸背板密布粗大刻点,中央有一浅沟。鞘翅上小刻点排列成沟,沟间有3行密而整齐的毛。中后胸侧片大。②卵:油菜茎象甲的卵长0.6 mm,宽0.3 mm,椭圆形,乳白色,稍带黄色,两端白色透明。③幼虫:初孵幼虫乳白色,2~3龄变为黄白色。老熟幼虫体长6~7 mm,纺锤形,头部较大,黄褐色。胴体12节,有皱纹及白色细毛,背部中央具有明显的浅灰色纵线,无足。④蛹:裸蛹油菜茎象甲长3.5~4 mm,宽2 mm,纺锤形,乳黄白色。蛹在地下土茧内,土茧椭圆形,表面光滑,长6 mm。
3 生物学特性
3.1 发生世代
油菜茎象甲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油菜根部土缝中、落叶下越冬。根据多年调查,在陕西关中地区,越冬成虫在2月中下旬,开始出土活动取食、交尾,3月初至4月上旬为幼虫为害关键期,4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入土作茧化蛹,5月中旬成虫羽化,11月底至12月开始越冬。
3.2 主要生活习性
①成虫习性:2月中下旬越冬复苏的油菜茎象甲成虫出土活动,有多次交尾习性。一般在油菜抽薹时,雌虫开始产卵,产卵历期可达30 d。产卵时先用口器在新抽嫩茎上咬一小孔,然后将产卵器刺入孔中产卵,卵单产,每孔1粒。卵多产在返青早、长势强的植株上,尤其在第2~3分枝下的主茎上产卵最多。卵期7~10 d。根据观察,一头雌虫一生可产卵3~6粒,单株产卵数量不一,一般6~10粒,最多时可达20粒。成虫产卵后,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死亡。成虫于晴天时,在叶面活动11~17 h。遇阴雨、大风天,潜伏在叶片基部、叶柄下、心叶处或土缝中。成虫飞翔高度在2 m以下,飞翔距离不超过5 m。有伪死习性,受惊后全身紧缩成球状落地,长久不动,因其体色如土,很难被发现。查看前,不能碰撞油菜枝叶,发现有成虫后,在植株下面放一张白纸,就可以调查成虫数量。5月中下旬,新羽化的油菜茎象甲成虫破土爬出地面,在油菜植株顶端啃食嫩枝、嫩叶和幼嫩角果。油菜收获后,茎象甲则寻找阴凉处越夏。9月冬油菜制种播种出苗后,越夏成虫恢复活动,于9月上中旬向油菜制种田迁飞,啃食油菜叶肉和残留的表皮,使叶片呈现半透明的斑点。11月底至12月初成虫越冬,越冬场所在油菜根际表土中或枯枝落叶下。②幼虫习性:油菜茎象甲幼虫孵化后蛀入油菜茎内取食茎髓,由下向上钻蛀取食,在茎内形成由细渐粗的弯曲隧道,造成取食部位茎秆中空,外观扭曲、崩裂。2—4月,在油菜制种田内,如果发现植株部分膨大、畸形,打开茎秆能发现油菜茎象甲幼虫。幼蟲期25~35 d。单株虫口1~3头,最严重时调查发现单株达到10头以上。幼虫主要在主茎内取食。③化蛹习性:4月中下旬,老熟幼虫从茎秆崩裂处钻出,落地后迅速入土,在地下3~4 cm处作土室化蛹,蛹期10~20 d。
4 发生规律
①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早春旬平均气温在4 ℃以上,日平均气温在6 ℃以上时,越冬成虫出土活动,成虫交尾产卵的最适温度范围为15~25 ℃。晴天15~22 ℃时活动最盛;24 ℃活动减弱;26 ℃时开始入土潜伏。28~30 ℃时越夏。冬季旬平均温度低于6 ℃,日最高温度低于10 ℃时,成虫越冬。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一般在背阴潮湿的地区,油菜茎象甲发生较重,在向阳干旱地区发生较轻。③与寄主植物的关系:甘蓝型油菜受害较重,白菜型油菜受害较轻。若油菜制种田播期过早,成虫迁入早、密度大、产卵多,受幼虫为害较重。油菜制种田如果有播娘蒿等杂草,危害亦较重。油菜茎象甲亦蛀食播娘蒿,由于油菜出苗比播娘蒿早一个月,越夏后的成虫将重新迁入油菜制种田,加重危害。
5 防治措施
