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香,陈楷斌,赵思婷,李韵莹,陈嘉文
(1.广东省东莞市 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2.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
全静脉营养液主要是将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需的水、电解质、微量元素、脂肪、氨基酸以及糖类等依据一定比例配制,随后将该种注射剂通过外周或中心静脉置管方式输入病患机体内[1]。临床传统全静脉营养液通常选择在病区进行配制,而配制区域由于受到杂质以及微生物等因素影响,极易发生输液反应以及潜在感染等不良情况,另外调配人员自身消毒意识以及无菌观念也会对营养液质量产生一定影响[2]。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环境方面,要求具有万级洁净空间环境、百级洁净层流台以及标准压力梯度。通过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可为配置全静脉营养液提供符合要求的配置环境。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虽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能够满足全静脉营养液配制时对环境的要求,但在处方审核方面容易出现误差。由于全静脉营养液处方存在规范化以及个体化特点,因此在配制时需要进行大量计算,进而增加药师审方难度,容易出现配制错误等不良情况[3]。本次研究在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之间通过构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关于全静脉营养液智能审核系统,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以期待缩短审核时间。现将研究内容汇报如下:
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采用全静脉营养智能审方模块审查流程图1,如下:
图1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采用全静脉营养智能审方模块审查流程
在电脑系统以及中文操作系统环境下,利用医院静脉用药调配管理系统以及电子病历系统,使用程序编辑软件和工具进行全静脉营养液智能审核模块开发。
将全静脉营养液智能审核系统同电子病历系统进行结合或实现数据的简单获取,确保数据能够有效对接。通过组建文献收集小组,对资料实施收集、分析和研究,获取有关全静脉营养液智能审核系统的相关知识,研究人员利用医院图书馆、信息机构以及国内外信息网等,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类校正,逐一核查其正确性。收集病患资料和处方情况,其中病患资料可包含性别、姓名、年龄、身高、体重、疾病诊断、有无过敏史以及所在科室等。处方资料主要包含医嘱类型、药物名称、使用剂量、执行时间以及用药方式等。
于系统内设定全静脉营养液智能审核要点规则,在规范化要求方面主要包含糖脂比、热氮比、葡萄糖浓度、氨基酸浓度、高危药品浓度、阳离子浓度以及渗透压等比例要求。在全静脉营养液智能审核个体化要求方面主要包含:不同身高、体重、疾病、应激状态,有不同的热量、液量需求,也可能存在其他特殊的营养素要求。
(1)在氨基酸、蛋白质以及葡萄糖转换方面,依据临床常用换算公式开展计算,其中1g氨基酸等于4Kcal热量,1g脂肪等于9Kcal热量,1g糖等于3.4Kcal热量。
(2)氨基酸同蛋白质进行换算,换算公式是:蛋白质(g)×6.25即为氨基酸(g)。
(3)临床上所使用的氨基酸主要是复方氨基酸,针对不同疾病病患需合理选择氨基酸类型,其中肾病病患需予以肾病氨基酸,肝病病患需使用支链氨基酸。通常全静脉营养液配方要求蛋白质含量在0.8g/Kg/天至1.2g/Kg/天之间。
(4)糖脂比例是(100至200)∶1。
(5)热氮比例是(1至2)∶1。
(6)能量控制:依据静态能量消耗(REE)公式计算总能量,对于男性而言,其计算公式是66.5+13.75×体重(kg)+5×身高(cm)-6.76×年龄;对于女性而言,其计算公式是65.5+9.46×体重(kg)+1.8×身高(cm)-4.68×年龄。REE×活动系数×应激系数即为标准能量需求。在临床实际审核过程中,由于病患自身情况无法从电子病历系统中获取有效信息,因此其能量需求量=REE×(1.2至1.4),平均调整系数选择1.3。同时依据病患自身情况合理选择调整系数,例如败血症病患调整系数是1.4,走动以及骨骼创伤病患调整系数均为1.3,卧床以及小手术病患调整系数均为1.2。
(7)控制补液量:病患每天补液量需依据以下原则进行计算,在进行计算时要求结合病患自身体重进行。体重首个10kg,补液量是100mL/kg;第二个10kg,补液量是50mL/kg;对于超出20kg的部分,补液量是20mL/kg。另外,对于存在发热症状的病患,当其体温大于37℃时,体温每升高1℃则需增加补液量300mL。
(8)控制电解质:电解质使用过量则会降低全静脉营养液稳定性,针对实施全静脉营养支持的病患,尤其是病情危重者,一般会出现电解质紊乱,因此要求在掌握病患机体电解质水平后,按需补充电解质。并且,药师在对全静脉营养液处方进行审核时,需合理控制各种离子水平,避免因离子水平较高而对全静脉营养液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各种离子在TPN的限量浓度为:Na+<100mmol·L-1,K+<50mmol·L-1,Ca2+<1.7mmol·L-1,Mg2+<3.4mmol·L-1。
(9)控制药物浓度:当钠离子浓度小于100mmol/L时,每升液体中至多添加6支10%氯化钠注射液,在静脉营养输液袋中包含一瓶500mL的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时,至多添加1.5支10%氯化钠注射液。当钾离子浓度低于50mmol/L时,每升液体中至多添加3.5支10%氯化钾注射液。当镁离子浓度低于3.4mmol/L时,每升液体中至多添加3mL25%硫酸镁注射液。当钙离子浓度低于1.7mmol/L时,每升液体中至多添加5mL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10)氨基酸同葡萄糖之间最佳比例是1∶1或2∶1。在混合液内要求葡萄糖最终水平在0至23%之间,可保障混合液性质稳定,而氨基酸浓度建议大于等于2.5%。为保障混合营养液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因此不建议在混合营养液内添加其他药物,同样也不建议在静脉输入营养液通路内输入其他药物,在应用时需严格遵循配伍禁忌。
全静脉营养液属于临床较为重要的营养支持干预方式,主要是利用静脉通路为无法经口或胃肠道摄取营养物质或出现机体营养不足的病患,提供多种营养素。因此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严格控制全静脉营养液浓度比例,保障各种营养素配比科学,确保全静脉营养液调配后能维持稳定性;另一方面还需依据病患自身病情需要,对全静脉营养液中各种营养素比例和液体量进行调整,从而满足病患个体化需求[4]。
在实施智能审核系统后,药师可依据系统提示对处方状态实施判断,另外该系统还可对审核内容进行展示,主要有热氮比、糖脂比、葡萄糖使用剂量、液体总量以及总热量等计算结果,有利于医师依据相应数据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从而提升用药合理性[5]。
(1)有效性,在未使用模块审核前,医嘱合格率是80.00%;采用模块审核全静脉营养液处方后,医嘱合格率是100.00%,表明实施模块审核后可缩短审核时间、提升审核效率,发挥审核有效性。
(2)满意度,在未使用模块审核前,医护人员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提供的全静脉营养液服务满意度是75.00%;采用模块审核全静脉营养液处方后,满意度达到95.00%,提示采用全静脉营养液智能审核系统干预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师在调配营养液方面水平方面有明显提升,减少处方漏审情况,保障用药安全性,因此临床医护人员满意度较高。
建立全静脉营养液智能审核系统,可快速、准确、高效地对处方实施审核,一方面降低药师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也可避免不合理处方的使用,进而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但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也发现该系统存在一定问题,例如未能同库存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当相应药品更换生产厂家或规格改变时,未能及时有效地获得新药品信息。因此还需开展进一步研究,丰富该系统功能,使其能够在医疗机构中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