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文娟 王翔宇 杜嘉琪 刘君瑜 赵 彬 侯如霞
牙周病是指由多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1],己被世界卫生组织(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归为三大主要的口腔疾病之一[2]。牙周病包括牙龈炎症和牙周组织的破坏性炎症。据WHO报道[3],全球约有30%~60%的成人患牙周炎,老年人为高发人群。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4]报告,我国65~74岁成人中,牙周健康率仅为9.3%,而牙龈出血率与牙石检出率分别高达82.6%与90.3%。牙周炎作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5,6],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全球牙周病疾病负担增长,将可能成为个人和医疗保健系统的主要社会经济负担之一[7]。
为进一步了解山西省老年人的牙周状况,监测老年人牙周病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参照全国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4],于2018~2019年对山西省65~74岁成年人进行口腔牙周健康状况调查,以期为开展老年人口腔保健工作与制定口腔医疗政策提供依据。
调查对象: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山西省5地市10县(区)65~74岁城乡常住人口(在当地居住达6个月以上),所有受试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伦理审查经山西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通过(2018013)。
抽样方法为多阶段等容量随机抽样。本调查的实施依托于“山西省第一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此为山西省首次独立的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由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和山西省教育厅主办、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承办,此调查启动于2018年10月,2019年6月完成现场调查),在山西省疾控中心和县(区)疾控中心的协助下完成了抽样工作。
本调查的调查内容包括受检者的基本信息、问卷调查、口腔检查与体格检查。基本信息主要采集受检者的性别、年龄、居住地与受教育程度等社会人口学资料。
口腔检查的检查内容为牙石、牙龈出血、牙周袋、附着丧失、无牙颌及存留牙状况,口腔检查的检查方法参照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五版)[8],主要包括改良CPI检查和附着丧失检查,在人工光源下使用CPI探针进行探查,从18开始,沿顺时针方向依次探查每颗牙,至48结束。探查牙石、牙龈出血、牙周袋及附着丧失时探针平行于牙体长轴,探针球部顶端顺应牙根表面轮廓作小幅度短距离上下提拉移动,以探查到的最重情况记录该牙的牙周情况。采用附着丧失和牙周袋的深度诊断牙周炎[1],排除第三磨牙,2颗及2颗以上非相邻牙检测到邻面CAL或2颗及2颗以上牙齿颊侧或舌侧的CAL>3mm且牙周袋≥3mm即被诊断为牙周炎。牙周健康率指全口无牙龈出血、无牙周袋以及无附着丧失或附着丧失不超过3mm的人数占受检人数的百分比。
体格检查包括受试者的血压、身高与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身高体重测量方法参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成年人部分》[9]:在检查人员的指导下,受检者脱去鞋子,站于杠杆式体重秤上,身体直立,足跟并拢,上肢自然下垂,双眼平视前方,检查人员待读数稳定后读取身高体重数。血压的测量方法参考《中国血压测量指南》[10],每人测3次血压取平均值。
本调查经过反复论证和预调查后正式确定调查方案以保方案科学可行;检查人员接受统一理论和操作培训且均通过标准一致性检测(kappa>0.6);器材统一配备,避免因器材不一致造成的误差;每日保证5%的复查率,及时审核数据,避免数据遗失。
数据采用现场直接电子录入,检查员确认核对无误后每日将数据上传云端,现场调查结束后进行数据清洗、整理并建立数据库。数据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26.0,分类变量的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本调查应调查900名,实际调查900名,经数据清洗后有效数据898名(99.8%)。调查人群中城乡与男女比例均为1:1,小学及初中以下人口,初中以上人口分别为521名(58.0%)与377名(42.0%)。
各人群牙周指标检出状况:在山西省65~74岁老年人中,牙周健康率为7.57%,乡村(10.9%)高于城市(4.23%),小学及以下学历(9.98%)高于初中及以上学历(4.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牙石检出率为91.1%,人均牙石检出牙数为15.21;牙龈出血检出率为83.2%,牙龈出血人均检出牙数为12.27;牙石、牙龈出血状况在城乡、性别与受教育程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袋(PD≥4mm)检出率为57.4%,牙周袋人均检出牙数为3.78,牙周袋检出率在受教育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小学及以下学历(61.0%)高于初中及以上学历(52.3%)。附着丧失检出率为76.4%,男性(80.6%)明显高于女性(72.2%),小学及以下学历(79.1%)高于初中及以上学历(7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着丧失人均检出牙数6.21,男性(8.94)高于女性(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
表1 山西省65~74岁老年人牙石、牙龈出血状况、牙周袋、牙周附着丧失检出状况
