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天格
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1932—2009)是集长、短篇小说作家、诗人、评论家和剧作家于一身的美国当代文学大师。他一生出版了很多不同体裁的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兔子四部曲”系列、“贝克三部曲”系列,还有短篇小说集、诗集和评论集等。曾获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欧·亨利奖等众多奖项多达数十次,且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厄普代克的诗歌动人之处在于他的诗完全来源于日常生活,他具备着对语言游刃有余的掌控力,这使得他的诗歌特点鲜明、音韵调和、奇趣横生。《中央公园》(Central Park,1956)是约翰·厄普代克早期发表的诗歌作品。它描述了春季第一天的午后,作者在中央公园和同伴散步时所看到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内心缺少归属感以及对未来充满迷茫的心情。
文体学是一门研究各种文体的学科,它可以为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提供帮助。秦秀白认为文体学是一门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文体的学科。徐有志将其定义为:“文体学是研究语言使用方式和使用风格的学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提到:Stylistics 是对表达风格的语言手段(如修辞格和句法模式)的研究。笔者认为文体学是一门以科学、系统的方法研究文体,即从不同层面研究文本的语言特征的学科。本文拟从文体学视角分析该诗,从语音层面、词汇层面、句法层面和语义层面四个层面着手,旨在阐明其独特的文学内涵和艺术魅力。
一、《中央公园》的文体分析
(一)语音层面
本诗和其他格律诗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采用自由体的形式,没有固定的节奏和韵律,强调内容的自由表达,追求语言上的散文美。正因它不受任何音步、诗节的制约,情感得以充分的表达,带给读者畅快淋漓般的快感。自由体的运用十分巧妙地刻画了厄普代克笔下初春时节中央公园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的景象,同时抒发了自己即使在朝气蓬勃的春天仍然无法排遣内心的孤独与迷茫的感情。
本诗中也运用了头韵、元韵等押韵修辞方法。头韵(alliteration)是英语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指“連续词语中出现的开头相同的字母和语音”(《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作为一种语音修辞格,头韵使语言充满了音韵美和节奏美,起到了通过语音来抒发感情、渲染气氛等效果,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本文中,如“heaped high” “sunny side” “a short but steep slope” “six supervising” “tire track” “tree trunks”等均采用头韵。元韵(assonance)属于非全韵,它是指诗行中的元音部分相同,而元音前后的辅音不同的语言现象。它使诗歌充满音乐的节奏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诗歌充满力量。诗中 “wet testing” “throwing snowballs”等运用了这样的手法。这些押韵修辞的运用不仅增强了文本的美感,而且增加了文本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带给读者美的享受。
(二)词汇层面
词作为文本的基本单位,在创作优秀作品、塑造作者独特风格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亚里士多德曾把词定义为“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乔纳森·斯威夫特认为好的文体就是“把合适的词语放在合适的位置”。为了研究该诗的文体特征,有必要从词汇层面着手。
本诗全篇通俗易懂。读完后,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词汇层面上,本诗运用了大量的名词。通过这些名词,我们可以知道诗中人物来自各行各业,如“police” “singer” “staff”;他们也来自各个年龄段,如“adults” “children” “the elderly”。此外,还有许多动物角色,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它们在初春时节刚刚苏醒的慵懒之态被作者描述得栩栩如生。诗中还涉及了很多地点,如 “zoo” “ice rinks” “fast food restaurants” “the white softball field”等。我们的视线也随之从动物园被引向溜冰场,又转向了棒球场……诗中的一幅幅画面历历在目,就像一场正在放映的电影。
