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演奏中的情感

2021-08-09 11:02表达曹源
艺术评鉴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大调奏鸣曲演奏者

表达 曹源

摘要:莫扎特是西方乐坛上一颗罕见的巨星,这位音乐天才生命短暂,创作颇丰。其六百多部作品是世界音乐宝库的璀璨明珠,深受人们喜欢。其中的《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是他钢琴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其欢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起伏的感情引人入胜,是双钢琴演奏中的极品之作。本文从创作者、双钢琴演奏的配合、作品特质、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探究,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钢琴演奏中的情感表达进行分析。

关键词:莫扎特  双钢琴  《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   演奏中的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J605

一、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赤子之心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古典主义时期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在钢琴奏鸣曲、小提琴奏鸣曲、交响曲、乐器协奏曲、室内乐以及歌剧方面留下了大量珍贵的作品,他的作品流畅自然,没有任何刻意雕琢的痕迹。

傅聪先生认为,莫扎特拥有最朴素、最天真、最富有想象力、最有诗意的赤子之心。赤子情怀成就了他的音乐创作,也纯净了他的演奏。1781年,莫扎特创作《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的几年时间里,经历了丧母的悲伤、与一直欺辱他的大主教决裂等一系列打击,他的生活痛苦不已。但在悲惨的生活中,贫穷、疾病、妒忌、倾轧,一切沉重的困扰都不曾使他消沉,他的作品从来不透露痛苦的消息(傅聪语)。

音乐史家说莫扎特的作品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他从来不把艺术作为受难的证人,而只借来表现他的忍耐与天使般的温柔。在他的《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这部作品中听不到一丝忧伤的情感,而是热情洋溢,旋律优美的情绪表达。

弹奏莫扎特的《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展示这首曲子的感染力,赤子之心不可或缺。

二、双钢琴演奏者的配合——心有灵犀

双钢琴,是指在一部音乐作品中由两架钢琴共同演奏来完成,展现音乐作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其演奏要求音色更为丰富, 更能呈现出乐章的层次感。它对演奏者的听觉、视奏、乐曲节奏感以及乐曲的掌握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首先,合作者要有高度的默契,达到心有灵犀。目前我们的双钢琴表演大都是由师生、朋友或者亲人组成的合作形式。朗郎和丹尼尔·巴伦博伊姆师生二人就曾合作演奏过《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这种由亲密关系组成的合作搭配之间有着更加默契的心灵交流,这也是保障合作成功的基本条件。

其次,合作者都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做到技能纯熟。双钢琴演奏对演奏者的演奏技能要求是高于独立演奏的,不仅对手指跑动的速度、触键的轻重缓急强弱大小提出更大的挑战,而且对演奏者的听觉要求更高,节奏把握更严,音响效果更苛。

再次,演奏者需有高超的专业控制力,保障合作顺利。二人皆不可以自己为中心,抢风头争表现,而要根据作品的需要进行收放。凸显旋律,做好呼应,都要作整体的考虑,要依靠二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演绎作品,达到作品的整体和谐一致。

《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作于1781年的维也纳,是莫扎特为了朋友家里举行的一个私人音乐会而准备的。他朋友的女儿约瑟华正好是莫扎特的学生(据称莫扎特在教授约瑟华钢琴期间,两人产生过一段隐蔽的爱情),二人之间的心理感应也许已经达到了心有灵犀,不点自通,加上这部作品是为了与约瑟华一同演奏而精心准备的,因此现场的演出效果堪称巧妙绝伦。

我们的双钢琴演奏,想要像莫扎特一样自信地说:“我们十分成功地一起演奏了这部新的奏鸣曲”。演奏者的配合极其重要。

三、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浪漫心曲,绝妙旋律

莫扎特一生中共创作了六首双钢琴音乐作品,其中《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从诞生之日起,便掀起了“神乎其神的莫扎特效应”,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也是流传最广、演奏次数最多、最优美动听的一首作品。

K.448从风格来看,是典型的古典奏鳴曲,节奏严谨,全曲共分为三个乐章。其隐秘的浪漫色彩在第二乐章与第三乐章尤为明显。

第一乐章,是抖擞的快板,奏鸣曲式。前奏两部钢琴齐奏强奏,中间漂亮完整地过渡,主题紧张又欢快,强弱分明,两部钢琴一唱一和,相互模仿,手指的跑动速度快速精准又灵动。第一乐章的引子部分,具有强烈的进行曲特点,其后主部部分开头就由第一钢琴与第二钢琴相呼应而展开,第九至第十二小节由第一钢琴呈现主题,整体是旋律上行的音阶进行,第十三小节与第十六小节两架钢琴之间你唱我答,推动着旋律不断进行。连接部从十六小节至第三十三小节,下行琶音仿佛蓄势待发,紧张又充满期待感。B段副部由第二钢琴首先展开新的旋律,第一钢琴的装饰音修饰第二钢琴的尾声部分,给整段旋律平添了俏皮和可爱,紧接着以卡农式的旋律进行副部展开,也是一呼一应,和谐饱满并且层次丰富。

