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新境界

2021-08-10 21:49龙建刚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7期
关键词:龙溪办学特色

龙建刚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路径和关键平台,文化是教育的内在因子和核心内容。教育与文化,一体两面同生共长;文化与教育,相融相合互为促进。进入新世纪,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文化育人成为诸多学校个性化思考与实践素质教育的向度选择,这既给广大学校激发办学内驱力带来了无限的精彩与可能,同时也对广大学校的办学行为所衍生的张力提出了新的考验。

江门市江海区外海中心小学以“至善”作为学校文化建构的核心因子,以敢为人先的勇气与能为善为的智慧,从顶层办学理念体系的梳理与重构,到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全面改革和创新,不断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积极践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演绎了一所普通学校“以文化人”的新境界。

缘起:文化厚积之下的时代新薄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天地育一方风情。在当前社会价值日趋多元,个性得到空前关注的时代背景下,人文的观照与凸显成为越来越多学校建构理想教育的角度选择。江门外海,五邑地区的商埠重镇、文化古镇,如何在历史与未来、传承与创新、厚积与薄发之间实现完美的起承转合,彰显着外海中心小学办学思维的敏锐与深邃。

1.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外海,地处五邑地区的东部,东部临水,西江水域水系发达;北部面山,白水带山系山高林茂,绿意葱茏。外海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作为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发展重镇,是连接珠三角核心区与江门主城区的重要节点。区域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之下,外海中心小学作为当地的龙头学校,必须在自身的办学实践上作出敏锐的反应和适当超前的引领,因此,办学思路的创新便显得不可或缺了。

2. 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的内在追求

外海俗称“龙溪”,历来民风淳朴,人杰地灵,其600年的历史沉淀了深厚而又独特的文化底蕴,享有“文化之乡”的美誉。外海人素来崇文尚武,不仅酷爱读书,而且重视艺体培养。汇聚灵气的聚贤坊见证了明清期间100多位举人的诞生,是外海人詩书传家、崇文重教的重要象征;陈少白、陈伯坛等爱国乡贤捐资兴学、铺路修桥的感人义举,彰显着外海人乐善好施的精神主张;太虚拳、蔡李佛拳等在此代代相传,深受欢迎;“龙溪诗社”“书画协会”等社团活动更是如火如荼长盛不衰……这些无不成为外海历史文化底蕴的基因传承和精神内核。而如何将这些承载着无数外海人血脉精神的文化底蕴植入校园、融入课堂、内化为全体师生的精气神,成为外海中心小学特色品牌打造必须直面的现实命题。

3. 特色化办学追求之下的应然选择

结合外海的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地方文化资源,外海中心小学在“承”“创”二字上做文章,一方面积极挖掘外海地方特色、文化底蕴、人文精神,选择其关键性的符号与代表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提炼,另一方面结合学校科创、艺术、体育等办学特色和亮点,将二者进行深度对接,以“至善”教育特色的打造为主要抓手,使学校在继承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挖掘并张扬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实现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

嬗变:多维建构之下的课程新实践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共同载体,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课程体系的建设质量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学校课程有着清晰认识的外海中心小学,以“至善”教育理念为引领,全方位、多视角推动学校课程体系的科学建构。

1.“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在外海中心小学校长余标局看来,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个性教育。在规范加特长、全面加个性的学生发展理念引领之下,外海中心小学努力追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的发展。为此,外海中心小学不断融合创新,围绕“1+3”至善教育致力打造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体系,培育“心善(有爱、有责、有情)、行善(乐助、乐学、乐创)、能善(善为、善学、善思)、至善(大度、大器、大为)”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所谓“1+3”至善教育,“1”是指让学生深入学好、学透中华传统文化课、龙溪系列校本教材以及基础课程,从而打好人文和科学两大知识基础,实现生命个体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3”则是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艺术+体育+科创”的校内活动中来,实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和个性发展。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都能得到适合的发展,外海中心小学结合“龙溪文化”开设了龙溪歌舞社团、龙溪诗社等10多个特色社团,坚持每年开展文化传承宣讲故事会、戏剧节、电影节、书香节、周末大舞台等大型活动,通过活动育人,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机会和展示平台。

