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江苏 无锡 214000)
目前,随着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提升为学科核心素养,指向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已经成为新常态。那么,指向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该如何设计呢?美国教育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的“逆向教学设计”为我们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逆向教学设计要求先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寻找证据,评估目标是否达成,最后依据目标与证据设计教学活动。也就是从“终点”——预期的学习结果(目标或标准)出发进行逆向思考,并依据学习目标所要求的表现性行为设计教学,逆向教学设计的三个阶段为:(1) 确定预期结果;(2) 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3) 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1]
传统的教学设计倾向于“内容导向”,设计思路是从“教什么”到“如何教”。而逆向教学设计更注重“结果导向”,设计思路“以始为终”,先根据预期的学习结果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确定达成目标的证据,再设计合适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4个方面,可细分为14个要素,它指向学生的终身发展,是物理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2]
逆向教学设计有效解构了学生的认知路径,以预期的学习结果为导向、以评价和证据为依据来设计学习活动。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引导教师紧扣核心素养来思考学习结果,也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理念。
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逆向教学设计?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应以怎样的方式对教与学的活动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又是什么?笔者以苏科版初中物理第八章第二节“重力”的教学为例,针对逆向教学的三个阶段来展开设计。
首先在核心素养视野下解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确定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然后再从核心素养的4个方面来进行具体描述。
如何判断预期的学习目标已经达成?这就需要教师根据预设的目标思考、设计多种评估方法来收集证据。这些评估方法既包括绘制图像、口述汇报、动手制作等表现性任务,也包括小测验、观察报告等其他证据,还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馈。
第三阶段的设计决定了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中学生开展的活动,以及开展这些活动时所需的资源和材料。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理念,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需要考虑以下问题:(1) 学生想用什么证明他们有效开展学习并获得预期结果?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2) 哪些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3) 教与学的体验顺序怎么安排,才能有助于学生参与、发展和展示预期结果?(4) 要完成这些学习体验,哪些材料和资源是最合适的?[1]具体案例设计如表2中“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部分,其中关键的教学和学习活动,均以WHERETO元素中的相应首字母进行了编码,上述元素的具体含义如下。[1]
W:确定学习方向(Where)和预期结果(What)。
H:把握(Hook)学习情况和保持(Hold)学习兴趣。
E:体验(Experience)主要观点和探索(Explore)关键问题。
R:进行必要反思(Rethink)和修改(Revise)学习表现。
E2:评价(Evaluate)学习表现。
T:体现个性化(Tailor)需要、兴趣和能力。
O:组织(Organize)并激发学习动机与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果。
表1
续表
在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不同单元层层铺垫,物理思想和方法教育贯穿始终;各章节的内容设计均从自然现象、生活情景出发,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再回归到社会和生活;学生的认识从已有经验出发,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因此,教材中每一节教学内容的呈现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虽侧重点不同,却能由此及彼、以小窥大,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物理逆向教学设计以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为导向,目标定位除了形成物理观念外,还需追求更深层次的意义,即让学生在获得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思考,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逆向教学设计强调以清晰的学习目标为起点,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价的设计先于教学的设计、指向学生学习结果。[3]其设计理念体现了指向目标、追求理解的学习方式,核心在于依据学生需要达成的目标设计评价,评价不再是依据教师的反馈,而是依据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证据。其关键在于将评价嵌入教学活动中,评价与学、教相融合,相辅相成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达到目标、评价与教学的一致性。
逆向教学设计中“三阶段”的设计模式有助于教师从核心素养的视角设计课时教学、单元教学,在教学设计时应思考以下问题:学生的学习要达成什么目标?达成目标的证据是什么?如何收集证据?教师只有在认真思考这些问题之后,才能真正把握住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的方向,才能真正做到为理解而教。指向核心素养的逆向教学设计从预期结果着手设计教学,使教学活动紧扣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有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