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更新理念下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改造设计

2021-08-09 03:52李泽成朱文静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0期

李泽成 朱文静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了满足更好的城市发展需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的更新与改造被提上日程。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改造的方法主要是大规模拆迁和重建。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旧城区更新更注重其历史特征及重建成本。在建设中由于一些旧社区公共空间已经建造了较长时间,其室内外空间环境很难满足居民的需求,用旧公共空间的有机微更新的概念来指导整体社区改造设计,对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维护社区公共空间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这也是提高城市幸福指数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微改造;旧社区环境改造;有机更新;老旧社区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0-175-03

【本文著录格式】李泽成,朱文静.微更新理念下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改造设计—以北京东城区北新桥街道民安小区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05(10):175-177.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20世纪末建立的社区的共同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与传统的大规模拆迁和大规模建设转换模型相比,在尊重旧城区的历史特征并节省重建成本的意义上解释微更新的含义。笔者将提出措施和管理,并全面实施微更新改造设计。

旧社区在基本环境空间和设施方面仍以居民和周围环境的形式存在,无法与城市的建设和谐统一,因老旧社区的严重破坏以及保护维修的缺失,无法与城市化进程同步,种种不和谐的现象伴随住户的新需求不断暴露的淋漓尽致。所以对老旧社区进行宜居的微理念景观环境空间改造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城市风貌,同时也可以为老旧社区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可以让老旧社区更好的和城市发展相融合。近年来,我国也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旧社区空间已从“增量扩展”更改为“库存增加”。旧社区的更新更加关注零星空间和小微空间的质量改善,公众参与和全社会参与的规划方法以及城市社区的空间优化与改造。因此,旧社区的改造在城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现状

国内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都市环境的重力。面对人们生活需求的迅速增长,城市转型定不能拖延。旧城区的都市功能设施相对落伍,人口众多,构建物紧紧簇拥,人车流线规划严重缺陷。除了在城市的居住场所改造,人口活动相对巨大,因此它要承当更大的都市职能,这加重了都市空间的担子。目前,我国正条理性地进行都市创新事务。同时,它正在逐步加紧改造旧城的努力。旧居民区的创新是旧城改建的关键构成部件,是都市创新系统下的分支。

从考察方案剖析,要点汇集在以下几个方向:

①空间生命力重塑研究。郝锡立,高颖等通过生命力的概念,以20世纪90年代老社区生命力不足的现象为出发点,以大连典型地区为切入点,研究与讨论如何改善旧社区环境。

②老年人的改造需求研究。姜文新以漳州古城为例,研究了古城的空间状况和老年人的需求,总结了古城步行街的不平整,简化了公共空间。

③可持续发展研究。蔡允安,杨晓洁和李东玲提出了许多微观改革措施,以促进人类住区环境的转变,并建立有机的和更新的制度转型。旧社区实现增强功能,继承环境和恢复活力的方式;贾梦媛借鉴新加坡在社区更新方面的经验,并通过建立多层系统和长期管理机制提出了可持续的更新概念。

④有机更新研究。著名建造师吴亮教授(1994)综合目前进步的趋势,第一次提了“都市有机创新”的概念,强调也有这种联系两者之间,从城市到建筑物的各种生物。扎根于都市思想,把住区创新目的放入周围地区的整个发展当中,社区的主体为生活大街和蔬菜市场是必要的催化剂。成立了多党创新计划,带动了社区的资本和权力,并摸索了都市社区创新的方法。

依据上面所讲,当前我国科研人员认为,根据将来都市住区进步来说,住区的传统形式比新社区的形式更占上风。因为传统住区,不仅拥有合适的室外环境空间范围和亲和度,又加大了人与人的沟通,让住民更喜欢参加室外娱乐项目。然而,当前我国针对旧住区有机更新规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保护与传承及旧工业用地的改建。旧社区室外空间改建的概念研究一直很微弱。

(二)国外现状

事实上,伴随都市的进程,从住户栖息的第一天起,“都市创新”就正式开动了。在中世纪早期,这座城市以粘土小屋和木制建筑为主导,但是由于这些材料的耐火性差,有必要继续进行房屋建设活动,因此石材建筑逐渐发展,城市道路开始移动迈向电网发展,带动了城市的新建设潮流。

住民的平时生活和住户社区的室外空间关联紧密。因此,在改造中,人们加倍关注以住户为本的理念,让人们得到更多的满足感。将小社区用作装修和设计的对象将显示出明显的优势。改造人员能够更好的执掌计划规模并中意更多节点。进行后续的装修项目。同时,许多研究结果已经说明了创建城市室外空间的方法。宜居,设备齐全和安全的生活环境;简·雅各布斯的《美国都市的死亡与生活》以住户的规模为出发点,从许多方面,深入讨论了由不同个体组成的城市生活空间的多样性。在各国构造师联接会举行的第14届各国会议上,《华沙宣言》得到全票赞同。

