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参考答案

2021-08-10 03:54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1年14期
关键词:思妇木叶芳草

《点绛唇·闺思》

1.BE(B项,“几点催花雨”并不是“花落如雨”而是“雨点催花落”。E项,《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于后期。)2.答案一:“连天衰草”好。女子期盼良人归来,眼前只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烘托了青年女子倚栏眺望的凄凉情景和思念无望的结果。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答案二:“连天芳草”好。芳草萋萋与上文“惜春”呼应,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反衬出浓重的闺怨。

《捣衣诗》

1.D(D项,“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错误。最后两句是思妇的内心独白,不仅显示了南北两地的遥隔,而且透露出思妇对远人的体贴与关切,将捣衣的行动所包含的深情蜜意进一步表现出来了。故选D。)

2.(1)想象(或虚实结合):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应是秋云飘飞的时节,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2)用典:“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湘君虔诚地盼望湘夫人的到来,颔联化用此典故,含蓄而生动地写出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子归来的情景。(3)对仗(或對偶):内容上,上句写南方的女子思念丈夫,下句写北方边塞的丈夫迟迟不归。词性上,“亭皋”与“陇首”相对,都是表地点的名词;“木叶”与“秋云”相对,皆为秋天的意象;“落”与“飞”则皆为动词,两词使画面具有动态美。音韵上,上下两句平仄相反。(4)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选用“木叶下”“秋云飞”等具有悲秋色彩的意象,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

《春 思》

1.A(A项,“皇城奢靡的生活”和“愤懑不平之情”属曲解。“马邑龙堆”“莺啼燕语”写皇城的欢快,衬托自己的孤寂,整首诗歌写“思念之情”。故选A。)

2.(1)点明新春佳节,描绘生意盎然的景象,交代主人公情感触发的原因,巧点题旨“春思”。(2)与第二句中几千里外的“马邑龙堆”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与颔联的“层城临汉苑”相呼应。(3)以乐景衬哀情,以热闹美好的春景反衬闺妇思念征夫的寂寞感伤,并自然引发后面的记叙抒情。

猜你喜欢
思妇木叶芳草
院墙开门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梅大圣
美人指
盏中,木叶似小舟
小满节感怀
苏轼和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对比
同一叙事模式下的不同意蕴
谁曾见过风
叼烟斗的老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