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汝峰
(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211)
先兆流产在临床中比较多见,好发于孕周<12周的妊娠人群中,可导致患者下腹部疼痛不适、阴道流血、腰酸[1]。先兆流产的发生原因较多,与情绪波动幅度过大、内分泌时常、黄体功能障碍、染色体异常有关。80%流产患者均为孕早期,若是流产次数过多,便有可能会形成习惯性流产,严重伤害着患者身心健康[2]。现阶段,临床治疗先兆流产多采用黄体酮,但是单一用药疗效欠佳。祖国医学将先兆流产归为“胎动不安、胎漏”范畴,认为先兆流产的发生是因为气虚、肾虚所致,故而多主张固肾、补气治疗[3]。鉴于此,本研究以150例先兆流产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特此在黄体酮治疗的同时加用了固肾安胎丸,以供临床参考。
本研究观察对象为150例先兆流产患者,纳入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通过单位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入组标准:先兆流产诊断标准符合《妇产科学》《中医妇科学》;停经3个月;尿检阳性;超声观察到宫腔内有孕囊,宫颈口通过盆腔检查显示未开且未排出妊娠组织物;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子宫肌瘤;异位妊娠;功能性子宫出血;心肝肾障碍,脑血管疾病;内分泌失衡或严重紊乱;染色体异常。根据双盲随机对照原则,予以分组探讨,其中一组名为常规组;另一组名为研究组。每个小组分别75例。研究组年龄22~36岁,均龄(29.7±5.5)岁;妊娠时间7~10周,平均(8.3±1.3)周。常规组年龄21~36岁,均龄(29.9±5.8)岁;妊娠时间8~12周,平均(8.6±1.1)周。各组基础资料经临床统计学检验,结果P>0.05。
给予常规组75例患者黄体酮治疗,即:口服黄体酮胶丸,100mg/次,2次/d。坚持用药2周。用药过程中禁止夫妻同房,嘱咐患者卧床静养。而研究75例患者口服黄体酮的同时口服固肾安胎丸,即:1包/次,3次/d。坚持用药2周。
(1)临床治疗效果评价:临床症状完全消退,超声提示孕囊增大,原始心管搏动,可见胚芽,孕酮、β-HCG较治疗前提高,视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超声提示原始心管搏动,有胚芽,孕酮、β-HCG较治疗前有所提高,视为有效;临床症状无变化,超声未观察到胚芽,无原始心管搏动,孕酮、β-HCG较治疗前下降,视为无效。总体疗效=显效+有效。(2)评价患者阴道流血、腹部疼痛、腰酸膝软等症状严重程度,其中无症状为0分、症状轻微为2分、症状中度为4分、症状严重为6分。(3)用药前后对每位患者孕酮、β-HCG水平进行检测。
表1 研究组与常规组总体疗效对比
表2 研究组与常规组用药前后症状积分对比分)
表3 研究组与常规组用药前后孕酮、β-HCG水平对比
先兆流产若是治疗不及时,将会进展成为习惯性流产。黄体酮是既往临床治疗先兆流产的常用药,可促使子宫平滑肌减低兴奋性,为胚胎发育提供有利条件,虽然疗效尚可,但是大量口服黄体酮有可能会引起胎儿发育畸形,而小剂量黄体酮又难以获得满意的保胎效果[4]。基于此,积极探索一种更加高效安全的保胎方法显得很有必要。
中医认为先兆流产属于“胎动不安”“胎漏”范畴,是因为气虚、血瘀、肾虚所致,与人体肾脏、肝脏以及脾脏有关[5]。作为先天之本的肾脏,主生殖,一旦肾虚,将会损伤冲任,无法为宫内胎儿提供充足血氧,难以稳固胎元,最终导致胎漏[6]。先兆流产的主要病机为肾阴虚,所以中医治疗先兆流产多主张养血安泰、补肾固冲。故而本研究特此在口服黄体酮的同时加用了固肾安胎丸,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症状积分低于常规组(P<0.05)。表明固肾安胎丸与黄体酮联合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可显著提高患者保胎效果,减轻其临床症状。由桑寄生、白术、何首乌、黄芩、菟丝子、肉苁蓉、白芍以及续断组成的固肾安胎丸,具有固肾、补肾、安胎、滋阴之功效。其中白术益气、健脾;黄芩与白术安胎;桑寄生补肾、补肝、安胎、养血;白芍与何首乌滋阴补肾;续断补肝益肾,还可以调节患者全身血脉;菟丝子补而不滞,可发挥固精、补肾、安胎作用;肉苁蓉可以补精血,还可以补肝肾[7]。诸药合用,能够实现养胎、保胎、固胎、安胎目的。
β-HCG属于一种激素,由人体细胞和胚胎滋养层分泌获得,其作用类似于黄体生成素,可减轻人体黄体功能障碍,维持胚胎良好发育[8]。本研究对照分析,研究组孕酮水平、β-HCG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表明固肾安胎丸与黄体酮联合治疗方案对先兆流产患者而言获益更大,可显著改善患者黄体功能,促使其胚胎良好发育。
总而言之,先兆流产患者口服黄体酮的同时加服固肾安胎丸,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减轻其临床症状,而且还可以促使患者孕酮及β-HCG水平升高,这对于先兆流产患者保胎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值得引起临床重视并大范围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