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书写与谪居心态:江淹被贬吴兴的诗赋创作

2021-08-09 12:30罗清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7期
关键词:江淹吴兴诗赋

罗清

宋元徽二年八、九月间,江淹因触怒建平王景素,被贬为建安吴兴(今福建浦城)县令。多次进谏而被贬的遭遇和所处地理位置的巨大变迁对他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了他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

一、江淹被贬吴兴后诗赋中的自然地理书写

江淹被贬吴兴期间所作诗赋中有许多对当地丹霞地貌的书写,更有学者指出江淹是我国描写丹霞山水景观的古代文学家中最早的一个。江淹在吴兴所作诗赋中多用“铜山”“丹山”或是色彩艳丽的字词来描绘当地的山崖、岩壁。如《迁阳亭》:“瑶涧夐崭崒,铜山郁纵横。方水埋金艧,圆岸伏丹琼。”又如《空青赋》中“其所处则峻巘层石,龟穴龙壁,素岸成云,赪砂如积”,则描绘出了丹霞地貌的红色岩层堆叠之貌。

“闽西北大山带,为武夷山脉系统,……其北起浦城之仙霞岭……高耸的山岭虽然造成交通不便,但有许多山口关隘,可与邻省相通。”江淹被贬的吴兴(今浦城)处于闽、浙、赣交界地带,此处山脉纵横。江淹在《渡泉峤出诸山之顶》中写到他由越入闽时所渡的泉山。此诗题解引《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七“渔梁山。……又泉山,在县东北六十里,一名泉峤。……或曰《汉书》朱买臣言:‘东越王居保泉山,盖谓此山也。”所谓“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可见此处地势险峻,乃入闽之重要关隘。

“福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西北有山脉阻挡寒风,东南又有海风调节,温暖湿润为其气候的显著特色。”这样的景象在江淹的《草木颂十五首·序》也有提及:“……而叶饶冬荣,花有夏色,兹赤县之东南乎?何其奇异也!”此句写出了作者对此地物候的惊异。江淹在建安吴兴所作的十多篇诗赋中都写到了青苔,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当地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使得遍生的青苔成为作者偏爱的一个意象。

江淹还有一篇《石劫赋》专门写了“石劫”这种海洋生物。江淹此赋序文中说:“海人有食石劫,一名紫?,蚌蛤类也。春而发华,有足异者。戏书为短赋。”题解认为:“石劫生浙东以南沿海,江淹生长于京口一带,未能见此,元徽二年秋谪居吴兴,次年春见之,奇而有感,并作为此赋也。”

总而言之,江淹被贬建安吴兴后所写的诗赋中,对当地的丹霞地貌、气候、风物的书写都带有显而易见的地域色彩,并构成了他此时期作品中对闽地自然地理的书写。

二、江淹被贬吴兴后诗赋中的人文地理书写

作为宦游此地的文人,江淹的生活足迹和文学创作对当地文化地理的建构有不少的贡献:

第一,当地的一些地名因他而来。《浦城县志》谓当地之南浦桥就是因江淹《别赋》而来,又谓梦笔山乃江淹梦神人授筆之处。这两个地名因江淹的作品已经内化成当地的一个文化地理符号。第二,江淹此时所写的诗赋中记载了许多当地的胜景。清人郑方坤在其所编《全闽诗话》中详细分析了江淹《游黄檗山》诗中所写与黄檗山之十二峰和龙潭之景的对应关系。第三,江淹在此地写的诗赋和当地流传的关于他的传说都对后代文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南浦以江淹名,旧志载诗一首甚佳,不知何人所作。诗曰:‘南浦春流涨绿波,溶溶漾漾浴鸥多。销魂尚记江淹赋,碧草青苔送别何。”又如“梦笔驿乃江淹旧居,姚金声(宏)题一绝句云:‘一宵短梦惊流俗,千载高名挂里闾。遂使晚生矜此意,痴眠不读半行书。”他已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史并且对闽地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道教在闽中的流传可以上溯至孙吴时期。此后,一些有名的道士如左慈、葛玄、介琰等也来到闽地并留下了许多传说,甚至创立了自己的教派,并与当地山脉相联系形成了许多洞天福地,如葛洪山、霍童山等。“这一地区的许多丹霞山如武夷山、龙虎山、齐云山、华子冈亦皆是道教名山。”当地的道教信仰、洞天福地的影响使原本就是道教信仰者的江淹的作品中有了更加明显的道教神仙色彩,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服食采药的描写。如他在《采石上菖蒲》中写道:“冀采石上草,得以驻余颜。赤鲤傥可乘,云雾不复还。”也就是说,他希望可以通过采药服食求得长生、得道升仙。又如《草木颂十五首》中写了多种有助于修炼养生的草药,如他称赞石上菖蒲是“灵品”,可“却痾卫福”“蠲邪养正”,是“草经所珍,仙图是咏”。第二,对学道的幻想和描写。如《游黄蘗山》,黄蘗山的奇险之景,让作者“在这荒无人烟之地,联想到尘嚣之外的仙境,因此幻想出世和游仙……”第三,对神仙传说的描写和道家典故、传说的使用。如《别赋》中求仙学道的“华阴上士”和《水上神女赋》中迷离恍惚的“神女”等。

