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野下的民艺审美倾向

2021-08-09 06:25秦蕾
艺术评鉴 2021年12期
关键词:民艺非遗审美

秦蕾

摘要: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孕育了多种的文化艺术形式。其中传统民艺作为代表,体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倾向,需要我们不断地挖掘和研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民艺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这对民艺审美的传承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民艺作为非遗文化的重要内容,体现了特有的审美倾向。为了推动传统民艺保护,实现创新发展,下面主要针对非遗视野下的民艺审美倾向进行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非遗  民艺  审美  形式  特征

中图分类号:J0-05

民艺作为人们非常重要的精神生产活动,与人们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体现了特有的文化底蕴。民艺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前提下,产生了多种的艺术形式,比如音乐、绘画、戏曲、雕刻等,承载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体现了特有的审美价值和审美倾向。通过对非遗视野下的民艺审美倾向进行分析,可以挖掘内在传统审美内容和特征,为做好民艺保护提供新的角度和思路,丰富传承形式,不断把传统优秀文化艺术发扬光大。因此,本文结合民艺审美的基本内容,探讨内在审美倾向。

一、非遗视野下的民艺审美内容

非遗视野下的民艺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满足了人们的造物需求和精神层面的慰藉,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充实,体现了特有的生活美、形式美、技艺美以及综合美,下面分别展开。

(一)生活美

民藝属于生活的文化艺术,体现了特有的美学境界,创造了生活之美,融入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思想感情,包含着朴实纯真的工匠精神,成为了人们社会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传承发展过程中,滋养中华民族的灵魂。第一,对造物的满足。在人类社会中,生存是第一需求,造物就是要满足人作为生物的存在。民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属于非常重要的精神生产活动,创造了多彩多样、数量巨大的民艺产品,融入了人们对生活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情趣。在进行民艺创造和传承过程中,体现了内在特有的审美意识,伴随着社会发展的始终,是客观存在的,既满足了人们的实用需求,又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第二,获得精神的慰藉。从精神层面来看,民艺审美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理想的追求,体现了精神补偿性和功利性的艺术追求。但是根据民艺造物的精神功能来看,人们主要通过民艺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愿望以及追求。民艺生产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第三,充实人们的生活。从民艺内在的本质来看,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民艺的创造改变了人们单一枯燥的生活,属于更高级别的生活需求,推动着人们朝着更高的生活目标而努力。通过以上论述,民艺对人们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体现了人们特有的审美情趣,被深深打上了生活的烙印。

(二)形式美

民艺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造型和色彩两个方面,下面就分别进行论述。第一,从造型角度来看,民艺创造融入了传统文化审美的观念和特点,会使用观念性造型符号(比如多福、多寿),具有程式化的特点,体现了人们纯真、朴实的审美追求。民艺主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始终为人们的生活服务,赋予了内在的生命力,其造型多为意向性的造型,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经过长期的发展,虽然有的已经消亡,但是形成了多种艺术形式和特有的文化艺术形态。第二,从色彩的角度来看,通过不同的色彩搭配形式,让民艺的表现形式更加饱满、清新、艳丽、明快、热烈等。在具体色彩处理上,会根据具体的民艺产品,在保持原有色调的基础上,对原材料进行合理处理;也会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合理取舍,形成了具有传统特色的艺术风格。受到民间文化审美观念和现实生活的印象,在色彩选择上,多寓意为喜庆、欢乐、吉祥,比如黄色、红色等。从整体上看,民艺配色体现了和谐统一的品质,体现了传统的审美特点和艺术魅力。