第二乐章,行板,奏鸣曲式。整个乐章温柔,舒缓,没有很多的顾虑,主题体现了复调特点,凸显出优美又惆怅的情感,其尾声由再现部进行了延续,给人以回味。第二钢琴所呈现的是主部主题的伴奏, 通过低音部分突出乐曲中的律动感。开头旋律柔美又清新,从第十三小节到第四十九小节,副部主题的展开,优美的旋律使人们联想到一切温暖而又美好的事物,似枝头的啾啾鸟鸣,穿越云层的马耳他红月,塞班轻柔的海浪,街边的瑟瑟灯火。莫扎特的音乐是他心灵世界的天堂,将世间最好的温柔和愉悦跃然纸面。

第三乐章,很快的快板,回旋曲式。前奏部分速度极快,旋律充满了灵动与跳跃。第一钢琴与第二钢琴的齐奏,旋律热烈而又紧张,犹如交响乐队的开场。最后以八度震音将乐曲推向制高点,并以和旋的齐奏完美结束了整首双钢琴作品。第三乐章给笔者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旋律是第一百七十六小节到第二百零八小节的连接部分。其中第一钢琴与第二钢琴交互演奏了如同华尔兹一般的梦幻音符。高声部部分颤音处理的十分精巧,与前面的连音和后面的断奏部分的衔接十分自然与巧妙,旋律如水流淌,与后面的欢快跳跃部分对比十分鲜明。

当然,由于约瑟华寄托着莫扎特在短短35岁青春年华中的一段隐秘而又美好的感情,这首作品最打动人的,还是演奏中自然而然笼罩了一层朦胧又浪漫美丽的感情色彩。奏响浪漫心曲,奏出绝妙旋律,二者相辅相成。

四、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的演奏——精雕细琢

《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是精致的,演奏者要把握创作者的心灵脉动,走进作品与旋律,精心琢磨,深入体会,才能完美地进行情感表达。

演奏者要逐音逐句的苛对,合作要推心置腹,达成心灵的共识。

(一)把握好节奏

节奏的配合在双钢琴的演奏中是基础,如何把握节奏的默契配合呢?

首先要对作品中的节奏有着正确、规范的认知,然后在大量的练习与磨合中形成和谐的步调,既严格遵循谱面上对于节奏的划分,不信马由缰自由驰骋,也要适度调整,根据力度、速度的要求以及音乐情绪的变化与起伏进行一些合理的微调。

莫扎特的作品本身就带有一种田园的自由风格,在演奏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自由活泼或者多变的节奏,这种音乐对于钢琴独奏尚且有难度,在双钢琴演奏中就更加难以掌控了。合作者之间应该有一套默契的肢体语言传递信息,比如,当对方演奏的节奏有所偏差时,自己应该尽可能的巧妙调整,并以一种自然得体的方式向对方传递信息,以此提醒对方,从而避免之后更加严重的失误。比如以目示意、点头,合宜的面部表情;耸肩、仰头,默契的肢体表达。

(二)处理好声部

K448,是以两个大的谱表进行声部记录的,在两台钢琴共同演奏时,纵向的声部和横向的声部同时进行又各自独立,单独演奏时能够感觉各自的音乐结构非常完整,但在很多的声部中又都有着明显的空白,这有意的留白为对方声部刻意保留了发挥空间,两个声部配合得当,音乐才足够完整、丰满。各个声部之间要互相交流、互相配合,一同推动着音乐的流动与发展。

首先,必须明确声部之间的关系,双钢琴的演奏并不能简单的看作主奏与伴奏,其声部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如对话、模仿、齐奏等。演奏者在拿到一部作品时,应首先对于作品内在的声部关系进行梳理。

再者,還应明确这些声部在演奏中各自承担的角色,从而帮助演奏者正确地处理各声部的演奏方法,细致地把握演奏,刻画出每部分的独特音乐形象。

在对话的部分,演奏者双方要知道自己演奏的是问题还是回答,并在自己的演奏中把声部层次关系处理清楚。

模仿的部分,演奏者需要两个人互相谦让,突出彼此的主题。

齐奏部分,应该多加联系,不能只顾自己,要在两架钢琴上弹出一架钢琴的效果,在演奏中规律整齐,否则就会产生混乱的音响效果。

(三)控制好力度

在作品的演奏过程中,力度往往跟随着情绪而变化,而这些变化往往与音乐的节奏、律动等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

