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荣江,郭锦均
(广东省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广东 东莞 523900)
我院抗生素药物管理自2019年1月起实施细菌耐药机制指导,分别自管理前后各抽取100例患者的治疗参与本次研究,管理前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43例和57例,最高年龄和最低年龄分别为72岁和24岁,平均年龄(43.32±1.24)岁。管理后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47例和53例,最高年龄和最低年龄分别为71岁和23岁,平均年龄(43.45±1.31)岁。管理前后患者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
抗生素细菌耐药机制指导管理方法如下:①明确细菌耐药机制管理,细菌耐药性情况主要包含获得性耐药和天然耐药,耐药产生机制主要包含基因机制和生化机制两种。获得性耐药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抗菌药物使用之后基因出现突变情况,出现耐药性,而获得性耐药菌的发生机制与基因机制和生化机制均有一定的关系。主要的生化机制为靶位变化、灭活机制、药物摄入量降低、渗透屏障、胞膜主动转运减少以及主动外排等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基因机制的变化主要为基因转导、基因突变以及基因转化移位等情况。②合理进行用药指导,根据检查结果优化报告流程,调整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严格按照分级报告进行管理,如实施血液培养时需要进行涂片染色,染色完成之后通过计算机进行报告获取,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尽可能简化报告的流程,提升报告计算速度,缩短检查时间,以便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和保证。③加强对临床用药的观察,定时对抗生素药物的使用趋势和药物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如患者在一个月内出现频繁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耐药菌发生率也会有所上升,此时则需要做好此类药物使用频率的控制。对抗生素药物的合理使用量以及使用周期等情况进行安排,尽可能使用有耐药倾向的药物。需要加强对细菌药敏分析以及检出效率的提升,尽可能短时间且快速地明确细菌的耐药机制,明确细菌的耐药类型以及基因类型,从而分析细菌耐药性的发展趋势,及时通过检查报告的发送对药敏检查结果进行处理,为药物的使用及管理提供参照。④做好对患者治疗中药物动力学的检测,根据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以及药效学特点进行合理用药,避免感染情况的发生。加强对联合用药的管理和控制。在实际管理中需要做好各个部门工作的协调,做好药物的使用管理。
对比管理前后医院感染质量、对抗生素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①分组统计管理前后医院感染、联合用药、多重耐药菌检出、高耐药性药物使用以及抗生素不合理用药的管理效果,计算各项占比后对比[1-2];②统计管理前后医师对耐药机制、药物轮替制度、病原学诊断指导意义、耐药性药物及划分、药物动力学检测指导意义的掌握评分,各项评分为20分,总分为100分,计算各项评分均值后对比。
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管理前医院感染管理中医院感染10例,联合用药11例,多重耐药菌检出47例,高耐药性药物使用11例,抗生素不合理用药45例,管理后医院感染管理中医院感染2例,联合用药3例,多重耐药菌检出31例,高耐药性药物使用3例,抗生素不合理用药25例,管理后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明显好于管理前,统计学计算分别为χ2=5.674,P=0.017;χ2=4.916,P=0.027;χ2=5.380,P=0.020;χ2=4.916,P=0.027;χ2=8.791,P=0.003。
管理后医师对耐药机制、药物轮替制度、病原学诊断指导意义、耐药性药物及划分、药物动力学检测指导意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好于管理前(P<0.05)。见表1:
表1 管理前后医师对抗生素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分)
众多临床研究表明,病原菌的耐药机制是影响患者感染治疗的关键,该管理工作在抗生素合理应用管理中的干预能够明确抗生素药物的起效情况,对于不同药物的使用机制以及药物之间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均有所影响,病原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能够提升病原菌的鉴定质量,明确药敏分析质量,从而选择最佳的药物类型,在实际管理中对联合用药以及多种感染等进行控制,影响药物的血流动力学和药物分布情况,以提升临床用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本次研究中,管理后医院感染、联合用药、多重耐药菌检出、高耐药性药物使用以及抗生素不合理用药的管理效果明显好于管理前,管理后医师对耐药机制、药物轮替制度、病原学诊断指导意义、耐药性药物及划分、药物动力学检测指导意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好于管理前(P<0.05)。可见,实施细菌耐药机制指导管理后抗生素合理用药质量有明显提升,医院内感染情况的发生率更低,多重耐药菌使用的合理性更高,且医师对药物使用相关健康知识均知晓率更高,能够有效提升抗生素药物的使用质量和安全性,降低治疗中各类不良情况的发生,降低药物治疗中不安全情况的发生,促进临床治疗安全性的提升。
综上所述,抗生素合理用药管理中细菌耐药机制指导的应用对于医院整体感染质量管理的提升作用显著,且能够提升医师对抗生物药物使用相关要求的掌握程度,有助于保证抗生素治疗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