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物记

2021-08-10 11:57梁祥传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南城风物爱恋

梁祥传

文题展示

人们常说:“最美不过家乡水,最亲不过家乡人。”走过千沟百壑、万水千山,最美的依然是家乡不加修饰的绿水青山,最甜的依然是未经处理的淙淙清泉,最動听的依然是亲朋好友朴素的乡间方言,最安逸的依然是家中依水而建的那座小院。无论身处何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牵动着你的心,让你魂牵梦萦、难以忘怀。

请以“家乡风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思路导引

家乡是我们情感的栖息地,有很多人、事、物、景定格于心底,成为挥之不去的风景。这道文题要求同学们介绍家乡风物,以物寄情、以景传情、以人诉情。

一、“家乡风物”一般指能体现家乡特色的风景、建筑、土特产、民风民俗,以及家乡人创作的工艺品等。因此,我们要选择最能代表家乡特色的风物来写,且这种风物是自己非常熟悉的。以“人文景观”为例,可以写古今建筑来彰显城市的文化底蕴;以“家乡特产”为例,可以写地方小吃、特色果蔬等;以“自然景物”为例,可以写家乡的自然风光……

二、要抓住家乡风物的特点,写出独特的风格。介绍家乡风物时,不求面面俱到,切入点要小,要透过对这种风物的描绘,探寻到家乡这方“独特水土”的特殊味道。具体写作时,角度要灵活多变,甚至可以运用想象或联想的手法,把搜集来的传说、诗词加进去。还需在遣词造句上多下功夫,尤其是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等,使笔下的家乡风物更具艺术魅力。

三、融入自己真挚的情感。写作时,要借助“物”来表达对故乡的“思”。风物和情感意象物经常重合,也就是说,同一个物象往往承载了两种功能,许多情感意象物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的。即便是直接和情感相关联的物象,也无法逃开情感本身的酸甜苦辣。

【写作思路一】

关注家乡风景,选取最能触动人心的典型景物,引起读者的共鸣。

我爱恋的琴桥

董怡佳

蔚蓝的天空中,几朵洁白的云悄然飘过。暖阳在苇丛中跳跃,空气中浸润着淡淡的香。

仕水溪水平如镜,掩映在大片白茫茫的苇花中。手指拂过水面,凉意由指尖漫上心头。芦苇轻荡,与微风缱绻絮语,似低吟着一首浪漫的小诗。浅滩上卧着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在阳光下散发着淡淡光晕,与波光粼粼的水面交相辉映。

不远处的仕水碇步横跨在仕水溪上,远看像链子,近瞧似木梳,细观又如钢琴上的黑白琴键,著名导演谢晋称之为“琴桥”。

高低错落的花岗岩与青石岩即使遭遇洪水,也可畅通无阻,有着“南北擦肩客,相逢一笑各东西”的谦和有序。据茅以升《桥梁史话》记载,仕水碇步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嘉庆二十四年(1819)修葺。历史的悠久给碇步染上了古老的气息。

碇步系双层结构提梁桥,上下溪床由大面积的井字形木架结构框定,以鹅卵石砌成滩基。

如此精巧的设计,令人不禁感叹设计者技艺的精湛。如诗如画的景色,更令人心底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走过碇步,拐角是一处天青色石洞,这就是非遗长廊。一旁的壁画栩栩如生,右侧石孔连绵,孔外水天一色的景象映入眼帘。夕阳倚着远山缓缓下沉,给芦苇镀上了一层金边。温暖的光洒在溪水上,清冷的仕水溪变得柔和起来,环抱着这满是人间烟火的熙攘小镇。

当溪水携走最后一缕天光后,夜幕徐徐降临,皎月散发出清凉柔和的光芒,对着湖面中的倒影微笑,揉碎了的月光洒在水面上,夜空中繁星点点。苇丛中,虫声繁密,蜻蜓的薄翼射出幽光,衬得碇步格外耀眼。轻轻踏着月光,走过清凉的碇步,舒适感充满全身。