(三)技艺美

在我国传统民艺中,通过以美化育大众,需要不断的传承和推广,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一,从技艺和技巧的角度来看,与其他一般技术类似,民艺技艺美囊括了技艺和能力等,蕴含着丰富的技艺思想体系,体现了功能性、技巧性、劳动性以及生产性的内在属性,比如传统的灯彩、游艺、剪纸、面人等,这些都需要进行技艺人才的培养,才能保证民艺能够传承下去。第二,从材质和意匠方面来看,民意创作人结合以往长期形成的人文思想和观念,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形成了对材料特有的认知结构。意匠来源于民艺创作人固有的人文理念,比如雕刻、烙画、云锦、刺绣等,体现了艺人在艺术追求上的精深造诣。自然材料与人们的人文观念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技巧,寄托了人们的愿望,体现了人们对材料的认知和对内在自然属性的探索,离不开人们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四)综合美

民艺的综合美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现本元文化。民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保留最为原始的艺术内涵、性质和韵味,为其他艺术形式的发展提供源泉和动力。民艺作为满足人们生存的造物艺术,这成为民艺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的重要区别。民艺不是单纯的专业艺术活动,而是来源于生活,主要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民艺作为人们自身的艺术,反映了人们真实的情感和思想,体现了自娱性的特征,能够实现物我两忘的境界。第二,从民艺艺术语言来看,在选材和制作过程中存在随意性的特点,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民艺率真、自然的品质,真正实现了创作者与周围事物的自然和谐。在内容形式上,追求真实、全面、艳丽、健康;在风格品质上,粗俗、质朴,这成为民艺与其他艺术区分的重要标准。第三,从整体来看,民艺具有非常重要的寓意象征,发挥着缘物寄情的作用,外在的表现手法与蕴含的创作观念反映了特有的文化情趣,使人们的真情流露,体现了特有的艺术魅力。

二、非遗视野下的民艺审美倾向分析

在中国民艺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传统与审美倾向。这种具有农耕文明的文化艺术,可以溯源到更为遥远的古代,通过一代代人们传承下来,成为中国特有的非遗遗产,直到今天依然发挥着应有的作用,成为我们传承和发展非常宝贵的财富,下面从非遗视野下分析民艺的审美倾向。

(一)追求高尚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发展历史渊源流长,不仅创造了灿烂丰富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民俗艺术,这成为我国传统艺术发展源头。第一,从民族性的角度来说,民艺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对本民族的认同和归属感,体现了本民族特有的审美追求和品质,成为区分其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准。第二,从历史传承的角度来看,民艺承载着传统的民族精神和思想意识,在长期传承、发展、创新过程中,不断沉淀传统的文化内涵,与以往保持血脉相连的关系,蕴含着人们特有的思想情感。第三,民艺在发展传承过程中,一直保持着清新明快的审美情趣,体现了多样性的艺术特征。在当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我们需要挖掘民艺内在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更好地了解民艺的物化形式,不断丰富其新的生命力,推动民艺多样化的发展与传承。第四,从民艺发展的特点来看,呈现出了独立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在与外界沟通交流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界限,相互吸引影响、汲取营养,蕴含着开放的民族精神。由此可知,在非遗视野下,民艺的发展不能固步自封,要保持开放的状态,传承和发展我国特有的民族精神。

(二)追求质朴自然之美

民艺作为普通大众自己创造的艺术,反映了人们的思想、人生以及阅历,再现当时底层的自然生态,体现了质朴自然之美。与上层社会工艺不同,民艺主要是民间工艺和民众工艺为主,崇尚古朴、自然、简单,以傩戏为例,最早起源于商周时期驱傩活动,后来演变成礼仪祀典,后来融入了民间歌舞和戏曲的元素,形成了现在的酬神还愿的傩戏。从动作特征来看,非常强悍,体现了特有的乡土气息,通过演员表演,营造热烈的氛围,其特有造型彰显了原有的历史韵味和神秘的稚拙色彩。由此可知,在我国民艺发展中,一直追求质朴自然之美,不断贴近自然的本真。人们通过艺术手段,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没有华丽的修饰,也没有复杂的形式,通过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反映日常的生活,让人更容易接受,在不断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质朴自然的审美风格,这对后世民艺的创作与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追求劳动生活之美

