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戏曲的保护与传承

2021-08-09 13:49李晓娟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保护

【摘要】戏曲是我国特有的文明记忆及文化遗产,其历史文化悠久,蕴含丰富的人文性、教育性、艺术性信息,对时代发展具有促进意义。自进入到21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的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困境,这影响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的进一步传承与弘扬。对此,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戏曲的保护与传承现状、问题,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戏曲的保护与传承的渠道及实践对策。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创新;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1-058-03

【本文著录格式】李晓娟.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戏曲的保护与传承[J].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1):58-60.

一、引言

戏曲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时代发展的沉淀,彰显着别具一格的传承与弘扬价值。新时代背景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促进戏曲的创新,吸引人们关注戏曲,并实现戏曲多元化路径的传承,拓宽戏曲传承与保护的路径,从而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目的。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戏曲的保护与传承现状

戏曲艺术在发展进程中,基于其传承与弘扬的重要性,被纳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从当前戏曲的传承与保护现状来看,传承方式与保护模式大都为个体的经验传承、表演组织传承、戏曲集体记忆传承以及博物馆传承等,这些传承方式,都对戏曲的发展提供保障,使戏曲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弘扬。

(一)个体经验传承

戏曲艺术作为陶冶人们情操的精神产品,其一直以来都是以个体的经验为主传承方式。例如:师父将自身的戏曲经验、技能传递给徒弟,徒弟通过师父的指导与引领,以具体的实践活动掌握这些技能,以此进行戏曲的演出,并传承给自己的徒弟,这样一代一代的相传。戏曲个体经验传承较为古老,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传承方式,其传承呈现有效性模式,但其传承面、传播面较小,局限了戏曲的广泛传播与进一步传递。诸如:师父将戏曲经验、技能传递给徒弟,如果徒弟继续从事戏曲行业,也会促进戏曲的传承与保护。反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发展选择机会较多,多种诱惑及生活现实问题,迫使一些戏曲艺术人、艺术家改行,这就影响到了戏曲的传播与传承。

(二)表演组织传承

戏曲作为一门艺术演绎形式,其演出形式、演出营造的氛围及演出传递的信息内容,深受人们的喜爱。例如:《女驸马》《天仙配》等戏曲节目的演绎形式,人们深受其故事、情境的感染。在此背景下,一些热爱戏曲的人士,会自觉加入到其中,以拜师等形式接触戏曲,能促进戏曲的传播。与此同时,戏曲的演出自身就是一种信息的传递模式,其不同于個体经验信息的传承模式,其传播的范围较广。尤其在以往媒体技术未发展之前,一旦有戏曲表演立足于城市、村落等地,人们口口相传,都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来听戏、看戏,使戏曲的受众面拓宽,扩大了戏曲的传递与传承。有时,针对一些戏曲名人,对其戏曲演出事先进行宣传,能使其他城市及地区的人们慕名而来,实现戏曲文化的广泛传递模式。

(三)博物馆传承

博物馆传承戏曲,是戏曲传承的一种方式与形式,能使人们借助博物馆形式了解戏曲。戏曲被纳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借助博物馆层面保护、收藏戏曲艺术及与戏曲相关的文化,促进了戏曲的进一步传承与保护。例如:在博物馆中展示戏曲运用的道具、服装等,可以吸引人们关注戏曲。而这些博物馆展示戏曲艺术的模式,能启发一些热爱戏曲的人士,结合相关的道具及服装,进行联想与想象,在自己脑海中打造戏曲的独特意境。可以说,戏曲独具自身魅力,能够使较多的人们喜欢与认可,但时代的发展,使当代人对戏曲的知晓与关注较少,使戏曲的保护与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四)戏曲集体记忆传承

戏曲是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发展记忆,是跟随时代的发展形势,不断的优化与补充而形成的戏曲文化。戏曲的传承、发展、保护都离不开人们的参与。从当前戏曲的传承与保护现状来看,人们对戏曲的集体记忆传承模式,也是戏曲传承与保护的一大优势,促进了戏曲文化的繁衍生息,使其在时代发展中继续传承与延续。戏曲集体记忆的传承是指戏曲在演出、传承等过程中,为人们营造的视觉、听觉盛宴,给予人们留下的美好记忆与情感,使人们一提起戏曲,就心之向往。据相关调查而言,在对40、50、60年代的人们的调查中,提到戏曲都能有一番畅谈,而这些人们也是一直在支持戏曲的人士。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革,社会娱乐样式多种多样,戏曲在当代人们传承中存在困境,这阻碍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的传承与保护。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戏曲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一)戏曲自身创新力度不强

