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晖
江山市消防救援大队 浙江 衢州 324100
在消防救援单位中,建筑消防设施是主要的管理内容,通过消防设施利用可以及时扑救火灾,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各地区相继出台文件,对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进行明确规定,然而在消防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部分消防服务机构的管理手段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要,部分消防救援队伍存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信息化素质偏低问题,需要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造消防信息化网络,以下对相关内容分析。
(一)完善管理模式。消防信息化系统对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考核体系加以利用,能够对消防救援队伍管理模式优化,减少人工管理的繁琐流程,可以自动记录相关档案信息,同时有利于从业人员具备专业资格,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二)落实责任制。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把工作计划上传到平台之后,平台利用逻辑关系可以向社会单位和机关推送信息,提示相关单位落实服务计划,明确服务项目[1]。
(三)加强服务机构监管。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全面掌握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了解消防服务水平,管理人员进入平台能够掌握辖区消防动态,保证消防服务工作良好开展。
消防信息化建设将消防人员数据和物资数据连接网络,通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数据整合技术以及视频监控技术收集位置信息、时间信息,并实现数据共享。具体内容如下:
(一)系统架构。利用B/S架构以及全新编程软件可以更加便捷的拓展系统,不会受到用户数量多的影响,在后期维护通过改变网页即可实现信息共享和内容更新。数据库的服务器具有运行效率高特征,能够有效提升数据保护效果。此外,技术架构可以实现控制器、视图协同工作,提升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增强了灵活性,能够实时采集消防维修保护模块的动态数据。
(二)数据信息。其一,系统连接、消防栓泵、喷淋泵、报警控制器、消防电梯、消防水池、高位消防箱、应急照明灯等主要设备能够被消防设施实时监控。其二,通过消防二维码设定相关参数使用状态,工作人员可以检测巡查和保养消防设施并获取相关数据。其三,社会单位可以登录服务器录入地理位置、建筑体量、联系方式、人员档案、执业人员变动、消防设备更新、消防设施维修记录等信息。
(三)系统功能。其一,消防技术信息化系统根据消防维护保养和检测规程分解消防设施维护和保养检测,全过程并进行记录,可以在线查询从业人员和技术机构的有关资质。其二,在系统中可以及时上报故障信息,了解消防设施概况,满足方案制定、任务分配、记录会议内容和相关报告生成需要,可以在平台中监督项目完成时间、地点、现场照片、证明材料[2]。
消防技术服务信息化建设面向消防服务机构和政府部门,要求服务信息公开化、透明化,遵循市场原则,以此提升服务质量。具体说来:
(一)接受政府指导。利用消防服务信息化技术可以体现社会单位消防设施的使用情况,评价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工作质量,推动公共消防安全工作开展。此外,利用消防信息化技术之后可以暴露系统软件问题、消防设施维护等问题,如果相关单位未满足技术服务机构要求会被市场淘汰。因此,为了提升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质量,营造高质量的消防技术服务市场环境,要求政府推动消防技术信息化建设。
(二)遵守市场规则。消防联网监控中心的信息服务和信息来源于社会单位和消防技术服务机构,通过市场化手段获取大量服务信息。目前消防技术机构成为建筑消防服务主体单位,需要利用软件系统以及用户信息传输装置进行设备采购与安装,避免行政机构干预数据采集而弱化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作用。此外,需要市场发挥出调节作用,开发更多高质量消防信息服务产品。
(三)保证开放与共享。社会单位、消防监督部门、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必须全面评估单位或者辖区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情况和设备运行情况,要求以上三个单位的造消防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各自权限内通过平台查询火灾报警信息、设备运行信息、主要服务机构信息,实现人防和技防的互通。
(四)提升服务水平。消防服务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于转变服务模式,以往业主发现消防设施问题后需要上报,之后由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安排人员维修,这种工作模式较为被动。新时期利用消防技术服务平台能够查询消防设施运行情况和故障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所以需要定期更新系统软件,将报修单位报修时间、报修内容、受理人员信息、受理时间、处理过程体现在系统当中。通过完善的监管机制确保服务过程规范化透明化。此外,需要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重视人员培训,使其满足与岗位需求[3]。
综上所述,消防技术服务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设施维修保养的智能化发展,确保消防信息的公开、透明,促进社会单位和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互动,完善消防安全服务体系,有利于全方位监控、第一时间报警、信息数据保存,还能规范执业行为。尽管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消防设施的实时数据传输,但是依然需要人工巡查及时发现问题,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要求软件定期升级,在统一平台下满足各单位获取消防信息,进而充分发挥消防技术服务信息化平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