2.“把课堂还给孩子,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平台。外海中心小学以“三三四”导疑助学课堂为核心,坚持“把课堂还给孩子,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

“三三四”课堂即“三重”“三生”“四情”导疑助学课堂。“三重”,即重人文素养和学习习惯,重基础知识、重学习过程、能力方法的培养,重实际运用;“三生”,即强化生本教育,生成教育,生命教育;“四情”则指以满意的情绪对待学生每一点微小的进步,以宽容的情绪对学生点滴的差错,以兴奋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好奇的情绪激励学生探究学习。

在“三三四”课堂中,教师树立为学生乐学、能学、会学、主动学、创造学而“善教”的思想,研究施教策略,促进学生发展;学生通过对学习材料的分析,自觉生成对未知问题的探索兴趣。

教师根据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顺序引导学生进行质疑,生成“助学单”,给学生“做了就明白”的平台;学生通过自助、互助、师助、他助等多种形式,配合有效的助学策略,进行创造性学习,建构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掌握学法,形成能力,思维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发展。

3.“项目融合打造多元发展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项目式学习是以真实情境为背景,基于现实主题,运用学科知识,以学生为中心去解决真实问题的学习方式,并可能演化为学生面对未来社会的重要思维方式。它通过课程设计,把思维、能力、素养、知识等诸多元素进行高度整合。因此,从项目式学习变革学科融合理念,更好地实现“双赢”,也成为外海中心小学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创新举措。

目前,外海中心小学设置了相当丰富的融合学习课程,以阅读、信息技术、科创、艺术为切入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融合学习。如阅读融合学习,从以前的纯阅读演变成“我会读”“我会写”“我会画”“我会演”的系列学习活动,将多种学科能力和素养艺术地融合在一个项目之中。再比如学校的科创融合学习,则包括科学基础课程、传统手艺研习课程、外海辖区国家高新区研学课程、小发明与创造课程、小小科学家课程、智能机器课程等系列课程。

超越:特色办学追求之下的学校新收获

基于“龙溪文化”深厚底蕴的历史传承,以“至善”教育理念为引领的特色办学路径创新,外海中心小学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哲学命题的个性思考与积极回应,既彰显着其对理想教育的人文描绘与价值主张,也印证着其对教育理想的执着情怀与不懈追求,雖不完美,却充盈着俯拾即是的温暖与智慧,让师生在成长路上收获感动与精彩。

1. 校园多了文化味

古色古香的诗韵长廊、气势磅礴的特色浮雕墙、外海贤人的书香作品、于细微处见真情的花言树语、楼道文化……在外海中心小学的校园里,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有小惊喜,让每一位师生徜徉在校园的每一处都能感受到乡俗乡情和至善文化,给人力量,给人智慧。

2. 教师有了教改劲

外海中心小学教师团队至善前行,编写了系列校本教材、至善主题教育系列案例、至善教育学生读本,学生研学手册、课外阅读笔记、评价手册,带动学校全方位改革;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学研究;以评选校级名师为切入口,引领教师成长。语文、数学、英语3个科组被评为江门市优秀学科组,学校有30多个区以上课题立项、结题,论文发表以及学科竞赛获奖均有重大突破。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既是学校特色办学的关键支撑,又是学校创新发展的重要收获。

3. 学生添了好素养

近两年来,外海中心小学的艺术、体育、科创特色明显,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表现突出,其中,学生获2018年粤港澳诗词大会一等奖、广东省第五届少儿舞蹈大赛银奖、江门市中华经典白沙诗文诵读比赛特等奖、江门市中小学艺术节活动艺术表演类一等奖,在全国“小小科学家”比赛、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体验活动竞赛和广东省人工智能编程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仁者无忧,智者不惑。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

持大爱之心,秉睿智之思,怀果行之坚,具善为之能,外海中心小学以文化人、特色办学的“至善”新境界,正在为五邑地区的教育文化作着最为生动的注脚。

猜你喜欢
龙溪办学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圆内接四边形中一个恒等式的等价形式
中医的特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更正·
完美的特色党建
蟑螂
湖南省桃江县龙溪中学百花文学社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