这个概念已开始得到认可。在旧城改建进程中,务必重视人文计划思路,贯彻以住户为本,完全的考虑自然的连续性,空间质量和多种元素融合。

日本建造规划师浅野佳乃在《室外空间规划》一书中搜集了各国老旧社区空间理念的结果,并在根本上得到了部分新的研究结果。 美国设计师克莱尔·库珀·马库斯《人类的地方:都市开放环境规划指南》重申了人类在环境规划中的重点性,并塑造环境设计。

根据上面所讲,海外在都市创新进步过程每个节点的差异理念为目前的都市创新事务的深刻摸索奠定了的根基,并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海外所推建的都市创新规划引起人们的重视,并认知到在都市创新进程中,可能留存大量与都市成长速度有关并对都市产生不利方面。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都市的进步不只是源自于经济的进步水准,还源自于都市的住民社区空间环境。将文献评论与现场研究相结合,总结实践经验,为当前北京的旧社区探索并建立适当的微观重塑策略。通过认真的现场研究和项目回访,彻底分析了社区转型的合理性,发现了基本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策略来探索逐渐融合,公众参与和适应当前城市环境的灵活性。再生群落微改造法。

老旧社区的缺陷许多不符合现在发展的需求,如人车道路拥堵狭窄、线路分流不合理,造成交通的不便;绿化休闲空间不足,生活质量下降等,这些是旧城问题的关键。如何让老旧社區的居住环境进行更新改善,为居民带来身边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老旧社区焕发出新活力,在有机更新理念下指导整体空间环境设计,营造可持续发展、绿色、高效、环保的社区公共空间,提升居民生活的质量,以及满足居民美好的需要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论文研究目的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通过对场地进行充分踏勘并挖掘百姓身边现存的、有限的、可再利用的公共空间,提出对社区微改造的方案与措施,提升空间的利用率与实用性,又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相融合。(2)在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这一现实性问题的同时,应当综合、高效、集约、紧凑利用现状空间资源。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设计理念和设计表现中。注重公众参与,在设计过程不断征求居民意见,吸收居民好的、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一套功能完善、尺度合理、表现形式独特、能够实现百姓现实需求与其地域文化和可利用的现状空间资源共存的改造研究方案。

(二)研究意义

一般来说,旧社区的外部空间,都会存有基础设施缺乏或者破旧损坏、社区空间人车道路不足、住户在社区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针对老旧社区的公共空间改造设计,一方面能够提升住户的需求,满足住户美好的精神需要,另一方面在城市进程上更加符合不断进步的城市化要求。

1.提升生活质量

针对北京老旧城区公共生活空间普遍存在的现实难题和居民实际需求,将在功能分区、道路流线、基础设施,以及绿化覆盖率各个方面去调整,有机的更新,为当地居民带来身边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老旧社区焕发出新活力。

2.建立和谐社区

在社区微更新的过程中,“多方合作、公众参与”是重要途经,尊重居民的感情寄托,提升居民参与感。旧小区改造综合整治的意义,除了改善、维护社区秩序,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还有去解决各个方面的问题,处理矛盾,打造和谐的人与自然的生活空间。

3.美丽的城市形象

大量的改造老旧社区,旧社区内的环境愈来愈好、社区服务、设施功能发展优越的新住宅社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给住户心灵上和实际生活中的满足,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窗口。相比之下,那些老旧小区就黯然失色。所以老旧小区改建的工程建设要被重视。老旧小区不论是安全性还是功能性都已不再完整,因为年代久远的原因,这些旧设备旧公共设施给居民带来的安全隐患已是越来越大。一批批老旧小区的改造将会被大家重视起来。

四、东城区老旧社区公共空间问题现状

东城区北新桥街道民安小区内公共空间坐标位置:

