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一文中号召青年做“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的新青年。
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大声疾呼:“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的我们,要走出孤芳自赏的狭小天地,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伟人的话语激励不同时代的青年,要大胆打破陋习,摆脱束缚,勇敢更新自我,张扬个性,成为有益于国家民族的“新青年”。
校团委举行“新青年,敢不同”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因有云端志,故择岩巢居
□龚志民
人的个性发展,由理想支配。理想极大地影响一个人的生活习性、胸怀和行动力。在人类走向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国家命运、个人理想皆须以“不谋万世者,无以谋一时;不谋天下者,无以谋一域”之理去放眼考量。
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会面临个性自主选择问题。如何选择?选择的标准就是青年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具体体现。青年选择第一件服装、饰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十分重要。“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橘树先有志在南国的节操,才有嘉果满枝的个性发展。如志移淮北,即为枳矣。
中国工农红军,是弃城市、在钻山沟沟中成长壮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是从高薪的北大教授职位走上绞刑架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彭湃,其家是当地大地主,他向家乡穷人散尽家财,矢志革命。还有朱德、周恩来、叶剑英、叶挺等,都曾是旧时代的高官,他们放弃了显贵的家庭、放弃了社会精英地位、转而走上率工农求民族解放之路。这是早期革命者的个性选择,他们的选择与民族利益高度一致,所以他们成就了伟大。
鹰恋五彩霞,故择岩上居。个性的理想造就个性的青春和个性的贡献。鹰的一生,筑巢悬崖,行在云中,换喙、换爪、换羽,虽鲜血淋漓,痛苦不堪,但鹰为求新生,坦然受之。这是鹰的生命历程、生命理想下的自愿、必然抉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新青年、新我之“新”,不是一劳永逸的“新”,而是生生不息的“新”,必须有“日日新,又日新”的自我鞭策。没有任重道远的信念坚持,没有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坚韧不拔,虽是鹰,亦无法求得新生;虽有志,亦无法到达彼岸。
蜩与学鸠讥笑大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是多此一举,不知志士有鸿鹄之志。麻雀沾沾自喜,自足于树梢下的狭小天地,难测鹏举九万里的视野。新青年,有远志,敢不同。愿效鹰,志在云端;愿效鲲,化鹏南徙。为民族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就是共产党员的个性化标志;舍小我、成大我,身无半文,心忧天下,就是真正共产党人的个性品质。青年谋求人生的个性化发展,必先正心立志,把理想与人民、与国家结合在一起。党的红色初心,根植于时代风云、民众渴望,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无论出身高低,理想信念如一。虽千万人,虽千万难,吾往矣,如是理想信念,如是个性选择,才能成就如是伟大行动力和感召力。
我之个性,我之未来,从正确抉择、勇敢行动开始。
点评
这道作文命题的三则材料,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同的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都强调青年人的使命与责任担当——要走出小我,走向大我,走向国家。
命题的任务背景和写作主題任务设置为:校团委准备举行“新青年,敢不同”的主题征文活动,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表达感受与思考。整体看,作文题并不难写,但是要写好这篇作文,需要准确理解“新青年,敢不同”的含义与三则材料表达主旨的吻合度,尤其是“敢不同”含义的理解,要突出 “不同”的含义应该是“坚持青年人时代使命,走出孤芳自赏的狭小天地,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龚老师的下水作文,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开端强调“人的个性发展,由理想支配”,这就奠定了全文的写作主旨:青年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第二段分析青年人为何当立高远之志;第三段写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与民族利益高度一致的理想,所以他们成就了伟大;第四段主要用比喻的手法阐明“个性高远的理想造就个性的青春和个性的贡献”的道理,突出青年人“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要性;第五段进一步强化分析“青年谋求人生的个性化发展,必先正心立志,把理想与人民、与国家结合在一起”的道理,这便让全文的写作紧紧扣住了命题的主旨和任务。思路清晰,论证严密。
龚老师写作文,每一篇都表现得极有底蕴,内涵极丰富。从拟题到行文,从一般说理到旁征博引,都是信手拈来而不露斧痕。这非常值得广大读者研究。
(点评人:陈继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