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民生新闻面临的挑战和创新路径

2021-08-09 02:53张秀梅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挑战创新

张秀梅

【摘要】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受众大幅度减少,关注度日趋下降的情况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陷入瓶颈。本文首先分析了在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诸多挑战,并以此为出发点,探索民生新闻发展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融媒体背景;电视民生新闻;挑战;创新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0..056

从2010年开始,微博迅猛发展,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织围脖”成为一种全民时尚。微信公众号紧随其后,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社会热点,打造一篇又一篇十万加甚至百万加流量的文章。而近两年,短视频平台的锋芒无人能敌,随手一拍便可获得点击量无数。朝气蓬勃的新媒体形式与传统媒体共同存在,协同发展,融媒体时代到来。融媒体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载体的共性与个性,在人力、物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整合,以达到最优的传播效果。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通过创新发展路径,才能乘融媒体时代的东风,取得新的成绩。

1. 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挑战

民生新闻,顾名思义,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都是与其相关的内容。因为与生活各个方面密切相关,贴近性强,因此,民生新闻受众范围颇广,多年来一直是自带热度与光环。但是,在融媒体背景下,受到新媒体冲击的电视民生新闻却面临着多项挑战。

第一,受众数量减少,关注度下降。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报道相较于纸媒有着天然的优势,这一优势也使其聚拢了一票忠实的观众。融媒体时代,受众选择性更多,更快更吸引人眼球的新媒体,迅速的聚集起超强的人气和关注度。受众被多方抢夺,电视民生新闻热度不复当年,收视率和创收也相应的下降,竞争力下降,并形成恶性循环。

第二,报道内容局限性大,同质化竞争严重。在同一地区,电视民生新闻的市场份额是基本固定的。多年前,因为电视民生新闻火爆,同一地区会出现多档节目。而多档栏目共存,却因定位不准确、缺乏节目特色,而出现同质化竞争的情况。如,选题重合度高、节目内容雷同等。这样长期以来,不仅形成了恶性竞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使得受众产生审美疲劳。

第三,生产的高质量内容,被新媒体抢走红利。多年来,电视民生新闻积累了扎实的实践经验,具有成熟的操作流程,经常制作出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的节目内容。这些内容仅在电视媒体上播出时,反响平平。但是,当被短视频平台和地方公众号转载以后,往往会形成二轮的“轰动效应”。但是,这些“轰动效应”,大多时候是给短视频平台和地方公众号做了嫁衣,既为他们提高了影响力,也获得了关注度。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本身没有从中获取一丝红利。

第四,缺乏有代表性的“符号”输出,缺少有名气的记者。与“网红”不断的更新迭代相对比,电视民生新闻打造的“红记者”却不复当年。通俗一点说,就是电视民生新闻缺少出圈的记者。例如,曾经河北老乡们最熟悉的苏老三,市民朋友们有事都会想起的小强、小吴等。近两年,很难听到新的叫得响名号的记者。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受众喜好必定会改变,而缺少新鲜的、吸引人的、有影响力的记者,也会造成受众的流失。并且,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和记者之间,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关系。记者不出名,栏目也难打响。从“符号”打造的不成功,也能反映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式微。

2. 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路径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电视民生新闻疲态毕显。同质化竞争资源浪费,名记者青黄不接。想要走出这样的困局,必须创新发展路径。民生新闻是时代的产物,是以党和政府倡导构建和谐社会为导向。因此,民生新闻应该以贴近生活、贴近受众、贴近实际为原则,注重上通下达,传递政策福利,着眼生活化解矛盾。同样,电视民生新闻也不例外。要想做好做强,必须多方面发力。首先要变冲击为工具,利用新媒体辅助自身发展。其次,打铁还需自身硬,要突出自身特色,打造品牌推出名记者。第三,重视我们的衣食父母——受众,用贴近性、服务性和实惠性,拉近关系,增强粘度。只有在打造过硬的实力,提升自身品质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拓展报道领域,关注民生讲好故事,电视民生新闻才能健康的发展。

第一,利用新媒体的平台,补齐短板凸显优势。融媒体背景下,若想不被淘汰进而取得长足的发展,传统媒体必须取新媒体之长。著名媒体人刘长乐先生曾经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比喻为乘法,而非简单的加减法,他说:“新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补充和完善,两者就像是一个人的两只肩膀,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结合好了就能形成完整的、有机的架构,共同发展、实现共赢”。作为传统的电视民生新闻,在发展中也必须借助、利用新媒体的工具,实现融合发展。那电视民生新闻又该如何取新媒体之长呢?首先,开通专门的微博公众号、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公众号,借平台之力,形成联动的宣传效果。抽出专门的人员,负责公众号的各项事宜,对重点报道做全方位的宣传。这样做一举两得,既可以对节目内容做辐射性的传播,又可以增加受众的参与度。其次,做好版权保护工作,加强与各平台以及各地方的公众号合作,达到共赢引流的效果。例如,河北广播电视台农民频道《非常关注》栏目,曾经关注过邯郸一对“棉被夫妻”的故事。他们通过直播的方式,为自家手工制作的棉被打响了名气,不仅实现了个人致富,也帶动了附近村庄的妇女们手工加工棉被,增加了收入。这一故事在“西瓜视频”发布后,瞬间达到了上百万的点击量。这一成绩远远超过了,栏目公众号获得的点击量。因此,必须加强与各视频平台以及地方公众号的合作,共同深度探讨转载事宜,以达到引流的目的,进而分享到流量红利。

