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鲁民
有个文学青年请教作家二月河先生,怎样才能写出好作品,有无诀窍。二月河则简单回答一句话:杀鸡要用牛刀。看那青年一脸茫然的表情,他又具体解释说,一个作家要想创作出精品佳作,就得付出超过常人十倍的努力,打起十二分精神,心无旁骛,全力以赴,拿出杀牛的劲头,用杀牛的刀来杀鸡。
古今中外,好作品的问世,不外乎两条路子。一,是杀牛用鸡刀,靠天才吃饭。少数诗人作家,天赋过人,才华横溢,出口成章,涉笔成趣,随随便便就能写出锦绣诗文,如李白、王勃、苏轼、李清照等,这些人可羡而不可学。二,是杀鸡用牛刀,靠卖力气过活。这是绝大多数诗人作家的共同选择,他们年复一年地苦吟,苦学,苦写,苦改,或“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或“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或“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们甘愿做文学苦工,作诗不怕费气力,著文肯下笨功夫,如杜甫、贾岛、孟郊与韩愈,还有路遥、陈忠实与二月河等。二月河先生就曾对人说:写作主要靠三气,有少许才气,不足为恃;运气尚可,值得庆幸;最主要是靠力气,不惜力,能吃苦。一天写十几个小时,一写二十多年,我就是再笨也得弄点东西出来。
做人做事,大体也是这两种办法。一,是杀牛用鸡刀。这样干法的人个个都绝顶聪明,光想着用巧劲,走捷径,找诀窍,寻门子,想着事半功倍,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最好是玩着闹着就把事情干成了。这在理论上确实高明之极,可惜,在实践中几乎没有可能。有人会搬出苏东坡的《念奴娇》来说辞,瞧人家周瑜打仗多潇洒,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忘了,那是浪漫诗人的极度夸张之语,若无孙刘十多万将士拼死苦战,恐怕等来的只能是“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悲剧。二,是杀鸡用牛刀。这些人大都有些笨劲,脑子没那么“灵光”,做事也不太善变,因而往往发力过大过猛,小题大做,用心极专,全神贯注,成功的概率虽然很高,但肯定付出也多,投入产出不是那么鼓舞人心,似乎有点愚公移山的劲头,河曲智叟之类,颇瞧不上眼。
那有没有第三条路呢?虽然不想投机取巧,但也不想走冤枉路;尽管不奢望事半功倍,但也不愿事倍功半;虽说不敢兔子搏狮,也不想狮子搏兔;或许不奢望薄积厚发,也不愿厚积薄发。总之,是不想空耗力气,不做无用功,希望能恰到好处地付出,恰如其分地收获。这个想法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很难操作拿捏。毕竟,人不可能像计算机那样准确无误、丝毫不差。做人做事做文,不是发力过大,用劲过猛,杀鸡用牛刀,就是发力不够,投入不足,杀牛用鸡刀。所谓恰到好处,不多不少,只是个书面上的理想状态。这也就是说,实际上,只有这两条路可选,而没有第三条路。
要让常人选择,往往会选第二条路,即杀鸡用牛刀,这可能会显得笨拙一点,付出会多一点,但成功的把握也会更大。而且,走的冤枉路,做的无用功,付出的每一点心血,最后都会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赋予回报。至于那第一条路,即所谓杀牛用鸡刀,那是极个别的天才在特别有利的条件下方可操控把握,想走这条路的人,最好先问问自己是不是天才再说,还得看看有无天时、地利。
杀鸡用牛刀,貌似笨拙不智,疏于算計,其实,是干好很多事情的“不二法门”。■
摘自《河北日报》2021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