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增倩,胡红英,康 宁
(新疆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生物资源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46)
平腹小蜂属AnastatusMotschulsky隶属膜翅目Hymenoptera小蜂总科Chalcidoidea旋小蜂科Eupelmidae,是旋小蜂中类群较为庞大的属之一,全世界已知154种[1],中国已知14种[2]。该属包括A.(Anastatus) Motschulsky和A.(Cladanaststus) Bouĉek两个亚属:Anastatus亚属的触角索节第一节短于棒节,很少与棒节等长;并胸腹节中部较窄,前缘呈“V”形;前翅为长翅或短翅,若为长翅,则翅面具烟斑,且在缘脉下方具透明横带。Cladanaststus亚属的触角索节第一节明显长于棒节;并胸腹节具较长的褶皱区;前翅大部分深色,仅在缘脉处具白色带[3-5]。平腹小蜂广布于世界各动物地理区系,寄主涉及昆虫纲10目46科,以半翅目Hemiptera、鳞翅目Lepidoptera、直翅目Orthoptera及双翅目Diptera为主[1,6],是许多农林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昆虫。在中国荔枝、龙眼的主产区就有利用平腹小蜂Anastatussp.防治荔枝蝽Tessaratomapapillosa的成功案例[7]。
梭梭(HaloxylonBunge)是干旱荒漠区的优良固沙植物。在中国新疆的分布面积最大,占全国梭梭林总面积的72.3%,且约有68.2%的面积集中分布于新疆北部的准噶尔盆地。由于其深根性、分枝多、耐瘠薄土壤、抗旱性极强等特性,同时作为建群种,在荒漠区植物中占有突出的地位[8]。但梭梭生长受多种虫害的侵袭[9],如2004年,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及准噶尔盆地南缘梭梭主要分布区就有灰斑古毒蛾OrgyiaericaeGermar及梭梭漠尺蛾DesertobiaheloxyloniaXue害虫大爆发[8,10],对梭梭林造成严重破坏。利用天敌昆虫防治梭梭林虫害是荒漠林绿色防控的重要措施,其前提是查明荒漠林的天敌昆虫资源状况,以便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而小蜂是梭梭林中重要的天敌昆虫。
新疆大学昆虫研究室在对新疆北部梭梭林寄生蜂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平腹小蜂属AnastatusMotschulsky一新种,隶属于Anastatus亚属,本文对新种进行形态学等特征描述,并提供中国已知平腹小蜂属分种检索表。
标本采集与保存:2016年至2018年,通过网扫和马氏网诱集对新疆北部的梭梭林寄生蜂进行调查,将采集的昆虫标本置于装有无水乙醇的自封袋(270 mm×280 mm)或收集瓶中,带回实验室在体式显微镜(Motic SMZ-168)下进行挑拣,将挑出的小蜂标本放入装有无水乙醇的2 mL冻存管中,置于-20 ℃的冰箱中保存。
标本制作:采用三角片点胶法和玻片标本法。
形态学研究和图像采集及处理:在Nikon SMZ745体视显微镜和Nikon ECLIPSE Ci数码生物显微镜下对所研究标本进行形态特征描述和数据测量,利用Nikon SMZ25-DSU3图像采集系统对小蜂进行图像采集,用Adobe Photoshop CC 2017软件和Adobe Illustrator CC 2017软件分别进行处理和图片排版。
形态学术语参见文献[3],文中缩写表示 如下。
POL:两后单眼内缘间最短距离;OOL:后单眼外缘与复眼内缘间最短距离。
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于新疆大学昆虫标本馆(ICXU)。
