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云强 邢云翮
山东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 山东 济南 250014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落实国务院《“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国发〔2016〕86号)和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鲁发〔2018〕9号)、《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年)》,科学谋划、超前布局,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作用,促进知识产权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提升数字经济时代山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亟需加强知识产权数字化建设。
山东省知识产权数字化建设秉承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完成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区域专利信息服务(济南)中心(以下简称区域中心)和山东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基础建设工作。
(一)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数字化建设情况
1.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从2007年开始,在全省规划部署省、市、县(市、区)三级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架构,显著提高了全省的知识产权服务水平和能力,并为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了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服务。在全省17地市全部建立了知识产权分平台,将知识产权服务的触角逐步延伸到有条件的县(市、区)。在重点产业、企业,逐步建设了海洋、数控机床及重型锻压设备、农业机械装备、食品与酒业、黄金等5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信息中心,新材料、锂电新能源、半导体发光、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17个市级知识产权特色平台,以及28个县域知识产权服务站点,为100多家企业建立了专利专题数据库。
2.知识产权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区域中心建设了服务门户、区域协同办公平台、专利专题数据库研发平台、数据管理平台、数据加工平台五大应用系统和专利检索系统、统计分析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展示交易系统、人才培训系统五大服务系统,为广大用户提供在线咨询、维权援助、质押融资、企业贯标、查新检索、数据库建设、展示交易、论坛交流、文献翻译、常见问题解答等知识产权服务,为省内乃至区域内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社会公众提供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特色服务。
(二)山东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化建设情况。2017年,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知识产权局、济南高新区管委会三方共建了山东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是国内首家以知识产权为显著特色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致力于为广大用户带来专业精准、便捷高效、稳定可靠的知识产权服务体验,提供涵盖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知识产权全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从确权到维权,从研发到运用,从信息到情报等,形成了集“咨询、数据、检索、分析、导航、交易、运营、确权、维权、调查、司法鉴定、诉讼、非诉服务、培训”等知识产权全产业链发展的格局,服务之间形成了紧密联动,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立体化、全方位、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
平台整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济南专利代办处、国家知识产权局区域专利信息服务(济南)中心和中国(山东)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等科技和知识产权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建设以知识产权为显著特色的综合服务集聚区,打造方便快捷、高效规范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更好地服务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全过程,更好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创新成果的权利化、商用化和产业化,提升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对新旧动能转换的贡献度,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平台启动以来,举办了中国科学院首场专利成果拍卖会,是近年来我国公开拍卖专利数量最大、质量最高的一次。为确保专利成果顺利转换,竞拍得到专利的企业、专利所有人、中科院的专家共同解决专利产业化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同时,省知识产权局与中科院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正式建立战略合作机制,打通知识产权市场化的通道,拓展知识产权产业化的渠道;启动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产业专利库,锁定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外向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尚未转化实施的、有利于提升新动能的高价值发明专利技术,旨在以市场化方式开展专利收储及运营,打通知识产权产业化、市场化的全链条。新旧动能转换专利库的启动,将开放性地引入省内外高价值专利资源,大力吸收引进国内外的高质量专利技术。新旧动能转换专利库将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市场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知识产权交易运营体系。下一步,将加快推进“十强”产业专利大数据中心建设,定期更新国际国内专利大数据,开展精准式专利信息服务,为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并购重组、产业或行业标准制定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提供全面的专利数据服务和支撑,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以知识产权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三)知识产权数据资源现状。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2年发布并实施了《专利文献数据规范》(ZC0014―2012)行业标准,山东作为国家知识产权三级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架构中的区域中心,知识产权数据资源正在不断完善,目前已获取全球103个国家、组织和地区的标准化专利文献数据资源,数据内容包含专利文献著录项目、摘要、权利要求、说明书在内的全文图形数据和部分国家的全文文本数据,同时也拥有专利同族文献信息,法律状态信息,引用文献信息等,数据量超过一亿一千万条,存储空间超过300T。为开展综合性、多方位知识产权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然而,在知识产权数据采集、整合共享和应用情况上仍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数据资源整合尚不充分。目前以专利文献数据为主,尚未整合商标、版权、非专利文献数据以及全球创新主体工商信息、股东信息、投资信息、变更信息、企业年报、法院公告、裁判文书、行政处罚、课题项目、招投标等信息,从信息到情报的过程中缺乏上述方面数据支撑,尚未实现与其他相关数据的关联分析。
(二)知识产权大数据研究利用尚未实现。目前掌握的专利文献数据为标准化数据,采用IPC国际专利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以及产业、技术领域、技术主题进行对照关联和标引加工,需要大量各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超过一亿二千万条专利文献数据进行标引加工,效率低下,难以满足现有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用户的数据需求,影响从知识产权角度对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的深入分析,不能及时、高效地为政府科学决策和产业发展变革提供数据支撑。
近年来,山东省不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着力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支撑,知识产权工作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加强山东省知识产权数字化建设,集聚国家知识产权局、区域中心、省各级知识产权数据、信息和服务资源,打造知识产权大数据应用平台,大幅提高知识产权大数据可用性和价值度,提高对知识产权数据多角度、多维度分类索引资源建设效率,知识产权大数据与AI的融合应用,将对知识产权服务业产生革命性的效果,可以大幅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效率,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和效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科研及技术创新领域的作用,服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助力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建设“数字山东”,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
根据我省知识产权数字化建设需求,整合各类知识产权资源,打造知识产权大数据应用平台,提供知识产权数据整合搜索、关联应用、挖掘分析和个性化加工,加强对数据的加工和管理。同时,采用云计算、云存储等新技术,推动信息数据集中、共享和深度挖掘。从海量的基础专利信息数据中筛选,进行一定加工形成专题数据库,掌握市场发展前景,为知识产权数字化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
第一、数据采集。采集商标、版权、非专利文献数据以及全球创新主体工商信息、股东信息、投资信息、变更信息、企业年报、法院公告、裁判文书、行政处罚、课题项目、招投标等数据资源。
第二、数据深加工。基于现代大数据技术和AI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资源,以及平台集聚的知识产权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将这些数据进行过滤、整理、组建各种模拟模型,研究对专利多角度标引分类的方法、模型,进行数据多维度标引加工,实现专利智能匹配,这些加工后的数据将会产生巨大的价值,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数据量大小和人工智能算法的优劣。
第三、知识产权智能检索分析。探索研发智能检索分析平台,建成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大幅提高知识产权大数据可用性和价值度。并通过专利服务业务过程进行示范应用;
第四、知识产权大数据初步应用。实现IPC国际专利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以及新旧动能转化“十强”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的关联加工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