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艺术的法则》这一本书不单像是平常阅读的资料书或者小说一样翻开书本阅读即可获得想要的知识和故事情节,在阅读《艺术的法则》前,必定要先了解书的作者:皮埃尔·布尔迪厄的思想来源和其分析时所涉及的核心概念,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书本的内容并体会其方法的独特性。《艺术的法则》一书是布尔迪厄将自己独特的社会实践理论:“场域”“资本”“习性”三个核心概念引入文学场域并把社会理论与经验研究相结合对文艺场的整个社会结构的深刻分析,布尔迪厄的《艺术的法则》一书打破了文学艺术难以用科学的理论来分析的传统观念,这对文艺界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因素。本文通过浅析布尔迪厄的思想根源并对布尔迪厄的核心概念工具的分析来理解“文学场”并浅谈对《艺术的法则》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布尔迪厄;文学场;场域;资本;习性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1-204-02
【本文著录格式】刘琰琰 .谈对《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和结构》心得[J].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1):204-205.
一、关于布尔迪厄及文学场的思想来源
(一)布尔迪厄的生平经历
皮埃尔?布尔迪厄虽然家境贫寒,但他刻苦钻研知识,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波城公立中学以及巴黎路易-勒-格朗高中。在1951年他进入了巴黎的高等师范学院。大学毕业后布尔迪厄在穆兰一所学校当过中学老师又在1958年担任了阿尔及尔大学文学系讲师,在担任讲师时他把阿尔及尔人作为考察对象,在这段时间完成了《阿尔及尔人》的写作,这本书从也奠定了布尔迪厄的重要地位。让布尔迪厄从哲学家到人类学家最后到社会学家的转变的机遇是他在60年代在阿尔及利亚服兵役的经历。在1981年后布尔迪厄学术进入新阶段,随后他的著作《学术人》《国家精英》先后出版。
布尔迪厄涉猎的领域广泛,他并不是严格按照学科界限来分化各个领域,而是擅长在各个领域中发现他们的联系并将其融合来分析。在这些领域中让布尔迪厄深有兴趣并以关注的是文学艺术和美术领域,并且布尔迪厄更是创新运用“场域”“资本”“习性”的核心概念来分析“文学场”。
(二)文学场的思想来源
布尔迪厄对于文学场的理论并不是他自己凭空创造的,文学场的理论是布尔迪厄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将前人思想进行批判审核和考察后组成的,而在诸多理论中让布尔迪厄从中受影响最大的有结构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的批判吸收、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以及古典认识论传统的影响这四点。他深受结构主义的影响并认识到在结构主义语言学中,能指和所指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非时固定的,随着不断深入研究,布尔迪厄发现结构主义中存在的弊端(将行动者化约为结构的承担者)并从乔姆斯基关于反对结构主义中吸取经验,认为实践具有积极、创作性的意向,在对结构主义的借鉴与思考和批判下使得布尔迪厄的理论视野更加广阔。[1]作为现象学的代表人物梅洛·庞蒂他的关于身体的认识理论对布尔迪厄的影响也很深,他也正是因为这种启发完成了关于“实践感”的建构。而布尔迪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表现为“资本”这一概念的来源。关于古典社会理论中的二元对立,布尔迪厄持批评态度,布尔迪厄认为在对待客观物质和社会的文化的结构与建构中的实践和团体个人经验都需要公平对待,单方面的客观轮或主观论都不足以对社会生活有正确的理解。
布尔迪厄独特的思想体系就在这众多前辈或同辈的不断学习、反思与批判中形成,而这种思想体系也为文学场理论打下基础,围绕布尔迪厄思想体系的中心是三个核心概念,他们分别是“场域”“资本”和“习性”,而《艺術的法则》正是通过举例文学作品来分析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二、简述《艺术的法则》并浅析三个核心概念
(一)简述《艺术的法则》
《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和结构》一书从福楼拜的著作《情感教育》入手将作品内部结构、社会空间结构和作者所在的社会空间结构这三层进行的深入分析。布尔迪厄还提出社会场域中的位置、关系的网状概念以及艺术家和“为艺术而艺术”的以福楼拜为代表的支持者和从属于经济政治的“社会艺术”的支持者之间的关系,并把“习性”“资本”“权利”运用其中借此叙述社会区隔的阶层化问题同时讨论了关于作品场生成和作品根源的问题。[2]
书的具体内容大致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布尔迪厄对场的状态分析,场的自主获得、场出现的关键阶段、场的双重结构和象征财产市场。第二章题目是作品的科学依据,这里讲到的是关于文化生产场的特征:一部分是趋于保守且占据统治位置的,另一部分是同权力分裂,颠覆经济的模式,回归艺术的纯粹这也是布尔迪厄提到的一种“输者为赢”的概念。最后一部分主要是对纯粹美学的历史生成、观点的社会形成和阅读理论为主的讨论并再次强调了艺术场的自主性、艺术作品的确立是漫长的集体历史产物和艺术品的价值是艺术场不断生产和再生产的结果的观点。