5.1 油菜制种田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油菜制种田病虫害的防治,必须以提高油菜制种产量为目标,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体现“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原则。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运用好生物和化学防治技术,处理好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之间的矛盾,将病虫害的发生数量和危害程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提高油菜制种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
①深翻改土:秋播油菜田的前茬常是小麦或玉米,为保证主根系植物的健壮生长,必须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深耕翻土,一方面可以促進油菜的生长,另一方面可以将一些病虫深埋致死,对减轻病虫危害有一定作用。深耕对于油菜菌核病和多种害虫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深耕可以将菜蛾、菜叶甲、茎象甲、菜跳甲等害虫大量杀死。②土壤处理:油菜茎象甲成虫大多在地面5~15 cm耕层越冬越夏。对油菜制种田,用40%甲基异硫磷、50%辛硫磷250~300 mL,拌毒土40~50 kg/667 m2,结合深耕耙耱施入,既能有效毒杀油菜茎象甲,又能杀死其他地下害虫。
5.2 综合防治
对制种田块,实行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间杂草和枯枝落叶,改进栽培措施,培育壮苗,增强抗性,以利油菜制种安全越冬。
①合理布局,实行轮作:油菜制种田收获以后,常有不少病虫隐蔽于附近的十字花科和其他作物田中越夏、越冬。如果油菜制种田连作种植,将加重病虫害发生。所以,油菜制种田最好与其他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轮作[2]。②适时晚播:早播油菜出苗早,迁入油菜制种田的害虫和传入的病菌多,尤其是蚜虫迁入量大、毒源多,且苗期病毒易发病流行,常造成大量死苗。因此,适时晚播可减轻油菜苗期病虫害的危害。③清除麦田杂草,减少病虫害:清除麦田杂草播娘蒿等,对于减少秋季迁入油菜制种田的虫源有重要的意义。具体可在冬前小麦分蘖期选择高效低毒的除草剂进行叶面喷施。
5.3 化学防治
油菜茎象甲的严重为害时期为幼虫期,但由于幼虫蛀入油菜茎秆内,一般防治办法很难奏效。因此,必须抓住秋苗越冬前期和早春2月中下旬至3月初成虫产卵前的关键时期进行防治,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①秋苗期防治:每667 m2用2.5%1605粉或4.5%甲敌粉2 kg喷粉。②早春防治:早春是防治油菜茎象甲的最关键时期,所以防治一定要早、要细。要求喷药要仔细,至少防治两次,第1次喷粉,第2次喷雾,间隔7~10 d。每667 m2用2.5%1605粉或4.5%甲敌粉2 kg喷粉。每667 m2用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杀灭菊酯乳油10~15 mL兑水喷雾[3]。③角果成熟期防治:主要采取熏蒸办法。每667 m2用80%敌敌畏乳油50~75 mL,加水5 kg,喷在5~10 kg麦糠上拌匀,于晴天洒施,消灭新羽化的成虫。④应用内吸缓释药剂涂茎:选用50%久效磷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作内吸剂,缓释剂用羊毛脂。将内吸剂与缓释剂以1∶5的比例混合均匀,涂于被害植株茎基部,每株涂麦粒大小。可以消灭植株茎秆内的幼虫,降低危害。
参考文献:
[ 1 ] 李博,乔愧红.油菜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5(16):54.
[ 2 ] 冯玉珍.油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2):176.
[ 3 ] 李永红,李建厂.中国西北地区油菜茎象甲的消长与防治策略[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9,31(4):50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