地块位于东城区北新桥街道,民安小区26号楼围合而成的公共空间,民安小区内26号楼是回迁安置房,小区内部空间由住宅建筑东西南三面围合而成,北侧是北新桥派出所南墙。小区北邻南馆公园及俄罗斯大使馆。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车辆停放方面,由于整体面积狭小,导致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严重缺失;道路交通方面,本就面积空间狭小,又未进行合理人行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的规划设计,导致道路流线混乱不堪,严重影响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社区环境方面,公共空间功能用地面积小,大量的私自圈门前地、生活垃圾、建筑废料随处可见,社区内景观缺失,毫无特色可言,植被东倒西歪,种植点毫无考究,只是达到了有植被而忽视了其他任何方面的考量,给居民强烈的紧张感与压迫感,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居民的邻里社交等;文化素养方面,小区内处处都是残败破旧的景象与所处的地段十分不符,文化底蕴更加匮乏,社区公共空间周边附近文化内涵丰富且各具特色,有俄罗斯大使馆、通教寺、南馆公园、东直门古楼,但社区空间内部未能将众多精彩的文化做一个吸取内化的过程,导致社区内外严重脱节。

五、东城区旧社区公共空间改造方案

运行设计中的点、线、面的营造理念与如今多功能交互技术相结合,将长期无人修缮的旧社区公共社区空间进行创新重塑设计,满足住户多方面的诉求。从三个层次出发考究,首先是旧社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其次是旧社区的道路交通问题;再次是旧社区的闲娱空间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改造。在植被绿化方面,由于地块植被绿化本就缺失,根据范围重新科学规划植被绿化种植点可行,对植被进行合理配置考究,从周边提取特色主题文化元素内化为社区中特色的景观节点。在垃圾处理方面,增设垃圾投放区,进行垃圾分类,固定每天清理生活垃圾,进行规章制度的约束,从而保证社区空间的干净舒适,优美可观。

道路交通问题改造。在道路方面,由于地块全是拆建地表显露,采取沥青路的浇筑,保证地块道路的平整美观。在交通方面,进行科学的人车分流,为社区的畅通提供保障。在车辆方面,由于地块面积并不是特别富裕,所有需要考虑多功能的升降汽车位,自行车、电动车位,设置太阳能与供电双模式的充电桩的设计,保证车辆存贮的同时对续航也进行了考究。

闲娱空间问题改造。从周边通教寺的平面游览图中提取灵感来源,将游览路线进行提取,应用于旧社区闲娱场地内,形成一条高低错落的特色景观,高可遮光挡雨,进行室内运动,娱乐;低可休憩乘凉,进行室外运动,娱乐,这条特色景观带也起到了闲娱空间功能区分割的作用,既美观大方,又达到实用效益,可谓点睛之处。

东城区旧社区的考究,让破旧的社区成为最引人前往的绿洲。

六、结论

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是属于更新优化升级改造的文化,随着优质社区的发展,可持续、多元化、绿色发展的观念成为人们的共识,城市旧社区规划设计界对提升旧城市社区空间环境的关注也更加密切,人们都意识到这些老旧社区的重新规划和改造可给人们带来各种利益。

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北京东城区周边历史文化为根基,同时结合各种人群需求规划出合理的功能空间,通过设计满足不同人群的精神需求,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原有周边历史文化因素,从中提取元素,运用到改造设计中。希望以后更多的旧社区公共空间改造优化被重视起来,使得每一个社区都能够真正的为居住的人提供舒适安心的环境,让人们享受高效、便捷、绿色、可持续的生活,提升每一个社区人民的幸福度。

參考文献:

[1]纪鹏,郭昊,姜金剑,张佳欣,张涛.城镇老旧社区点对点景观改造策略探析[J].现代园艺,2021(2):88-89.

[2]陈宝燕.老旧小区改造研究——以福州台江某小区为例[J].福建建筑,2020(8):10-13.

[3]梁爽.老旧社区街道景观微更新实践[J].江西建材,2020(5):70-71.

[4]夏大为,林煜芸,陈奕安,陈韬宇,黎海虹,娄驷渭.空巢化背景下的城市老旧社区更新模式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05):87-93.

[5]梅继元.“微更新”视角下的社区公共空间设计分析[J].城市建筑,2020(5):42-43.

[6]王浩玥.城市更新视角下社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20:46-48.

[7]宫苪.“微更新”视角下的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11-18+35-39.

[8]曹磊,罗俊杰,赵迪.参与式设计在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景观改造中的应用——以天津市迎水里社区参与式景观改造为例[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28-233.

[9]周鸿珊,李熙璟.旧城区社区改造中公共空间景观环境的优化设计——以湖南省长沙县星沙街道龙潭社区为例[J].湖南包装,2019(1):102-105+145.

[10]吴穹.城市有机更新理论下的老旧社区户外空间改造设计研究[D].四川:重庆大学,2018:9-16+28-40.

[11]于海漪,袁晓宇,刘畅.北京八角社区“安心+安全”改造研究(三):老旧住宅改造研究[J].华中建筑,2012(10):77-80.

作者简介:李泽成(1997-),男,河北石家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朱文静(1996-),女,甘肃平凉,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