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峰
(韶关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韶关 512026)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围绝经期女性较为高发的一类病变,目前诊疗中针对DUB的治疗有激素调节类药物干预及手术治疗两类,常用术式有子宫切除术、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刮宫术等,其中子宫切除术仅适用于病情极为严重的患者[1-2]。安宫黄体酮是我院近年来治疗DUB的常用长效孕激素类药物,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同时可促进子宫内膜由增生期向分泌期转变,促进子宫内膜脱落。本文主要结合部分临床资料进行安宫黄体酮在DUB患者应用中的具体分析。
纳入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中的60例病患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年龄42~54(48.71±2.95)岁。纳入标准:符合DUB相关诊断标准[3]并确诊者;未合并生殖系统占位性病变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既往未接受过针对性治疗者;近12个月内未接受过激素类药物干预者;对诊疗配合度高者。排除标准: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病变者;合并严重感染性或传染性病变者;合并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合并恶性病变者;临床治疗无法耐受者;精神障碍者。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各项检查工作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均接受刮宫术干预,对子宫内膜组织进行分段诊刮,送入病理科进行病理学活检。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48)给药,在术后下次月经来潮首日给药,单次给药12.5mg,于每晚睡前口服给药。研究组给予安宫黄体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715)给药,在刮宫术后15天给药,单次给药10mg,每日口服给药1次,连续给药10天,再于术后首次月经后第15天再次给药,给药剂量不变,连续给药10天。所有患者均开展为期3个月的药物干预。
在药物干预结束后,随访跟踪3个月左右,对每位月经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并作为疗效评估依据,显效:月经规律,月经量、月经时间恢复正常;有效:月经量显著减少,月经时间显著缩短,月经规律尚未恢复;有效:停药后DUB症状复发,月经量、月经时间与治疗前无显著改善。
于给药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每位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进行测定。同时在药物干预前、停药后额首次月经第3天采集每位患者晨起空腹外周血,离心处理后留置血清,置入-80℃的冰箱内保存待检,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进行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垂体分泌卵泡雌激素(FSH)等生殖激素水平进行测定。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6.67%,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两组患者给药前子宫内膜厚度及E2、LH、FSH等生殖激素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减小,E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LH、FSH等生殖激素水平未见显著改变(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小于对照组,E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及生殖激素水平比较
DUB与卵巢内分泌功能异常相关,患者主要以月经期的延长、月经量异常增多(>80mL)、阴道异常出血等为主要表现,伴随病情的延长,继发贫血、机体免疫水平降低的风险较高[4-5],是一种对身心健康影响均较大的病变。DUB患者因卵巢功能降低,导致雌激素分泌异常,影响卵泡的正常发育功能与正常排卵功能,继而导致子宫内膜增生,本次研究中,两组DUB患者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均较高。安宫黄体酮是近年来妇科诊疗中常用的止血类药物,黄体酮是一种天然孕激素,机体卵巢黄体会分泌该刺激以对子宫内膜发挥保护作用,而安宫黄体酮应用于DUB患者中,能够有效促进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同时能够有效提升雌激素代谢清除率,从而对雌激素合成与分泌过程产生抑制作用。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安宫黄体酮的应用效果更为确切。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减小,E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LH、FSH等生殖激素水平未见显著改变(P>0.05),其中子宫内膜厚度减小与刮宫术直接相关,达到止血效果,而E2水平的降低,能够有效对卵巢功能产生影响,表明安宫黄体酮能够有效对垂体-性腺轴的排卵功能产生抑制,促进月经周期的恢复。
综上所述,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激素水平与子宫内膜均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而给予安宫黄体酮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