此外,山西省65~74岁老年人平均存留牙数为21.78,颗,城市(22.82颗)高于乡村(20.89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分别为21.80颗与21.78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山西省65~74岁年龄组无牙颌率为5.07%,乡村(6.68%)高于城市(2.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分别为6.06%与3.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各牙位牙齿牙龈出血、牙石状况、牙周袋、牙周附着丧失检出状况:在山西省65~74岁老年人中,各牙位牙齿的牙石、牙龈出血检出率为50%~80%,主要发生在下颌的前牙区与上下颌的第一、第二磨牙区。各牙位牙齿的牙周袋检出率为10%~30%,主要发生在上下颌的第一、第二磨牙区。各牙位牙齿的附着丧失检出率为20%~40%,主要发生在下颌的前牙区、上颌第一磨牙区与上颌第一、第二磨牙区。
各人群的牙周炎患病情况:在山西省65~74岁老年人中,牙周炎患病率为69.8%,其在不同性别(P=0.001)、不同受教育程度(P=0.003)、是否为高血压(P=0.009)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男性的牙周炎患病率(75.7%)高于女性(63.9%),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的患病率(73.7%)高于初中及以上学历(64.5%),高血压人群牙周炎患病率(72.8%)高于未患高血压的人群(64.5%)。牙周炎患病率在城乡、各体格(BMI)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2)。
表2 不同社会人口特征、体格、血压间牙周炎患病情况
表3 展示了部分问卷调查的结果,调查显示:口腔健康认知较好的人群牙周炎患病率(65.5%)低于口腔健康认知较差的人群(76.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天刷牙超过2次的牙周炎患病率(64.2%)低于每天只刷一次(69.4%)与不是每天都刷牙的人(82.1%),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次刷牙≥3分钟的人群(71.2%)牙周炎患病率明显低于刷牙时间<3分钟的人群(61.3%),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虽然一年内看过牙人群牙周炎患病率(61.6%)明显低于一年前看牙(70.8%)与从没有看过牙的人群(72.5%),但其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吸烟行为的人群,牙周炎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吸烟的人群牙周炎患病率(65.1%)低于吸烟(79.8%)和已戒烟人群(75.3%)。而对于不同饮酒行为的人群,牙周炎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不同口腔健康认知与行为间的牙周炎患病情况
根据2015年进行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4],全国65~74岁老年人中,牙周健康率为9.3%,牙石、牙龈出血、牙周袋、附着丧失检出率分别为90.3%、82.6%、64.6%、74.2%,人均存留牙数为22.50颗,无牙颌率为4.5%;由此说明,山西省65~74岁老年人的牙周健康率、人均存留牙数低于全国水平;牙石、牙龈出血、附着丧失、无牙颌率的检出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仅牙周袋的检出率略低于全国水平。
不同牙位牙齿的牙周健康状况不同,根据本调查结果显示,牙石、牙龈出血与附着丧失主要集中在下颌的前牙区与上下颌的第一、第二磨牙区,这与不同牙位的牙齿解剖形态与唾液环境不同等原因相关,如磨牙根分叉、根面凹陷、颈部釉珠釉突等解剖结构的存在、可导致牙周致病菌易于聚集,从而易患牙周疾病[11]。下颌下腺开口处接近下颌切牙区舌侧,含有矿物质的唾液聚集与此,易产生结石[12]。
山西省老年人的牙周情况在不同受教育程度、性别之间有差异,表现为小学及以下学历牙周袋检出率、附着丧失检出率、与牙周炎患病率高于初中及以上学历,男性附着丧失检出率与牙周炎患病率高于女性,由此可见,老年人的牙周情况与受教育程度、性别有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13,14]。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可能口腔保健意识较强,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和积极的就医行为,使得牙周保健措施易于有效实施[15~17]。
在山西省老年人中,高血压为牙周炎的风险因素,高血压人群的牙周炎患病率高于未患高血压的人群。国内外均有研究表明,高血压与炎性细胞因子有密切关系[18~20]。此外,高血压可引发一系列系统性疾病,其中如代谢综合征等疾病[21,22]是牙周炎的风险因素。另有研究表明[23],部分降压药如钙通道阻滞剂类降压药局部刺激牙周组织,可使原患有牙周疾病的患者牙龈异常增生,牙龈肥大将影响口腔清洁与口腔保健措施的实施[24,25],从而加重牙周炎症。由以上分析可知,为改善山西省老年人的牙周健康状况,需提高山西省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意识,大力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对于高血压人群,应积极控制血压水平,合理规范用药,保持口腔清洁,积极维护牙周健康。
本调查发现口腔健康认知较好的人群牙周炎患病率(65.5%)低于口腔健康认知较差的人群(76.8%),每天刷牙超过2次的人群牙周炎患病率(64.2%)低于每天只刷一次(69.4%)与不是每天都刷牙的人群(82.1%),每次刷牙≥3分钟的人群(71.2%)牙周炎患病率明显低于刷牙时间<3分钟的人群(61.3%)。良好的口腔健康知识水平和积极的口腔健康态度是形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的必要因素,口腔健康意识淡薄会增加其易感因素,从而增加牙周疾病的发病风险[26]。
吸烟目前被认为是牙周炎诱导因素之一,是评估个体牙周炎危险因素的重要指标。大量研究[27,28]证实了吸烟对牙周的危害,吸烟不仅会增加牙周致病菌产生牙周损伤,导致牙周炎患病率高,还会降低牙周组织代谢和修复能力,从而影响牙周炎的治疗。本研究显示,不吸烟的人群牙周炎患病率(65.1%)低于吸烟(79.8%)和已戒烟人群(75.3%)。因此在牙周炎的预防与治疗中,戒烟宣教与口腔健康宣教同样重要。此外,有研究报道[29,30],BMI与饮酒皆为增加牙周炎患病风险的危险因素,但本研究结果显示,BMI、饮酒与牙周炎未有明显相关性,BMI、饮酒与牙周炎的关系仍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