三、地理书写与谪居心态的交互影响

江淹在被贬吴兴期间所作的诗赋深刻地体现出了地理环境和作家心境的交互影响。江淹在吴兴两年余(宋元徽二年秋至四年冬),作为谪居之人,他形容自己是“转命沟间,待殡岩下”“小人狼狈,为鬼为蜮”“辍镬敛火,吹魂拾骨”。其心境之苦闷、抑郁和失意自不必言。但他也说:“(建安吴兴)地在东南峤外,闽越之旧境也。爰有碧水丹山,珍木灵草,皆淹平生所至爱,不觉行路之远矣。山中无事,与道书为偶,乃悠然独往,或日夕忘归。放浪之际,颇著文章自娱。”当地的山水宽慰了他谪居中的忧愁苦闷之情。

在这样的地方,一方面,作者因被贬之地的荒远而感到仕途和人生无望,故而在诗赋中极写地僻、地险,而他在这些诗赋中所写的山势却未必都是真实的,但却形成了一种自然地理环境与作家心态上的对应关系。另一方面,吴兴地僻人稀容易使作者在心灵上产生孤独之感,但也促进了作者对自身情感和外界景物的关注。

这种细致入微的感受可以通过他对青苔的意象描写体现出来:青苔多生长于阴湿的环境中,而阴湿的环境多给人清幽甚至凄清之感,与作者的谪居心境不谋而合。如他在《青苔赋》感叹:“至哉青苔之无用,吾孰知其多少!”即便青苔有“贞精”“迥趣”的品质特点,也总处于寂静无人之地,难以为人赏识。

最后,仕途上的失意,闽地的道教文化对诗人道教信仰的强化,妻、子的相继离世使诗人深觉世事无常,进而生出更深的隐逸避世之情,“他诗文中讲隐居和幻想求仙的内容出现得更多了”。

四、结语

谪居闽中的两年多时间是江淹创作生涯的高峰,从他此时创作的诗赋中可以看到明显的对闽地地理的书写,不论当地独特的丹霞地貌、富有地域性的风物,还是宗教文化等都在诗人的创作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与此同时,诗人对吴兴及周边地区的游览,以及为此而作的大量诗赋也对当地文化地理的建构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既体现在与江淹有关的山水名胜上,也体现在后来的闽地文人从他的经历和创作中汲取文学养分,并对他们自己的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上。诗人因为被贬到偏远之地而感到悲愤和苦闷,于是寄情于山水,想通过闽地风景来排解心中的愁绪,因此思想上的道教倾向也愈加明显。但他在心底深处又有被得到任用从而离开这荒僻之地的期望,这些因素构成了他这一时期诗赋作品中复杂的情感内容。

猜你喜欢
江淹吴兴诗赋
南太湖吴兴生态农业科技园访问记
逃离地球
浙江吴兴:四好农村路为乡村振兴架起“最美走廊”
江郎才尽
“诗赋不必寓教训”与“文学的自觉”关系讨论
『江郎才尽』是误解
熊亨瀚:用忠诚血写信仰的诗赋
新时代“弄潮儿精神”全国诗赋征集大赛启事
赵孟頫《吴兴赋》(局部)
江淹《横吹赋》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