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聪聪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管理研究中心 山东 济南 250001
病理学是现代医学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疾病转归,以及疾病状态下机体形态结构、各项功能的改变。同时病理学也是一门临床学科,通过对疾病的临床诊断,获取更直观、真实的病理学研究数据。病理学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临床病理医生既在临床实践中担任着对病患进行病理诊断的重要使命,同时也在医学研究中承担着相关疾病病理研究、疾病预防与治疗、预后判断的科学研究任务。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是指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完成全日制医学本科教育后,还要到指定的培训医院进行技术培训以完善医学知识体系、提高临床技能,是医学专业教育的特有环节。临床病理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不仅要承担培养医学生临床技能、深化专业知识的功能,而且还需要对病理诊断相关工作内容进行训练,担负的教育任务更加复杂和繁重。临床病理住院医师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要经过长时间、持续性地培训和实践,甚至要经过数年的积累与沉淀。当前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仍在不断摸索、持续完善的过程之中,培训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仍需要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分析,以探寻有效的解决办法。
1.对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我国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一般为二级甲等及以上的医院,多采用“先定科再轮转”的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住培医师的归属感和主动性,但却因为观念上的先入为主性,导致其对指定科室的专业技能投注更多精力,而忽视了其他科室的培训内容,影响其医学综合素养的发展。同时,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培医师在培训期间的收入很低,主要由国家财政和培训基地的补助组成,导致大家对规范化培训的热情度和积极性都不高。另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所在医院本身医疗水平较高,日常医疗任务很重,带教医师不仅要处理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医疗任务,而且要肩负科研和教学任务,很难再分出精力去对住培医师进行专项辅导。这导致住培医师的规范化培训管理松懈,考评制度很难发挥激励作用,甚至会助长住培医师对待医疗工作的懈怠态度。另外,住培基地自身医疗水平高,医疗设备更加先进,在临床上经常会涉及到医学前沿知识,而住培医师刚刚完成本科教育,对相关知识的消化理解能力相对较差,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诊疗经验,都很难跟上住培基地医院的工作节奏。这些原因都导致主培医师、带教医师和培训基地多方对规范化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
2.参加规范化培训的病理医师水平参差不齐。参加规范化培训的病理住院医师主要有三个类型:临床病理住院医师、本院轮转医师、进修研究生,一般以临床病理住院医师为主体,近年来轮转医师、进修研究生的占比也正在逐渐增加。在这其中,临床病理住院医师以刚毕业或即将毕业的本科生为主,对待规范性培训的态度最为积极认真,培训范围广、培训体系完整,但在每个科室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培训效果不够明显;而本院轮转医师和进修研究生本身各自承担着医疗和科研任务,培训时间、培训计划经常出现变动,随机性较强,很难进行系统化地学习。总体而言,参加规范化培训的病理医师本身医学知识储备、医学专业技能和个人诊疗经历都不尽相同,规范化培训很难照顾到所有人,导致培训效果不甚理想。
3.住培基地水平差异巨大。我国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多采用“先定科再轮转”的培训模式,采用各科室指定某位带教医师对住培医师进行临床培训的教学方法。但由于住培基地师资力量不足、各住培基地医疗水平差异较大、住培基地规模相对较小等原因,现有的培训模式和教育方法很难取得应有成效,甚至限制着临床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开展。首先是师资力量方面,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带教医师一般本身就承担着繁重的医疗工作和科研任务,很难分出更多精力去管理和监督住培医师的培训过程;同时自身医学能力出众的带教医师并不意味着其带教能力也出众;另外不同带教医师受自身专业偏好影响,往往只能提供某一科室的医学培训,很难发展住培医师的综合诊疗能力。其次是住培基地本身医疗水平、培训规模方面,在广州、浙江、上海、江苏等经济发展较迅速的地区住培基地数量多、自身医疗水平高、与当地各大医院的联系相对紧密,但在青海、宁夏、甘肃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住培基地数量少、医疗技术发展较缓、前沿信息的获取与讨论相对较少,不同地区住培基地条件差异巨大,而住培基地的质量和水平往往对规范化培训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1.加强对临床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视。临床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住院医师的入门培训,也是决定其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带教医师能够通过规范化培训过程培养合适的接班人,选择合适的共事伙伴;医院可以借助规范化培训吸纳更多新鲜血液,为医疗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做好准备;住院医师通过规范化培训加深对医疗事业的认识,印证专业知识、锻炼医学技能。加强对临床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视,就要分别从医院、带教医师、住培医师三方进行考虑。医院可以与住培医师或高校签订培训与就业协议,在保证医院利益的同时为住培医师提供更好的培训环境和培训平台;政府、相关结构与医院相互协调将带教任务纳入带教医师的考核范畴,并设置奖励项目,同时医院根据带教经验和培训成果对带教医师进行评价,组建一支精力充沛、严谨负责的带教医师队伍;对规范化培训的成果进行考核,除了设置合格线外再增设对成绩优秀者的奖励内容,同时督促各方的协调,提高住培医师在培训期间的薪资待遇,激发大家参与规范化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培训模式。虽然规范化培训不同于学校教学,但其本质还是对住培医师各项能力的培养,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使其更适合住培基地特点和参与人员的主观感受,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近年来有些住培基地采用了多元化的带教模式,即根据住培医师自身的临床经验和操作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教学。比如,将住培医师按临床经验、技能水平、个性特征等划分阶段,实行分层带教,不同阶段的住培医师跟随不同的带教医师进行临床实践;再比如,按照培训内容分板块进行教学,不同科室、不同系统分别按照各自的知识结构划分教学板块,帮助住培医师更清晰地把握病理诊断的脉络,形成系统认知。另外,借助多媒体、数字技术和网络手段进行信息化教学,不同地区住培基地所接触到的病患各不相同,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各住培基地间随时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平衡不同地区住培基地间规范化培训的水平,同时信息化教学能够帮助住培医师了解更多医学前沿讯息,极大地丰富住培医师的视野。
3.加强规范化培训的师资力量。师资力量不足是限制临床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加强规培的师资力量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提高带教医师的物质待遇和精神奖励,提高带教医师参与规培的积极性。国家财政和医院共同为带教医师提供物质支持,并通过年度评选或季度总结等方式不断强化带教工作的重要性和荣誉性;其次是加强对带教医师的培训,医院定期组织院内或地区医院间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医学知识交流,增强带教医师的综合能力,提高其带教水平;最后是定期组织教学督导,医院医教部、各科室之间、病理科内部等每月或每季度定期组织教学督导,通过360评价的方式对带教医师的带教情况进行系统评价和总结,并促使带教医师间的交流,不断提高带教医师带教水平和规范化培训的培训质量。
临床病理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是一项益国益民的医学教育策略,是培养合格临床病理住院医师的重要途径,值得广大医学机构重视和推广。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住院医师规培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引发多方重视、完善培训模式、加强师资力量等三个方面提出改进策略。但就我国目前医疗事业发展现状而言,临床病理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工作仍任重而道远,仍需要政府、医院、医学从业者等多方的协调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