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柯言 陈振东
摘 要:文章对西周青铜方壶的修复采用了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锈蚀部分采用化学试剂分析其锈蚀是否存在有害锈,合理保护修复还原了器物的原貌和价值。
关键词:保护修复;青铜方壶;青铜器;西周
1 青铜方壶保存现状
本文修复的方壶是淮阳县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材质为青铜,器底有大量泥土附着物,器壁有大量绿色锈蚀,器底有分散不均的枣皮红锈,没有碱式氯化铜。器物为方体,颈扁方而直,腹部椭方而宽,两侧为贯耳,自盖至颈,壶口处轻微向外扩张,下承方形矮圈足。通高36.7厘米,口径7.8厘米,壶盖高6.1厘米、长10.3厘米、宽8厘米,保护修复前的重量为504克。刚出土时该壶暂时存放在非恒温恒湿的文物库房中,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多,湿度比较大,对青铜器产生一定的伤害。由于墓室坍塌,埋藏环境发生改变,青铜器受外力作用挤压导致铜盖边角处有轻微塑性变形,无残断,壶底座连接处有两处因表面开裂形成的长7厘米的缝隙。器底由于青铜器腐蚀,有4个大小不一的孔洞。胎体较厚,很有时代特点。
2 保护修复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在对该文物进行保护修复时遵循不改变器物原状、最小干预(可再处理原则)、可辨识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原则,修旧如旧。根据参考文献的文字记录,有依据地去保护修复。用传统的修复工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规范操作,使用效果相对稳定成熟的保护修复材料,在保护修复过程中要预防对器物造成保护性伤害。最大化恢复器物原始风貌及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3 具体保护修复步骤
3.1 采集文物基本信息
建立青铜方壶的保护修复档案。首先,对此次要保护修复的青铜方壶的不同面及细节处进行修复前期影像资料采集并做好文字记录,绘制出器物病害圖;其次,填写器物的名称、编号、重量、时代、等级、材料、尺寸、收藏单位及器物现状等。
3.2 检测分析
青铜器长期埋藏于地下,受周边环境的影响会接触到氯化物,铜离子与氯离子发生反应会形成氯化亚铜。青铜器出土后,带有氯化亚铜的器物接触到空气,形成碱式氯化铜,俗称“粉状锈”。粉状锈是一种蔓延比较快的铜锈,附着在器物表面,影响器物的状态及光泽等。有害锈表面上是鲜艳的绿色,往下一层是普通的绿色锈层,再下一层是褐红色,然后下一层仍是绿色,最后是灰白色蜡状氯化亚铜。这种病害一旦发展起来,对器物本体的伤害是不可逆的,不仅腐蚀本体器物,还会感染周围的器物。因此,需要在修复前使用化学方法进行分析检测。
在一容器内注入小于100毫升的蒸馏水,然后称取1.7克的分析纯硝酸银,将纯硝酸银溶解在蒸馏水中,用手术刀等工具在器物表面上没有纹饰和铭文的不同地方上提取锈蚀物浸泡在蒸馏水中,再用试管吸取出10毫升的水样,滴入3~4滴硝酸溶液进行酸化,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入前面已经配置好的硝酸银溶液,并轻摇晃试管,观察水样中有无乳白色絮状悬浮物,如检测结果中没有该物质,即可采用物理去锈。
3.3 清洗及去锈
青铜器去锈秉承着最小干预原则。实践表明,对于器物上的锈蚀物没有必要全部去除,一些锈蚀物经过Paraloid B-72处理后,隔绝了水分与空气中的一些气体,再加上合理妥善的保管,锈蚀不会进一步发生扩散变化,可长期维持现状,那么这种锈蚀可以保留。方壶经过硝酸银溶液检测并无有害锈,故不需要对其进行化学去锈。方壶底部内外壁有大量泥土附着物,器物表面有少许分布不均的泥土附着物及表面硬结物,部分土锈及硬结物遮挡了壶颈部的纹饰,影响器物整体的美观和展览。
