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群
现象导入
2021年3月14日至16日,我国及周边国家经历的沙尘天气,一下子让“沙尘暴”成为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的热门话题。不少市民或制作图片,或撰写文字,发挥创意,“苦中作乐”。比如,一记者在街头采访:“大妈,您觉得沙尘暴给您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大妈”说:“影响太大了!但首先你得看清楚,我是你大爷!”
沙尘暴不仅影响气候、影响出行,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那么,这种天气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对我们又有多大的危害?我们到底有没有办法阻止它出现呢?
媒体之声
“新浪看点”:强烈的沙尘暴天气属于自然灾害级别
蒙古国紧急情况总局3月1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14日晚,蒙古国多省遭遇暴风雪和强沙尘等灾害性天气,风速达到每秒20米,阵风达到每秒30米至34米。截至3月29日,共有468人走失,其中9人不幸死亡;全省370多万头(只)牲畜中,约210万头(只)走散、走失;多地发生断电、断水的情况,有100多座蒙古包被损毁。
《北京青年报》:北方多地出现沙尘暴,专家表示源于蒙古国
3月28日上午8时,全市PM10指数普遍在2000以上,空气质量达到6级严重污染。记者看到,28日白天,北京街头笼罩在一片土黄色中,能见度不足2公里。路上行人都戴着口罩,不少人还戴上了墨镜或者防护眼罩。据市民反映,在户外停留一会儿,嘴里就充满了土腥味。
短短半个月,北方多地连续两次遭遇沙尘暴。气象专家表示,此次沙尘天气由大气环流带来,主要源于蒙古国,对我国来说属于过境沙尘。
“中国环境网”:造成沙尘天气的原因与荒漠化程度加深有关
对于北京上空的沙尘,人们通过卫星遥感找到了源头——蒙古国。
卫星遥感监测图像显示,3月14日晚间起,源于蒙古国的沙尘随着气流逐步南下,3月15日凌晨3时起自北向南影响北京。简而言之,冷空气南下,途经蒙古国时携带了沙尘,给我国北方多地带来沙尘天气。
蒙古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90%的土地位于干旱带,是亚洲荒漠化现象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资料显示,近80年里,蒙古国气候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3倍多,森林覆盖率比上个世纪50年代减少了两倍多。特别是蒙古国南部,由于身处内陆,北部的水汽难以到达且蒸发较强,加上人类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导致荒漠化程度更为严重。
2018年,蒙古国自然环境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76.8%的土地已经遭受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并在进一步蔓延。
《中国环境报》:持续防沙治沙,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
事实上,防沙治沙一直是这些年来我国各部门努力去做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已建立起我国的“绿色防线”。
从“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多项国家重点工程相继启动以来,各省(区)政府亲自规划,许多企业纷纷投入,百姓亲身参与,几十年来在植树造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3月12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彭有冬表示,2018年中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4509万公顷和51.04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和蓄积连续多年增长,成为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目前,中国人工林面积已经达到7954.28万公顷,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数据显示,60年来,中国北方地区春季(3月~5月)沙尘天气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成果虽显著,但并不意味着前路一片坦途。这次沙尘天气再次向人们发出警告:要持续推动防沙治沙工作,不断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加强科学监测预警工作,不断推进沙尘暴灾害应急处置体系建设。
师生讨论
陈老师:近几年,我国一直没有经历过严重的沙尘暴天气,直到这次蒙古国强烈沙尘暴天气造成的巨大灾难,波及到了我国北部多地区,这一话题才再度火热起来。看来,面对沙尘暴天气,就像面对新冠病毒一样,需要防患于未然,千万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下面,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的见解吧!
盛霁宇:我先谈谈沙尘暴对人类的影响吧!沙尘暴就像一只恶魔,其中含有的高浓度悬浮颗粒物会使人体淋巴结、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受到抑制,若长期反复接触,将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还会诱发高血压、冠心病、克山病和风湿病等疾病的发作,还能使肺功能降低,支气管炎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也会增加,甚至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陈相伯:沙尘暴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原来如此之大啊!我搜集了一些有关沙尘暴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吧。
沙尘暴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远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热力条件,因此它多发生于午后和傍晚。因此,我觉得战胜沙尘暴,一定要植树造林、建立生态屏障。
姚克旭:据我所知,我们国家在防沙治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政府规定每年3月12日为全国“植树节”,倡导全民义务参加植树活动,我们今年不也去植树了吗?我爸爸妈妈的单位也都组织去植树了。试想,我们国家这么多人,如果人均每年种一棵树,将会多出多少棵小树苗呢?那就肯定不会呈现荒漠化啦!
李欣恬:请不要忘了我国幅员辽阔,虽人口众多,但还有很多人迹罕至的地方。比如大西北、东北等干旱、寒冷的地区,在那里居住都困难,怎么会有人在那里植树呢?这一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母钰正:这些特殊情况,国家早已考虑到并启动了一系列举措,比如“三北”防护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9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工程规划期限为73年,分八期进行,目前已经启动第六期工程建设。
2020年8月18日,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五期即将完成。“三北”防护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3.57%。
刘哲妤:据我调查了解,目前有许多草原居民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过度放牧,导致草原急剧退化,所以应该控制草原居民发展畜牧业,让草原得以休养生息,减少土地沙漠化。最好是制定控制草原居民过度发展畜牧业的制度和法规。
张依婷:我赞同你的看法,还有一些过度开垦耕种的行为,为了眼前的利益将本来已经绿化的地区变成耕地。这也需要政府部门统一管理,责令其退耕还林。
苏春萌:这次沙尘天气警示我们,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生态环境的改善需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更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努力。
总 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久久为功,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巩固和发展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如果政府能足够重视,每个人也都能行动起来,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美丽中国”“绿色星球”将不再是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