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一边拿着梭子织布,一边叹气。
她叹气是因为闻听突厥作乱,当过兵的父亲恐怕又要被召出征了。可是父亲年纪大了,怎能再上战场?
就在此时,一位差官来叫门:“花弧(花木兰的父
亲)在这儿住吗?”
花弧开门问道:“上差到此何事?”
差官递过公文。
花弧念道:“今因北方突厥作乱,朝廷下诏征兵。各家当兵之人,即日前往军营。”
差官走后,花家紧张起来。
花母对丈夫说:“相公你年纪大了,万万去不得!”
花弧却很硬气:“我虽上了些年岁,但自问还能一战。就是倒在沙场,也留下一个好男儿的榜样!”
木兰劝阻道:“爹爹病体未愈,北地天寒,只怕病会加重。这样出征非但对国家无益,反而有损军威。”
花弧问:“难道就罢了不成?”
木兰说:“女儿跟着爹爹,也学了些兵法武艺。我想要改扮男装,代爹爹前去从军。”
母亲大惊:“女儿家哪有当兵的道理!”
木兰立即举出女子杀敌的楷模,唱道:“吴宫美人曾演阵,秦凤女子善知兵。冯氏西羌威远震,荀娘年幼守危城。巾帼英雄古有证,愿替老父去从军。”
木蕙也担心:“妹妹每日与男子共事,若被他人看出破绽,那还了得?”
木兰说:“此去营中自会谨慎,姐姐放心。”
最后花弧对妻子说:“既然木兰有此胆量,我倒不忍拦阻于她。好在我的军装尚在,你领她改扮去吧。”
木兰换上军人装束,问父亲:“我扮得可像?”
花弧点头:“不过你还要学学男子行走。”
木兰就迈开大步走来走去:“行了吧?”
“走路也像了,只是声音还不对。”花弧说,“现在我做元帅,你做先锋,咱们演试一下。”
木兰便换了粗声粗气的嗓音:“元帅在上,末将花木兰参见。”
花弧笑了:“声音也像了,只是以后要用为父的名字,‘木兰二字再莫提起。”
接着,木兰拜别了姐姐,嘱咐了弟弟,吟道:“此一去千万里归期未定,免不得两泪淋叩别双亲。”
木兰骑上父亲的战马,向北方出发。
中途她追上了四位去从军的伙伴。
其中一人对木兰说:“你跑这么快干什么?回头就要打仗,不知是死是活,不如慢着点儿走,倒可以多活一会儿。”
木兰说:“为国捐躯,流芳千古,何惧之有?”
接近前线时,忽听战鼓咚咚,元帅贺廷玉被番兵杀得败下阵来。
花木兰带领伙伴挺枪跃马,截住番将。一番厮杀,番兵被杀退。
贺廷玉忙问花木兰:“壮士何人?”
木兰答道:“小人从延安府应征,名唤花弧。”
从此木兰顶父之名屡建奇功,官位连连提升。
十二年过去,突厥王进攻无果,打算退兵了。
可是军师建议:“魏军战乏,夜间必不提防。领全部人马,三更偷营,哪怕大功不成。”
此夜正值木兰在营前巡哨,忽见一群飞鸟自北而来,便赶紧报告元帅:“想必是番兵马蹄声响,才把林鸟惊起。”
贺元帅觉得有理,赶紧做好准备。
三更时分,番兵来到,正中埋伏,被花木兰等杀得落花流水,不得不退回本部,轻易不敢再犯。
论功行赏之时,贺元帅为“花弧”向魏王请功。木兰却说:“父母在堂,情愿回家奉养。”
木兰回家,全家欢喜。十二年过去,弟弟长大了,已能为姐姐杀猪宰羊了。
贺元帅带着皇帝的赏赐来看望他的爱将,没想到迎接他的竟是一位穿罗裙的女子。他惊道:“听罢了一席话出人意料,平戎将原来是闺阁英豪!”
说得木兰害羞了,这时她完全是个女孩模样啦。
周锐说戏
这出戏是梅兰芳先生早期根据古乐府的《木兰辞》编演的。那时候梅先生刚学了小生戏《辕门射戟》,正好可以把技巧运用到女扮男装的《木兰从军》中。
但是在化装上,梅先生还是遇到了问题。
旦角在化装时都要“贴片子”,就是在两颊贴上弯刀形的假发。前辈王瑶卿在演女扮男装的花木兰时不把片子去掉,只是换了男子的头盔和服装。但梅兰芳觉得不合理——贴着片子,女子特征这么明显,花木兰的同营将士就注意不到吗?梅兰芳不怕麻烦,情愿多次化装,也不能让观众觉得別扭。当然,反复换装需要时间,所以台上得增添情节,以便留出幕后操作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