去锈采用物理去锈。把器物放入注满去离子水的容器里浸泡2~3小时,然后再用软毛刷去除器物表面浮土及残存的盐分。使用软毛刷是因为其可以减少对器物表面的划伤。再用手术刀、竹签剔除附在器物表面上的土锈和附着物。对于其他硬度高、不易用手术刀去除的硬结物,采用超声波洁牙机。利用超声波产生的高频率波段震动,使锈层逐层脱落,锈蚀物表面的空化气泡的剧烈振荡,促使锈蚀物剥离显示出纹饰。超声波洁牙器使用时一定要掌握好力度,不要用力过猛,过大的压力会伤害器物的底铜,影响器物整体的美感和对器物造成二次伤害。
3.4 矫形
青铜器矫形分为高温矫形和低温矫形两种。一般对于铜质较好的青铜器采用冷处理的方法,如捶打法、压模法;对于铜质较差且不稳定的青铜器,20世纪最常用的方法是锯解法,先把需矫形部位锯成几个小块,然后逐个小范围矫形,全部整完后再把这些碎片焊接在一起,后由于此法会对器物本体造成损害,同时也违背了最小干预原则,所以现代修复矫形中已禁止锯解器物。现在使用工具来矫形,根据不同的器物、不同的质地来合理地挑选合适的矫形工具。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矫形工具有多功能压力整形架、G形钳、方盘多角度定位修复整形器、内外双环套矫形器、圆筒顶拉整形器等。由于该件铜方壶的铜盖大部分铜质较好且韧性强,需要矫形的地方不大又容易操作,通过对比各种矫形工具,最终采用机械工具G形钳冷处理的方法来对变形部位进行矫形,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效果好,同时不受人力大小影响。该件铜方壶在铜盖边角处有轻微残断及塑性变形,边角处的上沿部分受埋藏环境挤压使得铜盖断裂处向前内凹扭曲变形。首先,锯两个3厘米左右的木条,一块放在需矫形处内壁,另一块放在外壁,作为垫片,木块紧贴器物,在木块上再放上G形钳,找到受力点,相互作用横向向内挤压,找到合适的支点旋转慢慢施加压力。加力时应注意掌握力度,不要用力过猛,一定要循序渐进,边观察边加力,避免对变形处过度矫形,从而造成人为因素的损害。待变形处慢慢矫正后去掉木块和矫形器。
经过G形钳矫形后的铜盖矫形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铜盖边缘处仍有小范围向内凹陷,于是选用传统的人为捶打法。把铜盖需捶打处反方向紧贴铅砧,再用锡锤轻轻反复锤打,使其不断向外扩散,直至与周边齐平,恢复原貌。
3.5 焊接
由于该件器物的茬口处仍余有部分铜质,可承受锡焊,故采用焊接。焊接使用的烙铁有传统的火烙铁和现代的电烙铁,传统的火烙铁温度高,操作起来相对电烙铁而言不是那么容易上手。目前为止,运用最广的是现代电烙铁,因为电烙铁相较传统火烙铁它的温度不会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它的功率一般是150~300瓦。焊锡采用的是铅锡合金,锡占63%,铅占37%,其熔点是183摄氏度,焊锡在常温下凝固速度很快,易打磨修整。
为保护器物避免受到二次伤害,该件铜方壶使用现代电烙铁低温锡焊接。由于铜盖需要焊接的地方无纹饰和铭文,因此把坡口选择在器物外壁,方便操作。首先在器物需要焊接的断裂茬口处用电磨以斜角25度打磨出坡口,坡口的作用是方便后续的挂锡焊接器物,再用脱脂棉蘸取少许的无水乙醇清洗器物表面的茬口。在打磨好的茬口处先用棉签涂上一层助焊剂,熟镪水焊油能起到更好的粘接作用。传统的修复中常使用的焊油是松香,因其不仅便于焊接还可对焊接工具起到一定清洁的作用。但如果器物中留有因清洗不净存在的锈蚀或其他杂质,即使有松香作为助焊剂,仍会有焊不上或焊不牢的现象发生。焊接铜盖时要先在器物的内壁垫上耐高温材料,当电烙铁的温度达到锡的熔点时,先在器物焊接面上放一小块锡,再用电烙铁蘸上少量焊油,将锡块与器物焊接为一体。锡固化的时间非常快,一般不到1分钟即可凝固。固化后用去离子水清洗焊接面,再用锉刀打磨修整,使其看起来光滑平整。然后在处理好的锡面上用化学试剂三氯化铁(FeCl3)对其表面进行咬旧,使其颜色变深。
3.6 粘接补配