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戏曲的传承与保护,需要促进戏曲自身的创新与发展,以此使戏曲符合时代发展进程,包含当代人们的审美需要、艺术诉求等,促进戏曲在实现发展中的传承与保护。戏曲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时代下流传应符合这个时代人们的需要,以其独有的艺术形式,吸引受众群体,达到戏曲的传承与保护。与此同时,戏曲自身的创新模式,也增强戏曲自身的魅力,使戏曲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从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戏曲的保护与传承现状看,戏曲自身创新力度不足,戏曲中的一些元素,不能满足人们发展需求。比如冗繁的唱段与慢悠悠的节奏。在此背景下,戏曲虽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其大都得到国家及政府的关注与重视,但普通人们,尤其是新生代的青年人对其传承与保护积极性不高,阻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曲的传承与保护。

(二)戏曲保护与传承的方式创新不足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从戏曲的传承与保护现状来看,大都以个体经验传承与保护、戏曲演出的传承与保护、博物馆传承与保护、戏曲集体记忆传承与保护形式为主,这些传承方式与手段虽然能够促进戏曲的广泛传递,但其传承与发展模式并未与时代发展接轨,这影响到戏曲的进一步传承与保护。例如:戏曲的传承未能够借助现代化技术等形式传播,使戏曲传播方式单一,存在局限性模式,影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曲文化的弘扬。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戏曲的保护与传承渠道

(一)新媒体的保护与传承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其是在先进的技术、设备支撑层面中发展而来的。新媒体的信息传递广泛、信息呈现多元性,为戏曲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戏曲的保护与传承,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创新戏曲的传承与保护渠道,使戏曲在新媒体技术、思维的作用下进行传承与保护。与此同时,戏曲向新媒体平台进程,也是戏曲走可持续化传播的有力路径。首先,促进戏曲内容的创新,使内容的形式图文并茂化。以往个人口传的模式,戏曲的信息内容较为抽象性,通常情况下,需要徒弟具有较高的领悟领会能力。而新媒体背景下呈现的戏曲内容,可促进戏曲与技术的融合,使戏曲以视频、声频形式进行成效,人们通过观看图文并茂的戏曲内容与演出模式,能够深入理解戏曲文化。其次,新媒体拓宽了戏曲的传播广度,以多个媒体平台传递戏曲内容。例如:网络平台传递戏曲视频,以快手、抖音等平台,实现戏曲传递的网路模式,吸引较多的受众面群体,促进戏曲信息资源的传播。

(二)动画的保护与传承

动画是人们较为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其受众面广泛,上至年老人士下至孩童都喜欢动画。可以说,动画产业在我国产业发展中呈现良好的态势,但相比较国外动画产业发展态势,还是存在一些局限性。而戏曲作为我国文化的精髓,借助戏曲元素,开展动画模式,以戏曲中的人物进行动画的创作,能够凸显我国动画的本土化发展模式,使动画呈现“中国风”态势,吸引国人的同时,借助先进技术传递到国际平台中,使动画受到更多人们的喜欢,促进我国戏曲的国际化发展与传承。同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将戏曲制作成动画模式,以动画模式呈现,可吸引多受众面,尤其是儿童受众群体,让其以动画的形式了解戏曲,热爱戏曲,促进戏曲的进一步传承。例如“戏曲动漫”作品的生成,吸引较多的受众面,儿童从中获取较多的戏曲元素,推进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元素以动画形式进行传承与保护。此外,以动画传承戏曲,不仅为人们提供戏曲的动画视觉盛宴,还能以动画为导向,开展相关的戏曲游戏,使其以经济项目的发展模式为基点,通过商业营销模式,吸引人们融入到其中,融入到动画中,受到动画场景的感染,进而扮演戏曲人物,进行戏曲的实践,不仅可以获取经济收益,也促进戏曲的传递与保护,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受到戏曲文化的感染,自觉践行戏曲。

(三)教育的保护与传承

教育是我国发展的有力支撑,我党与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教育的发展与实施。而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以教育路径进行传承与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传递与传播的另一可行模式。在教育层面中,根据学生所处年龄段的不同,为学生开设戏曲学科,促进学生对戏曲的学习,发挥学生的文化传播功效,自觉促进戏曲的传递。同时,在教育领域传递戏曲,能够构建完善的戏曲课程体系,系统性、科学性的将戏曲知识信息、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进行全面的戏曲学习,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的保护与传承。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戏曲的传承,可通过教育路径进行,从小培养学生戏曲学习的兴趣,以学生戏曲传承为基础,促进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的广泛传递。

