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挖掘地域文化优势,打造极具特色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是地方高等院校谋求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引入建构主义理论,研究分析地方高校室内设计教学现状与问题,结合建构主义理论的四个要素,将地域文化渗透到实践课程体系中,促使室内设计课程中的“教与学”有机整合,从学生与教师、资源与情境、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索教学改革思路。为培养具备江西特色文化内涵的优秀室内设计专业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建构主义;江西;特色文化;室内设计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1-080-03
【本文著录格式】江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江西特色文化融入艺术设计教育研究——以室内设计课程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1):80-82.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编号18ZD085)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各类综合性、师范类高校都相应增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其教育模式大多照搬于专业性院校,以至于无论地域差异如何,其办学理念、专业课程设置几乎是统一模式,缺乏地域专业特色,导致毕业生缺失本土文化素养,难以适应当地就业市场的需求。室内设计作为多种专业知识交叉融合应用的学科,其富有实践性、文化性和创新性等学术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时代特点的专业人才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高校的教育模式大多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授课形式,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这样不利于学生个体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如何充分挖掘本省地域文化资源,活跃学生个性思维,探索一条融合地域特色文化,引导学生主动求学的艺术设计教育之路,是当前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培养本土优秀专业人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江西开设艺术设计学相关专业的高校,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众多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他们毕业后愿意留下服务江西地方的设计人员偏少,而大部分学生不约而同离开本土奔向其他大城市。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建构主义理论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融合地域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成为本文研究探讨的关键问题。
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建构主义开始被人们所阐述与运用,从而开启了教育理论的新篇章。建构主义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家皮亚杰,其认为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知识建构和重新搭建的过程,是通过寻求同化的过程中建立起人的认知结构[1]。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及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建构主义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阐述了教师组织学习、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协作及交流以及在此内在联系过程中建立的新的认知结构[1]。人类具有建构知识的天性,人们依据亲身的生活体验构思去认知面临的现实世界,运用已有的认知去解释问题进而做出推论,并在释疑和判断的过程中进行反思。由于学校的教学方式及过程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紧密相联,因此应用建构主义理论可探索到学生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学习,是通过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引发的观念变化和构思重建。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的体验,又不宜采用知识“填灌”的方式教学,而应该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并将其作为新知识的起点,引导其在原有的知识概念上建构新的知识。因此,强调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重视学生已具备的社会和生活经验,以及自身的经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学习,推动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自觉建构掌握知识,让学生感知到新知识和已有认知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对事物的特性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进而完善其已有认知,建立新的知识体系。
二、地方高校室内设计的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授课对象自主能动性不强
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然而,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中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使一些学生感觉枯燥无味,也无形中束缚了年轻人活跃的思想。在以教师为中心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严肃认真的听老师讲授,他们的思想也是按照教师的思路不偏不倚的思考。师生间沿用讲授的教学方式,甚至依靠教师的偏好认知来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毕业生刚出校门时难以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这种基本上依靠教师单方推动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与学生及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性,往往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不利于人才培养。
(二)课程内容特色不鲜明
室内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学专业主干课程,由于艺术设计教育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使之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大多以常规案例教学为主,而对于富有传统色彩的本土文化艺术教育却涉及极少。在设置课程内容方面缺少本土文化特色和个性创新,部分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重视操作技能训练,轻视地域特色文化和艺术素养的培养。由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影响,使之创作设计作品缺少文化艺术深刻内涵,而富有特色内容的课程设置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课程评价体系不完整
课程评价能有效的推进实际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发展。目前课程的评价基本上是依据形成的作业成果进行,考核的内容是教师从课程作业成果中提取的知识点。室内设计课程中的空间设计及表现是重点考核的内容,这种重视作业结果,轻视作业过程的单一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把主要学习精力放在成果表现方面,而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却很少在实践中得到运用,这样就缺少社会调查和专业知识的探究。作业成果完成后,教师对作业成果进行批改、归档管理,学生很少参加评价,也难以得到评价者最终有关设计内容的评价信息,教师也难得有机会得到学习问题的反馈,这种不够完善的评价体系对知识的建构十分不利。
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室内设计教学改革策略
基于建構主义理论,针对目前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南昌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为样本,从学生与教师、资源与情境、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入手,在分析研究过程中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策略。