移步凉亭,尽情饱览月下仙境般的仕水,琴桥悠悠,芦苇荡漾,风清月朗,虫声低喃,唤醒人们心底埋藏的乡情。

家,蕴含着太多情丝;乡,饱含着多少深情。

我爱恋这琴桥,爱恋这仕水溪,爱恋这养育我的家乡。

(浙江泰顺县育才初中)

点评

家乡的水——仕水溪,家乡的人文景观——碇步(琴桥),不仅带给乡人以自豪感,也走进了小作者的灵魂深处。她用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家乡及家乡美景的赞美之情,文末更是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爱恋,读来令人神往。

【写作思路二】

在对家乡物品和人、事的叙述、描写中,抒写心中的情感。

南城往事

裴晨炫

南城是自带灵气的,似一个有着水汪汪大眼睛的姑娘。这里的一切有始有终,包容着所有的不期而遇和久别重逢,每时每刻都演绎着动人心弦的故事。

烟雨行舟,三两好友清享闲情雅致。艄公悠悠地撑着桨,立在一旁的小童端来一盘绿豆腐。我的思绪不禁飘向了我的故乡——被称之为“南城”的泰顺。

舀一勺软玉如璞,碧色溢出青瓷沿,荡漾于清甜的水中,似是苍白星辰陨落为莹。绿豆腐口感细腻,唇齿相撞的刹那,沁生凉意,令人恍然间生出身处仙境之感,陈能雄诗“青浆凝作脂酥润,绿冻裁成软玉莹”可以为证。白芝麻如满天星般坠落碗中,在碧波中闪耀出流星的光辉。木勺叮叮咚咚的响声,像是泉水撞在碇步上,冰糖还未完全融开,能听见好似冰块相撞的声音。对面的友人凝了神,怅然地望向窗外的绿水青山,眼眸中透出不舍,还有一丝怀念。

人们常说,骗不过的是味觉。我想应该是这样的,绿豆腐带我找回了被遗忘的童年记忆和风物人情。

“奶奶,绿豆腐好了吗?”我问道。彼时,不知多少光年外的星辉穿过薄透的靛蓝色夜空,落在树梢上,再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落在院子里。祖母布满皱纹的双手在盆里有节奏地揉搓着什么,那是豆腐柴的树叶。绿绿的汁水,从鲜嫩的树叶中缓缓溢出,融入澄澈的水里。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香,那是故乡的味道。祖母将已成泥状的叶渣捡出,倒入白色纱布过滤。我借着月光的清辉望着这一切,觉得真是神奇:叶子竟能做成那样美味的绿豆腐!祖母招呼我:“要来帮忙冲‘牙膏水吗?”我跑过去,挤出花生米大小的白色“中华牙膏”,细细的泡沫浮浮沉沉,我嬉笑着将其倒入了绿饮中。祖母把盆摆在石板上,静静等待,只余下摇椅嘎吱嘎吱的声音……

一碗绿豆腐见了底,我的思绪戛然而止,一行人下了船。

炎炎夏日,南城街边最多的是绿豆腐,叫卖声自桥头传到对岸。如果让我用一个字来概括南城的特点,那必然是“绿”。野菜是墨绿的,树林是翠绿的,春草是青绿的。漫山遍野都是绿,连溪水也染上了岸边的绿。采茶女的嗓音是清脆的,帽沿的缝线是嫩绿的,茶香弥漫在醉人的绿意中。而绿豆腐正融合了南城所有的绿,它既是风,也是物,是物中的风,物中的情。

叹南城往事几许,寻风物,念旧意。故乡是我永远做不尽的梦……

(浙江泰顺县育才初中)

点评

小作者在对家乡特产——绿豆腐的细腻描写中深情地回忆了祖母做绿豆腐的过程,给大家介绍了家乡特产。

习作以一个“绿”字贯串全文,不仅写了绿豆腐的绿,更写了南城的无处不绿,以此表现小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习作情境之诗意,用语之灵动,也让乡情变得更加浓郁。

猜你喜欢
南城风物爱恋
兴化风物
居家抗疫作品东莞市南城中心小学才艺专辑
江南风物
沉淀岁月的影子——“风物”主题阅读
跨越太平洋的爱恋
南城秋意
跨越太平洋的爱恋
怪少女
爱恋
我们之间的一点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