第二,突出民生新闻特色,注重打造自身品牌。打造品牌应该在三点内容上下足功夫,找准定位、打造出圈记者。首先,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准定位,这包括栏目整体大方向的定位,也包括具体内容的定位。从大方向来讲,电视民生新闻主要面对的是城市市民还是农村老乡,因为二者具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必须要有准确的考量。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其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从具体操作而言,应该做到重点突出特色。对于短平快的小消息,抓住新闻的本质,突出一个快字,第一时间报道,第一现场解读。重点放在突出报道的权威性,即对于大政方针政策,推出权威解读版块,对大政小策精细解读。电视民生新闻面对的受众,大多都有对知识对政策的渴求,但是由于理解力和接受层次不一,对传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解读方针政策时,一定要将方针政策融入到生活中讲,用受众听得懂的生活语言。例如,当新农合医保政策发生变化时,就可以邀请专家进行连续的政策解读。让受众更了解政策,为生活提供切实的便利。这样也容易引导受众形成收视习惯,增加收视率和受众粘性。在这个基础上,树立“大民生”的理念。从民生的角度上,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对百姓生活的种种影响。其次,针对自身特色,打造受欢迎的新面孔即新的出镜记者。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审美的变化,受众的喜好也不断发生变化。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也需要根据受众喜好的变化,量身打造新的出镜记者。这样做不仅可以稳固日常受众,也是吸引新受众的一个好的办法。例如,《非常关注》栏目中大海小丁,帮助老乡售卖农产品的版块。记者大海小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奔走,建立老乡、商超、公益团体、市民四者之间的联系,让老乡实现快速售卖,让市民买到更实惠的农产品,同时也使商超公益团体提高了知名度,慢慢树立起记者的公信力。大海小丁两位记者,个人形象鲜明,如果能进行全方位的打造,效果将更加明显。比如直接与农民频道微商城联合,实现“从地头到家”的直接带货。而融媒体时代下,记者更要与时俱进,除了做好电视上的出镜采编任务外,还可以通过多渠道增加曝光率。比如开通直播号,在记者进行日常采访工作之余进行直播,直播采访过程中的见闻,以及节目制作过程中背后的故事。这样的直播形式新鲜有趣,是观众了解记者工作的窗口,同时也是对节目内容的一种预告,提醒观众定时观看节目。记者还可以利用直播的机会与观众互动,一举多得。

第三,搭建互动平台,满足受众需要,用贴近性、服务性、实惠性,拉近与受众的关系。根据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之所以选择媒体是为了满足其自身的某种需要。当下短视频平台一骑绝尘,就是因为它迎合了年轻人多渠道获取信息的需求,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获取海量信息。同样的,电视民生新闻也可以具体分析当下受众的需求,根据受众当下的需求搭建新的平台。首先,收看电视民生新闻,受众一定有信息方面的需求。可以设置一个“你问我跑腿”的版块,收集观众们有事不知道怎么办不知道去哪里办的问题,进而咨询相关部门,详细答复观众对其进行指导,帮助其理顺办事环节。这样可以改变以往单纯靠记者出面帮忙办事的局面,也可以提高观众办事的能力,促进化解更多的矛盾,突出电视民生新闻的服务性。再者,好奇心理也是受众选择媒介的原因。可以设置一个体验环节,每个月选取一名热心观众体验记者工作。比如,让久居城市的市民,来到乡间体验“粒粒皆辛苦”的辛劳,帮助推荐农产品,实践电视民生新闻的贴近性。再次,切实的拿到福利,享受到实惠是所有受众的喜闻乐见的。电视新闻节目,也可以设置团购环节、抽奖环节,让观众感受到触手可及的福利,可以提高参与度和积极性。比如,团购蔬菜水果进社区活动,先与田间地头的老乡达成合作意向,之后每周选择一个社区,将蔬菜水果以双方满意的价格成交。有了平台基础,贴近性、服务性、优惠性三大特点可以紧紧的吸引观众。

融媒体时代,虽然对电视民生新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同时也展现出从未出现的发展机遇。电视民生新闻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便利,结合自身的优势,挖掘潜力走创新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俞磊,《论融媒体时代电视时政新闻的创新路径》,记者摇篮,[J]2019年01期

[2]陆莉莎,《融媒體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创新之我见》,电视指南,[J]2017年11期

[3]吴闻哲,《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做强电视民生新闻》,视听纵横,[J]2017年03期

猜你喜欢
电视民生新闻挑战创新
少数民族地区电视民生类新闻采访策略分析
媒介融合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问题与发展前景
从“杂货铺”到“精品店”:电视民生新闻的定位探析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