(一)建构主义模型
研究建构主义理论,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过程,构建新的室内设计教学模型(如图1),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均作为中心角色,两者围绕着一个圆圈且不断循环变化主体中心。当教师起主导作用时,教师位置处于模型的上端,注重发挥教师作用。教师有针对性地建构资源,借助于资源指导学生,并通过情境去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及互相之间协作交流的氛围,依据学生在各个环节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对学习者实施针对性的指导;当学生起主体地位时,允许学生自我展现,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与会话,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不断自我完善,最终实现自我意义建构。
(二)学生和教师分析及教学改革策略
首先针对授课对象自主能动性不强的问题,从学生特点、知识基础及能力水平三个方面的学情分析入手解决。学生特点为总体上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水平一般,艺术理论素养较低导致其设计思维局限,整体上造型能力和创新能力偏弱。知识基础为本专业理论知识贫乏,文化理论基础相对薄弱。能力水平为具体运用手绘及软件绘制相关图纸。针对以上问题,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深入剖析学生的知识储备,汇总近三年南昌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招生情况数据,发现学生的生源地以江西本省为主,三年总人数为186人,占总人数的77.5%,而其他省份仅占有22.5%,其中山东省为主,说明在我校学生的自我认知体系中大多涉及江西本土文化,人的成长过程潜移默化的受到江西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以学源地为切入口,挖掘学生自我的潜在能力。
其次,可以从教师素养分析入手解决。教师的个人素养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集体备课及教师间的交流,提高设计理论及实践,从而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开展地域文化因子融入课程内容的相关课题研究,用课题研究成果指导改进教学,从而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共同发展。因此,教师需要贯彻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学生的生源地文化出发,充分挖掘利用学生的知识结构,引导其开展自主性研究学习,从多方面给予学生专业指导,以此形成学生个体的不断完善的认知系统。
(三)资源和情境分析及教学改革策略
新的教学案例的来源依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采用江西地域特色文化为突破口,结合室内设计专业理论知识,收集和整理传统文化艺术的相关素材运用到课程的设计案例之中。以江西客家围屋室内设计教学案例的讲解为例,如关西镇关西新围及福和围室内空间设计;杨村镇燕翼围和乌石围室内空间设计等。对于学习情境的设定,应在了解学生自身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采用能够更加贴近学生自身的生长环境和兴趣点的灵活多变的选题,将知识学习与情境化的活动联系在一起,使设计内容丰富多彩、真实有效。在课题中与时俱进设定当前社会真实的主题如赣南客家文化、景德镇陶瓷文化等江西特色文化为主题的餐饮空间、民宿设计等设计任务。开展江西本土室内设计教学案例的研究和讲授,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尝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所选问题的开展独立探索及小组同学的协作学习。最后,学生找到学习所学的新知识和已有认知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最终完成意义建构。在设计会谈环节中,教师与学习小组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形成互动参与的讨论环节,如教师和小组同学可以扮演住户、开发商等甲方表达设计述求,在会话交流中反馈设计各阶段信息,引导学生建立用户与设计师视角,满足设计的多方要求及审美实用功能。
(四)教学方法分析及教学改革策略
采用建构主义理论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抛锚式教学方法。在选题过程中确定恰当的真实问题,随之确定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在把握相关的真实问题时,可形象地比喻为“抛锚”[1]。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能够了解某知识所反映事物的特性,深刻理解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才能更好的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如在室内设计教学过程中,选取学生熟悉的地域场景教学,设定改造或设计主题任务,其教学过程转变为感知整体、探究分析的过程。一方面,通过教师或专题讲座让学生先获取一定的设计知识,之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与其他组建立合作学习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由体验设计过程、自主设计任务制定计划、讨论交流表达观点。让他们在快乐和自由中激活思维,获取知识和信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作业创新能力。这样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会主动思考与探索,使学生能够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另一方面,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让学生跨年级开展合作,让学生拓展思维,在团队协作中推进室内设计作品的深度、广度,引导学生结合本土企业和当下社会的需求确定选题方向,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设计选题事项,培养学生成为独当一面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五)教学评价分析及教学改革策略
传统的室内设计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主对设计作品进行单方面的考核,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可以采取“室内设计作品+设计答辩”的评分体系。由多名专业教师及“甲方”学生代表等组成考核小组,学生通过讲述设计方案的创意来源及设计特色等方面全方位阐述自己的设计作品,最终通过设计答辩考核,从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设计创意及方案制作利用等方面进行公平公正判断。评价增加设计答辩环节,让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得到锻炼,也为毕业生无缝对接设计公司聘用提供了学习锻炼的机会。学生在室内设计课程中,通过多元评价体系将专业知识的意义进行“建构”,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甲方、设计师之间的职责及任務,对学习过程和效果及时反思和总结,以多重身份角色完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将江西特色文化有机融入艺术设计教育之中,旨在弘扬江西地域文化的同时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本文分析研究教学现状及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课程教学改进意见:以学生为中心,剖析其内在的认知体系,把培养学生文化底蕴、创新思维、协作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深入挖掘江西地域优势,研究解决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现存的艺术设计问题,提出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感受和领会江西地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以期为江西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略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J].学科教育,1998(3):29-31.
[2]衣霄.新疆地域文化与设计教育——商业空间设计教学改革[J].装饰,2012(9):131-132.
[3]何克抗.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建构主义的再认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4(3):12-16+71.
[4]张聪颖.建构主义视角下支架模式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中),2020(12):87-88.
[5]江帆.江西特色文化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9(18):106-107.
[6]袁维新.认知建构教学的基本原理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1999(5):37-40.
作者简介:江帆(1984-),女,硕士,副教授,南昌师范学院,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