鉴别特征:体大部分黑褐色,具紫蓝绿色金属光泽;头正面观宽为高的1.21倍,背面观宽为长的1.48倍;触角13节,触式11173,着生位置低于复眼下缘连线;触角索节第三节最长,条形感受器分布在索节第三节至棒节末端,其中端棒节感器最多;中胸盾片中叶前缘微突部分菱形,密布横条状刻纹,长为中胸盾片长的1/3;小盾片狭长,长为宽的3.25倍;前翅短小,不超过腹部第二节背板,末端尖。腹部拱起,长大于中胸,中间较宽两边窄。
新种描述:雌:体长2.54 mm。头金属绿色,具紫铜色金属闪光,上颚基部黄色,端部褐色,触角柄节黄色,梗节金属绿色,其余黑褐色,棒节由基部至端部颜色逐渐变浅;前胸背板褐色,具蓝紫色金属光泽,中间有黄白色纵条纹,端部黄色,两侧各具一条黑色斜带;中胸铜褐色,具蓝绿色金属光泽,三角片暗黄色,小盾片金属绿色;并胸腹节中部黄色,两侧黑褐色;前翅棕褐色,中部透明,后翅透明端部棕褐色;前后足基节棕褐色具金属光泽,中足基节黄色,腿节胫节棕色,端跗节黑褐色;腹部第一节中部黄色,第七背板端部具一透明圆环状突起,其余黑褐色,具紫蓝绿色金属光泽,产卵鞘褐色,内缘黑色。
头具不规则的网状刻纹(图1-B),密被短白毛;正面观头宽为高的1.21倍(984∶814),背面观宽为长的1.48倍(955∶647);额窝不达中单眼;触角着生位置低于复眼下缘连线,触角洼浅,两触角窝间的距离大于触角窝至唇基的距离,中部稍隆起;唇基平截,中部凹陷;上颚具3齿,上端齿尖利;前额宽为头宽的0.47倍(450∶954);单眼排列呈钝角三角形,POL是OOL的1.7倍(100∶60);复眼椭圆形,大而光裸,高为宽的 1.55倍(340∶220),为颚眼距的2倍 (340∶170)。触角13节,触式11173;条形感受器分布在索节第三节至棒节末端,其中端棒节感器最多(图1-F);柄节圆柱形,长为宽的6.75倍 (135∶20);梗节长为宽的1.9倍(394∶207);环节长小于宽;索节逐渐变宽,密布短毛,第一节至第三节长大于宽,第三节最长,长为宽的1.54倍(114∶74),第四节至第七节长小于宽,棒节长为宽的2.05倍(259∶126),末端斜切。
前胸背板钟形,中间有一透明纵带,中部凸起,顶端具4根长刚毛,中后部有半圆形凹陷;中胸盾片前缘向前凸起,中叶凹陷,前缘微突部分菱形密布横条状刻纹,长为中胸盾片长的0.32倍(109∶338);中胸盾片侧叶翘起,两侧具大刻纹,其余部分较光滑,仅具浅的刻纹;三角片上具纵条状的刻纹,中间近乎相连;小盾片长为宽的3.25倍(277∶85),狭长,基部尖而狭窄,端部盾圆,前2/3具半椭圆形的刻纹,其余部分较光滑;并胸腹节中间窄,两侧宽。前翅短小,不超过腹部第二节背板,末端尖,翅面具散乱分布的纤毛(图1-D),前翅长为宽的6.70倍(583∶87),后翅较短,不超过腹部第一节背板,末端尖;胸腹侧片大,基部、端部具不规则网状刻纹,基部较端部刻纹小;后足基节外侧具白毛,中足胫节距与基跗节发达,中足基跗节长为胫节距的1.17倍(158∶135),胫节端部具深色小齿4枚,单行排列,基跗节腹面具8~10枚小齿1行,第二、三跗节小齿数逐渐减少,中足端跗节有钩(图1-E)。
腹部拱起,长大于中胸,中间较宽两边窄,背面具而浅不规则的网状刻纹,表面具白色毛(图2-A);腹板连接处波浪形。
雄:未知。
检视标本:正模: ♀,新疆精河县沙泉子艾比湖G300向北400 m处(网扫于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C.A.Mey.) Bunge),N:44°37′13.54″,E:83°09′40.77″,H:174.12 m,2018.Ⅵ.11,胡红英团队采集。
副模:10 ♀,采集信息同正模;1 ♀,新疆阜康222团4连荒漠站(网扫于白梭梭HaloxylonpersicumBungeex Boiss.Et Buhse),N:44°21′58.04″,E:87°55′45.11″,H:401.32 m,2018.Ⅴ.27,胡红英团队采集。1 ♀,新疆阜康222团4连荒漠站(马氏网诱集于白梭梭),N:44°22′12.98″,E:87°55′51.08″,H:446 m,2017.Ⅸ.23,胡红英团队采集。
生物学:未知。
分布:新疆。
词源:新种种名取自模式标本采集地荒漠生境类型。
