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虹
摘 要:目的 探究加减膈下逐瘀汤治疗瘀热阻络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方法 入选2018年5月~2019年10月在赤峰市传染病防治医院就诊的1400例瘀热阻络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IV-C)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HA、LN、PC-Ⅲ、IV-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减膈下逐瘀汤用于治疗瘀热阻络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加减膈下逐瘀汤;瘀热阻络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3-0025-02
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所引起,具有肝功能异常、肝脏疼痛、无力、恶心、厌食等表现,在治疗方面通常以对症治疗、抗病毒、保肝等作为关键,其中抗病毒治疗能够使病情发展得以延缓,改善患者病情预后[1]。恩替卡韦片是治疗乙肝的首选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对人体乙肝病毒酶活性产生抑制,能够阻断病毒DNA的合成和释放,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但研究发现,在治疗过程中,易受到宿主、病毒等因素影响,若长时间用药易降低患者依从性,且存在病毒耐药性突变风险。而随着我国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治疗具有诸多优势,比如毒副作用小、耐药性低、安全性高等,且在治疗中能够发挥独特优势[2]。本文目的在于探究中药治疗的价值,具体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5月~2019年10月在赤峰市传染病防治医院就诊的瘀热阻络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400例纳入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有350例男性,350例女性;年龄在54~70岁之间,年龄平均值(62.21±1.03)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9.02±1.52)年。对照组有349例男性,351例女性;年龄在54~71岁之间,年龄平均值(62.55±1.97)岁;病程2~17年,平均病程(9.76±1.88)年。两组资料比较,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所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在20~65岁之间;③患者和家属均知情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免疫系统疾病、器质性病变、恶性病变;②伴有心肺功能严重受损、肝肾功能严重受损;③属于酒精性、遗传性、病毒性、药物性和免疫性肝病范畴。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选择药物为恩替卡韦片(海南中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64),0.5mg/次,1次/d。指导患者在餐前2h或餐后2h口服,保持空腹服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其加减膈下逐瘀汤。药方组成为:元胡6g、川芎6g、赤芍6g、桃仁9g、甘草9g、党参9g、香附9g,乌药、丹皮、当归各12g,上述药方均用水煎服,共取汁400mL,1剂/d,于早晚分别服用。随症加减:对于存在发热者,加用连翘、夏枯草各12g;对于存在腹泻者,加用炒山药、炒白术、茯苓各15g;对于腹胀者,加用枳壳12g、厚朴8g;对于伴随恶心症状者,加用海螵蛸12g、法半夏6g;对于失眠者,加用合欢皮12g。两组均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纤维化四项指标变化。纤维化四项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IV-C)。检测方法:采用放射免疫计数器完成放射免疫分析测定,仪器为上海日环Sn-6150r,对治疗前、治疗后纤维化四项指标进行观察。②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效果判定:患者症状消失,且纤维化分期降低2期以上,视为显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纤维化分期下降1期以上,视为有效;若患者治疗后,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或存在加重情况,则表示本次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有的数据实施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n(%)]进行表示,χ2检验,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纤维化四项指标变化
观察组HA、LN、PC-Ⅲ、IV-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分析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乙肝主要是指人体正常肝细胞被乙肝病毒感染,并在细胞内复制,其病理变化以肝脏纤维组织增生为主,肝纤维化不仅对肝内微循环造成影响,同时能够对受损组织的修复产生抑制,进而引起肝硬化、肝炎,若治疗不及时,易增加其并发症风险,严重影响病情预后[3]。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药物尚未明确,在治疗方面主要以保护人体肝细胞为主,同时能够对人体肝脏纤维组织的增生和发展产生抑制,从而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行控制,避免疾病加重,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疾病预后。
恩替卡韦片在临床十分常见,其能够将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进行抑制,能够对病毒复制产生抑制,同时达到抗肝纤维化目的。且该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不会产生较高耐药性,能够有效修复人体受损的肝细胞,避免肝功能和肝组织病理恶化,现已被认为是强效、耐药性较低的抗乙肝病毒药物[4]。而中医学认为,该疾病属于“积证”范畴内,而在该疾病的常见类型中,主要以瘀热阻络型最为常见,若病毒持续感染,易导致机体被侵犯,进而引起肝胆疏泄失常、脾胃运化失职。膈下逐瘀汤是一类中药汤剂,主要由多种中药组成,其中川芎、当归能够通利血脉;红花、桃仁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党参、香附能行气止痛;乌药散结,诸药合用,共奏通络、行气止痛、祛瘀、活血之功[5]。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药方中当归能够对纤维细胞增生、肝内胶原合成产生抑制,促使人体肝细胞能够再生;川芎中川芎嗪能够使体外培养的肝纤维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进而对细胞核增殖和分裂产生抑制效果。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HA、LN、PC-Ⅲ、IV-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加减膈下逐瘀汤用于瘀热阻络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赵壮志,刘旭东,吕萍,等.膈下逐瘀汤加减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3):643-649.
[2]陈兰羽,马继征,刘咏梅,等.基于HIF-1α介导的VEGFmRNA表达探讨膈下逐瘀汤抗肝纤维化血管新生的机制[J].中草药,2019,50(2):449-456.
[3]梁文忠.犀角地黄汤加减联合西医对难治性丙型肝炎气虚瘀热证患者肝功能及丙肝病毒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9,37(10):115-118.
[4]唐文哲,林芳荣,王忠玲.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疗效及对肝纤维化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9,22(2):187-190.
[5]葉娜妮,张依静,李振兴,等.何若苹治疗乙肝病毒性肝病经验探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2):131-133,139.