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产后出血中欣母沛联合缩宫素的应用分析

2021-08-10 12:37吕祝武王倩倩
北方药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宫体母沛宫素

徐 娜,吕祝武,王倩倩,吴 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23)

产后出血是产妇生产过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我国发病率约占2~3%,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1]。胎盘前置、巨大胎儿、凝血功能障碍、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情况都有可能引起产妇剖宫产后宫缩乏力,导致短时间内大量出血,直接威胁到产妇的生命安全[2-3]。因此对于具有产后出血潜在因素的产妇进行早期预防,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防止或减少产后出血具有重要意义。缩宫素、麦角新碱、米索前列醇、欣母沛等均为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常用药物,尤其是缩宫素在临床使用比较广泛,但是单一用药后难以获得理想效果[4]。基于此,我院选择80例具有产后出血高风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单独使用缩宫素和缩宫素联合欣母沛进行预防性治疗,以分析缩宫素联合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现将过程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且具有产后出血潜在因素的80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奇数偶数法分为常规组(n=40)和联合组(n=40)。其中常规组产妇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6.88±2.43)岁;孕次1~3次,平均孕次(1.83±0.11)次;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16±0.72)周;高危因素:疤痕子宫5例、前置胎盘4例、多胎妊娠4例、子痫前期6例、羊水过多6例、产程过长7例、胎儿巨大8例。常规组产妇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6.74±2.08)岁;孕次1~3次,平均孕次(1.81±0.14)次;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8.25±0.33)周;高危因素:疤痕子宫6例、前置胎盘5例、多胎妊娠2例、子痫前期5例、羊水过多7例、产程过长6例、胎儿巨大9例。纳入标准:①所有产妇均行剖宫产,且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②产妇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并同意;③凝血功能无异常。排除标准:①哮喘、胃溃疡等前列腺素禁忌产妇;②心脑血管疾病,各脏器功能异常,代谢及分泌功能异常产妇。两组患者基础资料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预防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常规组产妇在胎儿完全娩出后,于宫体注射缩宫素(企业名称: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药品规格:1mL:10单位;产品批号:21912023)20U,同时静脉滴注缩宫素20U/0.9%生理盐500mL,观察产妇宫缩情况,若无改善可追加缩宫素20~40U,但最大累计用量不超80U。联合组产妇在胎儿完全娩出后,于宫体注射欣母沛(生产企业: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美国);药品规格:1mL:250μg;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70146)250μg/次,同时静脉滴注缩宫素20U/0.9%生理盐500mL。观察产妇宫缩情况,若宫缩效果不明显,可于15min后继续宫体肌注欣母沛250μg,欣母沛累计用量不超2mg。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产妇产后2h和产后24h的出血量;统计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4h累计出血500mL判断为产后出血;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血压降低、血压升高、胸闷、心悸、恶心、发热。观察记录两组产妇的恶露持续时间、宫缩持续时间和宫底下降速度,并进行组间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各时段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联合组产后2h出血量和产后24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比较例,n%]

2.2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联合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n%)

2.3 两组产妇恶露持续时间、宫缩持续时间和宫底下降速度比较

联合组恶露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宫缩时间明显长于常规组、宫底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常规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恶露持续时间、宫缩持续时间和宫底下降速度比较表

3 讨论

产后出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王茜等[5]研究显示,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妇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子宫体肌肉群呈交叉网状排列,当产妇娩出胎儿后宫腔缩小,子宫肌纤维收缩后可有效压迫肌束间的血管,从而达到止血效果,因此,任何可导致产后宫缩乏力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产后出血[6]。而多胎妊娠、羊水过多、胎儿巨大、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都有导致产妇产后子宫收缩乏力的可能,具有较高的产后出血风险,严重威胁产妇的身体健康。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产妇数量剧增,产后出血现象越来越多,因此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对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多以药物为主,缩宫素,麦角新碱,米索前列醇,欣母沛等均为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常用药物,尤其是缩宫素在临床使用比较广泛。缩宫素是垂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可有效刺激子宫平滑肌,促使宫体肌肉节奏性收缩,肌注与滴注均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且起效较快,一般3~5min就能获得较好的止血效果,但其半衰期较短,一般在6min内,停止给药后会迅速降低收缩效果,止血效果明显下降,而且缩宫素在短时间内大量使用会导致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心率加快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临床单一使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难以满足临床需求。欣母沛的主要成分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前列腺素F2α的甲基衍生物,具有生物活性高,半衰期长等特点[7]。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入血液后15min即可达到峰值,可对宫体及下端平滑肌形成强烈的收缩作用,子宫肌肉收缩可于胎盘附着部位产生止血效果。同时,甲基取代15羟基后,可对抗15羟脱氢酶对它的灭活作用,将半衰期延长至2~3h,生物活性增强后可强烈且持久地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从而获得较好的止血效果。本次研究显示,具有产后出血因素的高危产妇运用缩宫素联合欣母沛进行产后出血预防后,其产后2h出血量和产后24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恶露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宫缩时间明显长于常规组、宫底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常规组(P<0.05);两组产妇血压巨变、发热、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数据结果与孙广梅[8]研究结果高度相似,说明缩宫素联合欣母沛在产后出血的预防中具有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具有产后出血潜在风险的剖宫产产妇应用欣母沛联合缩宫素进行预防,可有效减少产后2h和产后24h的出血量,可显著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同时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对产妇产后出血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宫体母沛宫素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时机选择分析
用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对比用不同方法注射欣母沛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
江山之助
先天性宫体宫颈离断成功吻合1例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采用欣母沛治疗的临床分析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