在双钢琴演奏过程中,力度处理要针对单声部或多声部两种不同的旋律把握。

对于单声部中的力度处理可分为横向与纵向两种思维方式。横向的力度处理比较简单,其力度变化主要为渐强或者渐弱,也或者是突然、自由的变化,但要力度变化有规律;如自由变化的力度安排,大多是依据旋律情绪与语气而发生变化。而力度的纵向变化则是由多条声部形成的具有层次性的力度变化,其具体表现往往是将多声部的旋律隐藏于单声部的旋律中,或者是由单声部旋律中的和声形成的具有层次性的纵向变化等等。如K448 中第三乐章,双钢琴皆处于高音区的旋律进行,隐藏的多声部构成纵向的力度变化,演奏时双钢琴在旋律或者重复部分应严格把握力度的变化,展示音乐层次及发展。

而在多声部旋律进行中,多种力度处理构成了力度的层次性,这种力度的层次感可能来源于同一个方向力度或不同方向旋律的变化。而对于这种演奏的处理,两位演奏者需要将各自的演奏步调保持协调,且注意好力度的层次划分,同时也要关注对方的力度处理,调节双方,共同努力展现出作品的艺术魅力。

(四)表现好乐句

在双钢琴的演奏过程中,两台钢琴共同努力将乐句中的情感与内涵进行展现。在这种艺术表演形式中,对于乐句的完整性与逻辑性的体现需要演奏双方的默契配合,磨合出统一、整体的音乐情绪。

首先,演奏时应注意乐句之间协调的语气配合,两台钢琴各自声部间的对话要求演奏者必须对乐句有着深刻的理解,从而进行自然的情感交流;其次,对于乐句的开始与结束,演奏双方必须要保证自然、整齐的配合;第三,在音乐演奏中,情感是音乐的灵魂,演奏双方应注意控制乐句中内在情感抒发的统一性,从而给欣赏者营造和谐、自然的音乐氛围;第四,应协调好演奏中的力度,切勿使某一个声部的力度太强而盖过另一声部的旋律,影响整体的展开,控制好乐句的力度起伏,要让两台钢琴的声部巧妙融合,共同推动音乐的进行;第五,演奏双方应保证乐句进行中速度的变化与相互配合。

由于演奏双方各自的技术水平以及对于音乐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演奏过程中想要自然、从容而稳定的统一步调是非常困难的,它需要演奏双方长期的配合,最终形成一种演奏默契。

(五)挖掘好细节

第一钢琴与第二钢琴的相互呼应,两位演奏者速度、力度、音色的处理要和谐一致。K.448中音的跑动占有了重要位置,两个演奏者演奏的颗粒性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另外,装饰音与颤音的演奏可谓是传神之处见功夫。莫扎特K.448中,出现了大量的装饰音与颤音,而这些装饰音与颤音正是这首作品梦幻与浪漫的关键,他们是莫扎特内心情感的表达,其中有俏皮的欢愉,也有温柔的诉说。处理这些的时候,要有绣花一样细致的“针脚”,使其精妙无瑕。

还有,强弱的鲜明对比也不可大意。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具有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家的特性,强弱之间的鲜明对比是莫扎特矛盾思想和对内心情感的直接表达。所以,在这首作品中,也应将强奏与弱奏的差异性完美体现。总之,全方位,多角度,精雕细琢,才会有《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的精致。

五、结语

《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明快、温柔、活泼又浪漫,是莫扎特在生活极其窘迫、劳碌的境遇中,给朋友带来的美好与希望。这首在痛苦之壤开出的快乐之花,演奏的关键是情感的表达。努力展现最好的情感表达,我们要做到:和莫扎特一样的赤子之心不可或缺;力求心有灵犀的配合;奏响浪漫心曲,奏出绝妙旋律,二者相辅相成;全方位,多角度,精雕细琢。

参考文献:

[1]叶明媚.莫扎特与中国民族[DB/OL].博客,2007.

[2]袁维琪.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的创作特征与演奏分析[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3]潘珅,付禾.浅谈双钢琴的演奏技巧[J].戏剧之家,2016(02)

[4]刘佳琦.浅析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J].戏剧之家,2019(27):62+83.

猜你喜欢
大调奏鸣曲演奏者
手机上的奏鸣曲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月光奏鸣曲
G大调随想曲
“跑调”了怎么办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浅析心理活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影响
饥饿奏鸣曲
交响曲中小提琴演奏者视奏能力的培养策略
呼噜奏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