(四)旅游业态的保护与传承

戏曲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形式,可供人们欣赏、鉴赏。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可通过旅游业态形式进行保护与传承。在当前我国发展进程中,旅游事业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以旅游业务促进戏曲的保护与传承,丰富旅游项目活动,并以戏曲形式吸引较多的受众面,可以形成戏曲与旅游业态的双发展模式。戏曲作为我国文化的精髓,深受人们的喜爱,并且其中的历史故事,承载着我国历史文化信息,借助旅游业态传递戏曲,通过开展戏曲演出、戏曲活动等模式,使人们参与到其中,可以体验到演戏的乐趣,并受到戏曲故事的感染与启迪。例如:不僅本土人们对戏曲喜爱,外国人们也热衷于我国的戏曲文化,借助旅游业态平台,使人们对戏曲深入了解,同时可以助推戏曲国际化发展进程。此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将戏曲纳入到我国的旅游业态中,能够提升旅游业态对戏曲文化的重视度,通过其一系列的挖掘、打造旅游业态的戏曲模式,创新戏曲文化信息的保护模式。因此,在戏曲保护中,助推戏曲融入到旅游业态中,可以丰富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戏曲的保护与传承对策

(一)政府发挥保护与传承效能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戏曲的保护与传承,需要我国政府大力的支撑与扶持。一直以来,我国较为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生成较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以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保障。而戏曲的保护,政府不仅要践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案,也要根据戏曲文化传承的进展与现实状况,发挥政府对戏曲的保护与传承的效能,拓宽戏曲的保护与传承面,促进戏曲的新时代发展进程。首先,政府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的保护与传承,收集相关的戏曲文化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归档,合理地保护起来。其次,政府要重视戏曲传承人的保护,并且给予传承人一定的政府福利待遇,鼓励传承人传承与弘扬戏曲文化。最后,政府要加强戏曲的宣传,借助各大媒体平台,包含传统媒体及新媒体平台,使戏曲以多路径进行传播,达到戏曲传播的多样模式。例如:当前电视媒体的中央台11套节目,以京剧、各地方剧种的演出、访谈等作为其节目播放与传递的主信息,吸引较多的戏曲人士关注,使戏曲人士从中获取大量的戏曲信息。同时,促进戏曲在新媒体平台中地推广与传递。总之,政府在戏曲保护与传承中,应加强人力、财力的投入,确保戏曲文化的有序保护与传承。

(二)搭建网络戏曲传播平台

为了进一步拓宽人们获取戏曲信息的平台,促进其向新媒体平台进行,在新媒体平台中,构建戏曲传承平台。例如:政府鼓励企业发展,推助文化企业在媒体平台中传递戏曲文化,拓宽人们获取戏曲信息面。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戏曲的保护与传承,应构建网络的戏曲传播平台,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的传递与保护。首先,地方政府应整合、挖掘戏曲文化,以戏曲文化为基础,促进戏曲文化与技术的融合,在网络平台中,以视频、微视频形式展示,将其在多个平台中流通,以此吸引较多的受众面群体。其次,助推博物馆网络化进程,使博物馆借助网络平台,展示戏曲信息,使戏曲文化的传递更具权威性。同时,网络平台传承与传播戏曲,能实现戏曲信息资源的永久保存模式,使戏曲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一代又一代人们的传承。最后,政府多主张开展戏曲活动,包含线上戏曲活动及线下戏曲活动,针对线下的戏曲活动,运用先进设备录制戏曲表演活动,将这些信息资源传递到网络平台中,供人们观看戏曲。而针对线上的戏曲活动开展,则以主题活动为导向,吸引人们参与到其中,进行戏曲的讨论及实践,深化人们对戏曲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实现戏曲文化的保护目的。

六、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戏曲的传承与保护的实践,能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曲传递与保护的价值,促进戏曲的发展模式与传承方式的创新,使戏曲发挥启迪智慧、教化人生、弘扬美德、娱乐大众的作用,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曲有效性传递与保护的目的。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重视戏曲的保护与传承,使其可通过教育路径、动画路径、新媒体路径、旅游路径进行传承与保护,进而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戏曲传承与保护的价值性。

参考文献:

[1]高欢欢,钟忆雪.“互联网+”语境下湘昆的生存境遇与传播策略研究[J].戏剧之家,2021(8):10-12.

[2]吕雅莉.基于非遗传承教学基地的冀东音乐戏曲与高校音乐教育的融合路径[J].艺术评鉴,2021(2):160-162+166.

[3]陈倩,张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花鼓戏的传承发展研究[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20,11(4):40-43.

[4]刘海韵.安化“芙蓉山大戏”的艺术特征及传承保护策略研究[J].艺术大观,2020(34):133-134.

[5]曾心昊.非遗保护视角下的乐平市“戏曲进校园”活动意义探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6):82-85.

[6]丁元竹.“十四五”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相关政策措施研究[J].管理世界,2020,36(11):22-35.

作者简介:李晓娟(1981-),女,山西灵石,硕士,山西艺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戏剧戏曲学。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保护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