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高建军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今河北赵县人。他是唐朝中晚期的杰出政治家。
李德裕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李吉甫也做过宰相。唐穆宗时,李德裕陷入“牛李党争”,被排挤出中央,任浙西观察史。浙西这个地方,文化落后,巫风盛行。有的老人病重,常常会被儿女因为迷信而抛弃。李德裕了解了这种情况,就请来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老,给他们讲解父慈子孝、患难相扶的道理,然后让他们回去宣扬。对那些仍然胆敢抛弃父母的人,用法律严厉处罚。过了没几年,这种恶劣的风俗就基本上被矫正过来了。
当时亳州有一座庙的和尚诡称他们那里的水能够治病,称为“圣水”。这个说法被辗转传闻,江南一带的老百姓都很相信,纷纷出钱购买。这个“圣水”的价格最后竟然被哄抬到每斗三万钱。而和尚们宣传说,病人喝了“圣水”以后不能吃荤腥,因此,一些本已经病重的老人由于喝了“圣水”死了好多。但人们并没有醒悟到受了欺骗,每天到那个庙里买水的仍然有上百人。李德裕派人严厉地追查这个事,抓捕相关人等,终于把这个迷信活动禁绝了。
唐敬宗即位后,信奉佛教和道教,一时间,和尚道士非常吃香,他们可以自由地出入宫廷。有一个狂人杜景先向皇帝进言说,他有一个朋友叫周息元的,已经活了数百岁。这个周息元尤其荒唐得不得了,他竟然说自己曾经与传说中的神仙张果老、叶静能一起游玩过。唐敬宗也不辨真伪,派使者到周息元的老家浙西迎接,并命令当地官员负责接待事宜。还让画工照着他说的样子画了一张神仙的肖像挂起来,希望能够显灵。但直到唐敬宗驾崩,这张画也没有显过灵。李德裕为此上书皇帝,引经据典驳斥杜景先、周息元这些荒诞不经的人和事。李德裕的进谏最后起了作用,唐文宗登基后,就把这些打着佛教、道教旗号的骗子都赶跑了。
李德裕除了破除迷信外,在地方上还有许多德政。比如,唐文宗年间,李德裕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当时的四川境内,按以往的传统做法,每年都要运送内地的粮食到各边防驻地,而时间则正好赶在盛夏时节。但是盛夏时节,一是天气太热,一是传染病流行,因此,每年因为运送军粮都要死掉许多夫役。李德裕到来后,改革了这个不合理的传统,把时间改在每年秋天的十月份起运,到第二年夏天到来之前,任务就已经完成了。这一改革措施大大减少了服役人员的痛苦。
李德裕还有一项德政。蜀地之人有一种风俗,就是把自己的女儿从小卖给别人家作妾。李德裕制定法律条文规定,凡是购买十三岁以上女孩儿的,要服三年劳役;购买十三岁以下女孩的,要服五年劳役。服役期满,还要把女孩归还她父母家。
此外,李德裕还拆毁辖区内私盖的佛寺数千座,把腾出来的土地,全部改作农业耕地使用。刘备祠的旁边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的人就像和尚一样把头发剃光了,然而却依然如普通人一般娶妻生子。李德裕也勒令他们改掉这种不伦不类的奇怪生活方式。很快,在李德裕的治理之下,四川地区的风俗有了很大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