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铖
摘 要: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下,初中学校应不断加快自身改革工作的步伐,以此改进自身的教学工作,为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初中学生进行文化教导,丰富其思想内涵,因此,初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融入孝文化对学生进行教学,保证学生可以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道德与法治;价值;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1-01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1.095
孝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孝文化充分融入教学工作中,保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加强对孝文化内涵的认识,在孝文化学习中习得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为我国社会的长久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初中教师要明确孝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与价值,并且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实践,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促进学生的快速发展。
一、孝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价值
(一)孝文化是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修养的基础
孝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由于初中生年龄较小,对于孝文化的理解程度较低,这为孝文化在教学工作中的渗透带来了一些阻碍。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完善其思想,保证其在社会未来的发展中贡献自身应有的力量。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培养。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文化的学习是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修养的基础,因此,必须在道德与法治修养课堂中融入孝道,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道德自觉
在道德与法治修养教学工作中融入孝文化,可有效激发学生的道德自觉,保证学生在生活中将孝道的要求看成是自身需要完成的责任,进而提高学生的责任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孝文化,可以逐渐引导学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思考与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在实际工作中哪些事情是该做的,而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思想的束缚,使得教学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保证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相关知识,以此提高学生对孝文化教学工作的认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强化代际责任意识
在道德与法治修养课堂中加强对孝文化的教学,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代际责任意识,有利于家庭和谐。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代际关系,引导学生履行自身职责。由于现代生活压力较大,很多家长无法做到对学生的陪伴,且不能正确处理亲子关系,对学生思想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使学生无法履行代际职责。教师可通过提高学生对孝文化的认识影响学生家长,帮助学生家长正确认识代际关系,在家庭问题处理及日常相处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也要提高学生的能力,确保在家庭中可以增加与家长的交流,及时解决家长与自身之间的矛盾,改善家庭关系[1]。
(四)有利于改善民风
孝文化具备一定的社会性,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加强对孝文化的认识,具备一定的孝道,认识到家人的重要性,在家庭中避免矛盾的出现,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并且孝文化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以此改善我国社会的风气,提高我国民族凝聚力。针对以上价值,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对孝文化的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途径
(一)依据教学目标建设孝文化库
1.编写科学化教材。教材是教学课程工作的基础,因此,相关部门应提高对教材编纂工作的重视,保证教材的科学性。教材中应主次分明,着重强调孝文化中的重点内容,保证道德与法治内容与孝文化相融合。编撰者要在明确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下,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发展需求相结合,确保学生可以充分理解相关内容。在教材编纂过程中融入名人名事或者我国传统语言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增加与本土发展有关的事件,培养学生的情怀,使学生在案例学习中明确孝文化的内在含义[2]。
2.开发实践基地。孝文化不仅存在于课堂教学工作中,还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教师要加强实践工作,保证学生在实践工作中体会孝文化,促進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学校要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需求,为其提供一定的支持,进行孝文化宣传工作,通过座谈会、参观有关实践基地的方式,逐渐加强学生对孝文化的认识,防止学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缺乏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学校在教育工作中应为学生提供去养老院感受孝文化的机会,定期组织学生为养老院的老人们提供一定的帮助,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孝文化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学校应要求学生以孝文化为主题,举办活动,例如,手抄报、朗诵比赛等,为学生进行孝文化的学习创造校园文化,使得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下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3]。
(二)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孝文化
1.利用孝文化增加教材感染力。孝文化不仅仅存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中,其也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学校应提高对孝文化教育工作的重视。在传统教学工作中,教师只要求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对学生整体能力提升的关注较少,这种情况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了一些限制。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将孝文化融入教材中,以此提高孝文化的感染力,进而保证学生可以积极地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另外,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中,要利用教学方式创新增强孝文化的感染力,保证学生可以在趣味性教学下加强对孝文化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