民艺来源于生活,又能够反映生活,是为生活服务的。我们通过欣赏民间艺术品,可以窥见当地特色的文化艺术和审美特征。由于人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通过民艺创造,能够再现特有的生活场景,表达人们的思想精神,体现了劳动生活之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民艺主要来源于普通民众的生活,广泛在民间流传,是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文艺创作人根据自身的审美意识,凭借以往的生活经验,再现劳动生活的场景,通过艺術化的处理手段,创造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从而展现人们的实际生活。作为特有的民艺,其内在的审美价值就是反应劳动生活之美,比如广泛流传在江南水乡的采莲歌舞,反映了当地特有的生活劳动场景,承载着劳动人民歌舞丰收的寄托,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比如川江号子,主要起源于船工或者纤夫们日常的工作生活,由于这种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提升效率,保证安全,人们编创出具有一定节奏、音调以及情绪的号子,作为传统民间的音乐艺术形式,广泛流传于我国川渝一代,从中我们可以得知,民艺作为传统的艺术性,一直追求传统的劳动生活之美。

(四)追求生命之美

在我国传统民艺发展过程中,一直赞美生命,不断为自身发展注入活力。中国传统特有的民艺反映了人们对生命之美的追求,比如坚强的意志、拼搏精神等,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们坚韧的性格。在古代,为了自身基本生存需要,当时的人们就开始考虑生命繁衍的问题。民艺作为生活的真实反映,在创作和发展过程中,蕴含着很多的生命意识,体现了多子多福的审美追求。比如传统的石榴图案,石榴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吉祥物,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在婚嫁过程中,人们会剥开石榴,子露出来,榴开百子。石榴图案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寓意生活红红火火,热爱生命,赞美生命。对生命的终结——死亡,在我国民艺中,多采用祭祀舞蹈的方式祭奠亡灵,慰藉死者,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祈祷和对死者的关怀。

(五)追求美好理想之美

对基层人民大众而言,生活现实是比较残酷的,为了寻找精神寄托,在民艺创作上,融入了乐观的精神和追求美好理想的内容,这种艺术多种多样,表达了人们不同的生活理想。比如传统的吉祥观念,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与愿望,经过了长期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融入了传统绘画、剪纸、刺绣、雕塑等传统技艺,创新了设计体裁和文化元素。比如传统娱乐项目,杂技、歌舞等,虽然生活非常艰辛,但是在劳动之余,通过丰富多彩的民艺形式,表达对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丰富了人们的思想世界和精神世界。因此,传统民艺的诞生都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能够有效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无论社会出现怎样的变革,传统民艺一直保持稳定的传承基因。

三、结语

民艺作为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通过最为质朴、真实的形式,续写了自身的辉煌,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体现了人们对文化艺术特有的审美倾向、理想追求、道德思想等,遍布于民间,为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重要信息支撑和审美倾向,是我们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不断地继承和发扬,不断实现民艺的创新发展,挖掘内在的审美倾向,丰富内在的形式,实现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获得精神层面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张晓晴.浅析真善美视域下的民艺精神[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102-107+159.

[2]马丽丽,张军.扬州民艺发展策略研究[J].今古文创,2020(26):71-72+70.

[3]盛容,张洪亮.基于民艺学理论的芜湖通草画价值性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9(11):53-55+69.

[4]管祥麟.无问“雅俗”才是民艺的生路[J].民艺,2019(06):64-68.

[5]王然乐.浅析日本民艺大师柳宗悦东方民艺思想[J].湖南包装,2019(05):21-23.

[6]潘鲁生.城镇化进程中民艺调研的路径与方法[J].民俗研究,2019(05):23-31+157.

[7]王欣,刘媛媛,朱永山.民间刺绣劣化色彩的审美特征分析[J].包装工程,2019(10):27-31.

猜你喜欢
民艺非遗审美
爱民艺的小集市开张啦!
我们为什么关注民艺??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民艺是什么
民艺记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