铜方壶底座因青铜腐蚀造成的孔洞,经过多种材料对比筛选,最终采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原子灰、汽车腻子)补配。原子灰的特点是固化速度快、易打磨、可逆性可再处理性强。先用热风枪加热雕塑泥使其可塑形,把吹热的雕塑泥捏成一个长4厘米、宽4厘米的正方形,把雕塑泥扣在器底孔洞处内壁,紧贴器物。原子灰和固化剂的比例是100∶2,为使颜色与周边锈色相近,为接下来的修复提供便利,在原子灰里加入了少许的矿物颜料,充分搅拌后涂抹在器物缺失处进行补配处理,待原子灰固化后用砂纸打磨处理直至器身本体与补配处结合自然一体。通常情况下,短时间内即可干燥成型。在半干燥的情况下用砂纸、锉刀打磨平整。
铜盖焊接处经过打磨后低于周边,遂在其表面用原子灰加矿物颜料混合后涂敷一层。
底盖与器身连接处的裂缝采用高分子聚合物环氧树脂超能胶粘接。环氧树脂是环氧氯丙烷与双酚A或多元醇的缩聚产物,它的特点是:①附着黏结力较强,稳定性好;②胶的固化不受环境影响,常温下一天时间即可完全固化;③耐高温,不易掉落;④耐酸碱、防水;⑤易打磨刻画;⑥胶体不会腐蚀器物本体。修复前要先用无酸纸胶带将外壁表面裂縫处的反向粘起来,并用热熔胶枪定点加以固定,这是为防止注胶时胶从缝隙处流失。再用玻璃棒将AAA环氧树脂超能胶的A胶和B胶混合搅拌均匀,并在3A超能胶里加入少许与器物底色相近的矿物颜料,为后期的作色提供便利条件。此时的3A胶有较强的流动性,用手术刀蘸取少量的胶,涂在裂缝处,利用其流动性使之向下渗透,直至胶体不再往下渗并高出周围。AAA环氧树脂超能胶通常固化的时间是24小时,待环氧树脂超能胶完全固化后,用电磨把器物表面高低不平的地方打磨平整,为后期的修复提供便利的条件。
3.7 做旧
完成上述保护修复后,为使器物焊接、补配处与周围结合看起来和谐自然,并遮挡住前面焊接补配打磨的痕迹,遂需要对修补处进行作色处理。作色的第一步是先观察器物上的锈色和地子色,锈蚀的变化是有层次之分的,一层一层往上堆积叠压而成,受不同的环境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器物的地子也各有各的不同。通过观察发现方壶的地子色是灰黑地,这一类地子色的青铜器时代跨度较大,茬口处为红色或黄白色。常见的地子大概也就那么几种,如绿漆古地、枣皮红底、黑漆古地、灰黑地、白黄绿地、水银侵地、套色地子、翻铜地、红黄绿地子等。
方壶需要作色的地方不多,仅是需对孔洞、裂缝补配处作色。作色选用矿物颜料,首先在调色盘上用矿物颜料调出与器物地子色相近的灰黑色,再用毛笔蘸取少量漆皮汁混合到调好颜色的颜料盘里,关于漆皮汁使用的稀稠程度,随器表颜色深浅的变化而改变,如果需要做出来的颜色发亮,就把漆皮汁做得稠一点,少加些乙醇稀释,反之相反。虫胶漆皮汁是以3∶5的比例把虫胶漆片浸泡在无水乙醇里。其次在第一遍做的地子色上涂一层泥水,等待其自然阴干,然后再重复上述操作。一层颜色一层泥,把锈色逐层堆积起来,直至与器物其他完好处的锈色远看如以、近看有别即可。
3.8 封护
为了防止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对器物可能造成二次损害,更加有效地保护已修复铜方壶不受侵害,在完成以上修复程序后,对其表面做封护处理,主要是在器物与大气之间形成一个隔离膜,以阻止可能出现新的腐蚀。天然的封护材料有石蜡、蜂蜡、虫胶、微晶石蜡等。其中微晶石蜡是文保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因其硬度相对其他材料来说比较大,熔点高,在满足封护需求的同时,还可作为加固材料。
此次封护采用的是合成高分子封护材料Paraloid B-72丙酮溶液,因其无色透明、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逆性。用毛笔蘸取适量浓度为3%的B72均匀涂刷在器物表面,达到封护效果。
3.9 完善保护修复档案
对保护修复后的青铜方壶进行称重、测量。在背景布下,使用数码相机对修复后各个面及细节处进行照相记录并填写保护修复步骤,完善修复档案。
4 结语
该件青铜方壶的修复经历了检测、去锈、矫形、焊粘接、补配、做旧、封护等步骤,通过对该器物的修复认识到了自身仍有许多不足,仍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学习和提高修复技术,更好地恢复文物其本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