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茹伊
清明节,我跟着爸妈回乡下扫墓。车子开到了外婆的老家,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沿着熟悉的乡间小道,我们来到了老屋——一座看上去又矮又破的两层小楼。老屋的外墙上,布满了许多黑黑的水痕,这是雨水走過的脚印吧,也像极了外婆脸上的皱纹。大铁门的红棕色油漆褪去了一大半,在太阳底下显得苍白无力。如今,老屋已经是一位年迈的老奶奶了。
一楼前厅,那张四方桌还在。桌面上有了很多裂痕,露出了米白色原木。小时候,它在我眼里是那么高大,我的小脑袋不知被它狠狠“亲”过多少次;可是现在,它却变小了!往里走是厨房,大土灶是这里最大的角儿,两口锈迹斑斑的大铁锅忠心耿耿地陪着它。这里是我儿时的美味天堂,四月的青团儿,端午的红枣粽,七月半的糖央,还有好多叫不出名儿的美食,全是外婆的味道。
沿着窄窄的木楼梯,我小心翼翼地上了二楼。木地板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好亲切的声音!我扫了一眼角落里那张落寞的木床,它曾有我最甜的梦。我转过头,看向对面那个水泥砌成的露天平台,记忆一下子涌了出来。那时的夏夜,只要天气晴朗,外婆便会在平台上铺凉席,架蚊帐,我就睡在那里,跟外婆一起找夜空中最亮的星星。外婆一边摇着芭蕉扇,一边指着星月,给我讲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
要走了,我真舍不得离开老屋,回头又看了一眼,只有门前的老井和屋边那片荒了的菜地陪着它。老屋,明年的清明我还来看你,因为你孤独的身影里藏着我最珍贵的东西!
老师小评
小作者回忆了很多幼年时对老屋的印象,习作就像一本相册,把这段珍贵回忆向我们一一展示出来。清晰的视角转换,丰富的笔触描写,细腻的情感表达,是本篇习作的亮点!
【作者系浙江宁波市鄞州区华泰小学教育集团东校区308班学生,指导并置评:刘定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