(二)关于“场域”“资本”“习性”的核心概念
首先是“场域”的问题,根据布尔迪厄的阐述,我们暂且可以这样理解场域:“指的就是那种相对的自主的空间,那种具有自身法则的小世界”,“都是一个力量之场,一个为保存或改变这种力量之场的较量之场”,“都是资本的特殊形式构成的地方”。[3]而“场域”的特征可以归为四点:关系性、自主性和斗争性以及同构性。关系性意为场域是由社会世界上各种独立于个人意识以及个人意志的客观关系来构成的网络或构型;自主性指的是自主的空间有自身的法则,每个场域的自主性不是等同的,这也是场域拥有自律性的原因;斗争性指的是不同的资本行动者通过自己的占位选择来决定斗争的计略(保守、继承或起而颠覆);同构性则指的是在不同场域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也存有同源性,不同的场域可能在行动策略、统治关系上有一定的同构性但却不是简单的等同。分析场域时必须要从三方面来:首先是场域与权力场域的关系,文学场在权力场中的从属地位是根据文学场中的艺术家在统治阶层中的地位来决定的。二是要从行动者或机构所在的位置间的客观关系结构分析,三是分析行动者的“习性”,受不同时代的历史经济条件影响形成行动者一系列的位性,而通过这一点可以了解场域中行动者的轨迹,让场域的分析状态是运动的不是一味不变的。
布尔迪厄在对“资本”的概念上也保持开放的观念,不做出明晰界限,而布尔迪厄的资本在表面上来说与马克思资本论相似,而与马克思所描述的“资本”的区别是布尔迪厄更关注资本与场域之间的联系,布尔迪厄认为不同的资本在不同的场域里起到主要作用,且“资本”还分有四种形态,经济资本简单来讲是可以直接转成利润金钱这样的财产形式,社会资本可以理解为被大众认可熟知的一种体制关系,这种体制往往是会员制,并给予会员一种名誉和声望的一种形式。文化资本相对前两者而言含义就相对复杂些,它指的是在教育上获得的认可或者凭证并且分为具体的形态(是无意识的从家庭教育到学校社会的教育中获得的并具有先天的差异)和客观形态(被客观化的,可以传递或者合法拥有、继承的)。[4]符号资本则具有一定的掩盖性,在政治經济上有许多不能直接暴露的信息时就会议符号的形式表达,而行动者以此来获得的利益就成为符号资本。
“习性”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持续的并且能转换的倾向系统,是一种结构化的结构、促结构化的结构,一种行动者的策略和无意识行为。布尔迪厄还引出“幻象”一词的概念,“幻象”一词出现是因为布尔迪厄把“利益”的概念也运用到了文化领域,他把利益和历史与经验总结相结合来分析,但总被一些墨守成规的人“指责”为唯经济主义,所以布尔迪厄转而用“幻象”一词来代替。对于“幻象”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把场域比作一场游戏,那么“幻象”则是进入游戏前的一种投资,并且是场域进行下去的支撑。
三、对《艺术的法则》的心得
在对布尔迪厄的思想和核心概念有所了解后再回头阅读《艺术的法则》有许多不理解的地方便有了头绪,通过对文学场的思想理论来源与核心概念体系简单浅显的了解后,笔者对布尔迪厄文学艺术的研究所形成的文学理论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在对于问题的思考时打破了只从对立面的二元方式来分析的模式,能够对主观提出异议,在分析问题时注意到了从事物所处的场的各种关系中来把握事物的总体结构,并且认识到对于中国的文学场存在的问题也不能照搬布尔迪厄的理论,在运用时也要保持一种反思和实践的信条这也是对观察者和观察对象之间关系的反思,所以文学场理论对文学批评是一个不断进行反思和建构的过程。就如布尔迪厄对前人的思想的继承和批判反思一样,因为任何理论都不是完美无瑕的,会在特定的场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理论的价值也就在于是否能让我们有新视角去分析问题,
四、结语
本文通过阐述布尔迪厄文学场的理论来源以及分析文学场的核心概念后对布尔迪厄理论有较为清晰地轮廓,并结合《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和结构》一书得出在运用文学场理论进行的文学批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反思和建构的过程,而理论价值在于能否给予我们新的视角去分析问题。由于笔者对布尔迪厄庞大的理论系统仍停留于浅层解读的初级阶段,所以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对布尔迪厄文学场的理论思想来源和其核心概念的简单阐述和浅析对《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和结构》艺术的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1]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1.
[2]姜春.布尔迪厄文学场理论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6.
[3]布尔迪厄著,刘成富等译.科学的社会用途——写给科学场的临床社会学[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皮埃尔·布尔迪厄(法)著,刘晖译.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和结构[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