讨论:本新种与短翅平腹小蜂AnastatusmeilingensisSheng & Yu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头背面观宽与头长之比不同,本新种头宽为头长的1.48倍,而后者的头宽却为长的2.4倍;本新种的中胸盾片中叶前缘微突部分较小且刻纹横条状,而A.meilingensisSheng & Yu的前缘微突部分约占中胸盾片的1/2,前缘微突部分的刻纹为刻点;本新种中腹部中部较宽而两侧窄,而A.meilingensisSheng & Yu的腹部基部窄端部宽而钝圆[11-13]。
根据已报道中国平腹小蜂属相关文献[2,11-16],编制中国平腹小蜂属分种检索表 (雌性)。
1. 前翅短翅型,端部未伸达腹部末端
2
-前翅长翅型,端部伸达腹部末端
6
2. 头正面观宽大于高的1.5倍;棒节长小于宽的2倍;颚眼距小于复眼高的0.3倍
A.pariliquadrusPeng & Tang, 2020
-头正面观宽小于高的1.5倍;棒节长大于宽的2倍;颚眼距大于复眼高的0.3倍
3
3. 触角索节前三节长度相同;颚眼距小于复眼高的0.4倍;腹部与中躯等长
A.flavaeratusPeng & Tang, 2020
-触角索节前三节长度不同,第三节最长;颚眼距大于复眼高的0.4倍;腹部长或短于中躯
4
4. 中胸盾片中叶前缘微突部分长小于中胸盾片长的1/2;头背面观宽小于长的2倍;触角棒节长小于宽的2.5倍
荒漠平腹小蜂A.desertusHuang & Hu, 2021
- 中胸盾片中叶前缘微突部分长大于中胸盾片长的1/2;头背面观宽大于长的2倍;触角棒节长大于宽的2.5倍
5
5. 前翅末端伸至腹中部;腹部短于中躯;触角索节前两节等长
A.gastropachaeAshmead, 1904
-前翅末端未伸至腹中部;腹部长于中躯;触角索节第一节短于第二节
短翅平腹小蜂A.meilingensis
Sheng & Yu, 1998
6. 前翅缘脉下方具两个透明斑,中间被深色刚毛区分开
A.echidnaMotschulsky, 1863
-前翅缘脉下方具一透明横带,有时在中间透明区域内具一些暗色的刚毛
7
7. 头背面观宽小于长的2倍
8
-头背面观宽大于长的2倍
9
8. 触角棒节长大于宽的2.2倍;小盾片长小于宽的1.2倍;额窝至中单眼的距离大于中单眼直径的2倍
日本平腹小蜂A.japonicusAshmead, 1904
-触角棒节长小于宽的2.2倍;小盾片长大于宽的1.3倍;额窝至中单眼的距离小于中单眼直径的2倍
天牛平腹小蜂A.bifasciatusGeoffory, 1785
9. 前足腿节内缘端部1/3处有一尖齿
10
-前足腿节内缘平滑无齿
12
10.前翅亚缘脉与缘脉等长;触角棒节长至少为宽的3倍
台湾平腹小蜂A.formosanusCrawford, 1913
-前翅亚缘脉长于缘脉;触角棒节长小于宽的3倍
11
11.颚眼距小于复眼高的0.4倍;下脸区刚毛较少;小盾片长大于宽的1.3倍;腹部略长于中躯
德兴平腹小蜂A.dexingensis
Sheng & Wang, 1997
-颚眼距大于复眼高的0.4倍;下脸区刚毛浓密;小盾片长小于宽的1.3倍;腹部略短或等于中躯
石城平腹小蜂A.shichengensis
Sheng & Wang, 1997
12.颚眼距为复眼高的0.5倍
13
-颚眼距小于复眼高的0.5倍
14
13.头背面观长大于宽的2倍;触角索节前三节长度几乎相同,棒节长为宽的2.3倍;亚缘脉短于缘脉
麻纹蝽平腹小蜂A.fulloi
Sheng & Wang, 1997
-头背面观长为宽的2倍;触角索节前三节长度不同,第三节最长,棒节长为宽的2.5倍;亚缘脉长于缘脉
甘肃平腹小蜂A.gansuensis
Chen & Zhang, 2019
14.POL∶OOL小于3;触角棒节长大于宽的2.5倍;前翅长大于宽的3倍;额窝至中单眼距离为单眼直径的2倍
科氏平腹小蜂A.colemani
Crawford, 1912
-POL∶OOL大于3;触角棒节长小于宽的2.5倍;前翅长小于宽的3倍;额窝至中单眼距离为单眼直径的1.5倍
东方平腹小蜂A.orientalis
Yang & Choi,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