诗中不乏极富动感的动词,如“balking” “throwing” “falling” “repairing” “unrolling” “rubbing” “feeding” “moving”等。这些动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中央公园里人与动物生活的真实写照,有小男孩和父亲在一起玩雪橇,孩子们在一起扔雪球,老头在下跳棋等。虽然作者在诗中几乎没有直接描写冰雪,但是在描述这些人物或者动物的活动中,很多细节都与冰雪相关。全诗充满生活气息,给人一种亲切感。作者不仅展示了人们在初春第一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习惯,还向我们展示了动物的不同姿态,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本诗中形容词的使用也是一大亮点,在描述公园的景色时,作者使用了许多表示颜色、特点和材质的形容词,如“black” “leather” “little” “pretty” “green” “white” “brown” “plump” “old” “red” “bright”等。色彩与白雪相映,色彩鲜明,使文章的画面更加丰富,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此外,作者通过用词还抒发了自己内心缺少归属感以及对未来充满迷茫的心情。在诗的结尾处,作者使用solitary来修饰men、用lost来形容mitten、用distant来修饰airplane等都可以看出作者此刻内心也充满着迷茫,虽然身在纽约,但是内心缺少归属感,始终觉得自己是这个城市的外来人,想要随着飞机离开这座城市。从厄普代克生前接受《巴黎评论》的专访中,他称纽约为“文学经纪人和时髦外行们的风月场,一个没有养料且颇为烦人的世界”,他说:“1957年离开纽约,搬去伊普斯威奇居住给了他写作的空间。在那里他过着俭朴的生活,养育孩子,跟真人交朋友而不是在文字里神交。”在这段专访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当时在纽约居住工作时其实并不开心,而且内心充满了孤独与煎熬,后来他和家人搬回小镇生活继续专注创作,也验证了我们的猜想。
(三)句法层面
本诗通过使用“There we saw”引出话题,随后出现的平行结构营造出一种顺畅自然、行云流水的语言效果,也使中央公园的景象得以强化。这也是全诗中最特别的地方,大量独立的“宾语+宾补”的结构用于诗中,如“a man reading a book” “a woman dropping a camera” “boys throwing snowballs” “pigeons feeding each other”等,让人眼前一亮,仿佛一幅幅画面在我们面前浮现,增强了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本诗使用长短句结合的形式,两者互相衬托、互相补充。长句结构复杂,层次丰富,内容精妙;短句语言简练,高度凝结,表意轻巧。全诗最长的句子有44个词,最短的句子有4个词。通过使用长句,详尽地描绘了中央公园内人们和动物的活动细节,短句穿插其中,长短交错,有张有弛,富于表现力。对于读者来说,穿梭于不同长短诗行之间的阅读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四)语义层面
在语义层面,作者使用比喻、拟人、隐喻等修辞手法,使本篇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在诗的开篇,作者就使用比喻的手法,如“Great black rocks emerging from the melting drifts, their craggy skins glistening like the backs of resurrected brontosaurs”,作者將融化积雪下露出黑岩石的纹理比作雷龙的脊背,将没有生命特征的岩石比作有生命特征的雷龙,使得公园内初春时节冰雪消融的景色被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诗中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absently来修饰aoudad,用lost来修饰mitten,将小动物们都赋予了人的情绪,或心不在焉,或充满迷惘。最典型的例子是小男孩见到海豹不活跃,有些气恼,父亲安慰儿子:“海豹老爹累了,他辛苦了一整天。”其实这也暗示着父亲工作很辛苦,很疲惫,将自己的心情投射到了海豹身上。
在本诗中的最后两句通过使用隐喻,隐晦地表达了自己情感,使文章的主旨升华。本诗最后两句的直译过来是“一只红色小猫迷惘地躺在白杨树下。一架飞机,明亮而遥远,缓缓地在一株无花果树的树枝之间穿过”。在这里迷茫的小猫暗指作者自己,说明作者内心也充满迷惘,结合作者本人的经历,我们也了解到作者在纽约工作担任《纽约客》撰稿人的这段时间并不快乐,他始终觉得自己是这个城市的外来人。而明亮而遥远的飞机指的是作者的愿望,指作者想要逃离纽约回归小镇生活的愿望。
此外,纵观整篇诗歌,本诗中还出现了很多看起来比较矛盾且负面的表达,比如“Footprints around a keep off sign”“Merry-Go-Round, nearly empty of children”等,我们会发现作者眼中的中央公园是:12个雪人没有一个完好无损;在“请勿践踏”的牌子周围有许多脚印;旋转木马上几乎没有孩子;女人把照相机掉在了地上,胶卷散在雪泥里曝光了;小男孩的护目镜把他的耳朵摩擦得很痛;歌女脸上的化妆品冻成了霜……它们都是带有否定意义的表达,从侧面体现了作者眼中的中央公园是让人消极且悲观的。
二、结论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的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深刻,富有感染力,并具有永恒的价值。本文通过从文体学视角对厄普代克的《中央公园》进行分析,探讨了诗的节奏、韵律、用词、句法和修辞等方面的特点。诗的节奏和韵律方面,本诗采用自由体的形式,强调内容的自由表达,采用头韵、元韵等押韵修辞方法增加了文本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带给读者美的享受;词汇方面,采用大量的动态动词和描述性形容词,动静态相结合,使中央公园雪景的描写更加丰富,人物和动物的描写也更加生动形象,内心的感情也得以尽情抒发;句法方面,本诗使用长短句结合的形式,长短交错,有张有弛,富于表现力。此外,诗人非常擅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所描述的场景生动形象、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